6月13日消息,據國內媒體報道,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天文學》今日發表了我國探日衛星“羲和號”的最新成果。
“羲和號”獲得國際上首個太陽大氣自轉運動的三維圖像,進而發現了太陽大氣自轉的新規律,這項成果對于研究太陽活動和太陽的演化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據介紹,自轉是所有恒星的內稟屬性,恒星的自轉速度和規律對恒星的形成、結構與演化以及恒星大氣與行星際空間的相互作用,都有至關重要的影響。
因此,探測恒星自轉的規律,是現代天文學觀測的基本目的之一。
作為離人類最近的恒星,也是唯一一顆可實現高空間分辨率觀測的恒星,太陽成為科學家研究恒星自轉的重要標本。
2021年10月14日18時51分,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羲和號”太陽探測科學技術試驗衛星等11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探日時代”。
“羲和號”共創下5個國際首次:
“羲和號”國際首次實現了“雙超”(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穩定度)衛星平臺技術在軌性能驗證及工程應用。通過大帶寬、超高精度磁浮作動器,實現了相機指向精度10-4°、穩定度10-5°/s量級的“雙超”指標。簡單來說,就像給相機裝上了高精尖的“云臺”。
“羲和號”完成了國際首次太陽空間Hα成像光譜儀在軌應用,并成功實現了國際首次空間太陽Hα波段光譜掃描成像,國際首次在軌獲取太陽Hα譜線、SiΙ譜線和FeΙ譜線的精細結構。
“羲和號”搭載的原子鑒頻太陽測速導航儀,國際首次在軌采用原子鑒頻原理,可以實時準確地確定太陽光的頻率變化,進而獲取衛星相對太陽的視向速度。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