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數據公司(IDC)近日發布了最新一期《中國半年度加速計算市場(2024下半年)跟蹤》報告。IDC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加速服務器市場規模達到221億美元,同比2023年增長134%。其中GPU服務器依然是主導地位,占比達到69%。同時ASIC 和 FPGA等非GPU加速服務器高速增長,占比超過30%。
2024年,從廠商銷售額角度看,浪潮、寧暢、新華三位居前三,占據了超過50%的市場份額;從行業的角度看,互聯網依然是最大的采購行業,占整體加速服務器市場超過65%的份額,其余行業均有不同幅度的增長。
從市場環境來看,DeepSeek通過算法優化降低了對用戶AI算力的需求,但同時也大幅度降低了用戶使用大模的門檻,創造出更多的新增市場機會。同時,大模型一體機市場有潛力實現快速增長。DeepSeek等開源算法的推出進一步降低了部署大型模型的門檻,使企業更傾向于在本地部署大型模型,使用模型供應商訓練的基本模型通過微調私有域數據來增強業務能力。IDC預測,到2029年中國加速服務器市場規模將超過千億美元。其中非GPU服務器市場規模將接近50%。
近年來,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相繼發布一系列政策,更加明確了人工智能對于提升中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支撐作用,加上新質生產力、數字經濟等持續利好政策的推動,中國人工智能市場保持平穩增長。人工智能技術的加速發展與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持續創新密切相關,生成式人工智能正在成為企業重要新型工作負載。基于大模型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學習能力,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其能力可覆蓋內容生成、數據增強、創意輔助等諸多應用場景,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為用戶帶來全新的體驗。目前除了提升生產和研發效率外,人工智能帶來的主要業務變化和重要業務成果包括:縮短流程時間、創造新的產品與服務,以及優化用戶體驗。未來,企業對人工智能的應用將在提升企業洞察、助力決策等維度提供更顯著價值。
2024年,中國加速芯片的市場規模增長迅速,超過270萬張。從技術角度來看,GPU卡占據70%的市場份額;從品牌角度來看,中國本土人工智能芯片品牌的出貨量已超過82萬張。通過適配DeepSeek,中國本土芯片在軟件生態領域實現了突破,逐步完善軟件生態。這為本土芯片在市場中的競爭力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時也促進了本土芯片廠商的技術交流和資源共享,打破了國產芯片生態建設的僵局。許多本土芯片廠商開始圍繞DeepSeek開展合作,共同打造適配本土芯片的軟件棧、工具鏈等生態組件?。
IDC中國AI基礎架構分析師杜昀龍認為,ICT產業,正站在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上,我們正在經歷AI無處不在的大轉型階段。倍增創新階段讓技術進步的速度和規模呈指數級增長。隨著平臺和社區的發展,知識共享和協作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但這僅僅是個開始,人工智能已經開始滲透到每一個角落,成為推動變革的核心力量。這種轉變不僅會催生出全新的商業模式,還會促使企業重新審視他們的支出結構和投資方向,以及服務模式的更新,為了保持競爭力,企業必須加大對AI相關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從傳統的IT架構轉向更加靈活、智能化的解決方案,從而加速數字化轉型,提供個性化、定制化的智能服務體驗,以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