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消息 12月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發布關于終止對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光衛星”)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審核的決定。長光衛星原計劃募資26.83億人民幣的IPO,因財務和經營問題而撤回。
資料顯示,長光衛星成立于2014年,總部位于長春市,注冊資本達到19.7億元。公司專注于商業航天領域,是我國第一家集衛星研發制造、運營管理和遙感信息服務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商業遙感衛星公司。
盡管公司在技術創新和專利方面取得顯著成就,但財務數據顯示,長光衛星持續虧損,存在大額未彌補虧損,且毛利率為負,波動較大。
公司只在受理時披露了一份招股說明書。招股說明書顯示,2019年、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8456萬元、10444萬元、31172萬元及3552萬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9078萬元、-39071萬元、-21987萬元及-20644萬元,3年半累計虧損12.078億元。3年半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累計為-2.9878億元。
長光衛星表示,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計未彌補虧損,主要原因系公司致力于建設“吉林一號”衛星星座,每年需要承擔較大的衛星折舊成本及較高的研發投入,同時公司從建設“吉林一號”衛星星座至形成系統的服務能力需要一定過程,同時相比較國外商業航天領域,我國商業航天起步較晚,商業遙感衛星產業的發展需要經歷一個培育過程,導致前期公司銷售規模較小,銷售收入不能覆蓋同期發生的衛星折舊成本、研發費用、人員成本等支出。
據C114了解,長光衛星原擬在上交所科創板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22,940.98萬股,不低于發行后總股本的10%。長光衛星原擬募集資金268,274.00萬元,分別用于“吉林一號”衛星星座建設項目(二期)、“吉林一號”生態開放商城建設項目、“吉林一號·共生地球”建設項目、償還銀行貸款。
另外,天眼查顯示,長光衛星目前最大股東為吉林省方圓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后者是吉林省國有資本控股企業,持股比例約13.3%;第二大股東是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持股比例為12.9%。值得一提的是,長光衛星不存在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
由長光衛星自主研發的“吉林一號”具有很高的業界知名度。2015年10月7日,“吉林一號”組星成功發射,開創了中國商業衛星應用的先河,同時也創造了由一個研發團隊一箭成功發射四星的歷史,創造了多項第一。
成立10年以來,長光衛星在研制技術上不斷提速,歷經4次突破。在保證性能指標只升不降的前提下,“吉林一號”從第一代400千克級降至20千克級,成本降至原來的二十分之一。
2023年6月,“瘦身”后的“吉林一號”衛星再出征,一箭41星成功發射,創下我國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的紀錄。截至2023年底,“吉林一號”實現138顆衛星在軌,具備全球任意點10分鐘的重訪能力。
2024年,長光衛星成功發射了自主研制的最新一代覆蓋型衛星“吉林一號”寬幅02B系列6顆衛星、自主研發的首顆微波遙感衛星“吉林一號”SAR01A星,以及“吉林一號”高分05B星。
截至目前,通過25次成功發射,長光衛星已實現117顆“吉林一號”衛星在軌運行。據了解,“吉林一號”已建成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該衛星星座可對全球任意地點實現每天35至37次重訪,可為農業、林業、氣象、海洋、資源、環保、城市建設以及科學試驗等領域提供更加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