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PC熱點轉向筆記本電腦的浪潮中,國內廠商們又一次整體落伍。?
3999元!對于那些酷愛筆記本電腦而又囊中羞澀的“本本一族”來說,這絕對是一個令人心動的價格。如今,在號稱“PC風向標”的北京中關村,3999元的廣告貼滿了各大IT賣場的柜臺。?
整個PC市場的熱點正在急速地從臺式機轉向筆記本電腦?
走進鼎好電子商城的正門,迎面的聯(lián)想旗艦店已經(jīng)貼出了“3999元”的告示,這是一款聯(lián)想旭日410M筆記本電腦,采用的是英特爾賽揚M520處理器,配上512M的內存和80G的硬盤,已經(jīng)是低端筆記本電腦中的主流配置了。就在7月份,國內最大的PC廠商聯(lián)想集團突然將這款筆記本電腦直降700元,從而成為一線筆記本電腦廠商當中第一家推出4000元以下產品的廠商。?
這無疑是在火熱的暑促市場上又投入了一顆重磅炸彈,其他筆記本電腦廠商也積極應戰(zhàn)。與鼎好聯(lián)想旗艦店背靠背的海爾" title="海爾">海爾店中的A60已經(jīng)打出了“3799元”的醒目標志,離此不遠的七喜店中也推出了倚天劍S4106,雖然標的還是3999元的價格,但是如果再加150元,就可以送一部七喜MP4手機和金山詞霸、殺毒軟件等一系列贈品。華碩店中的銷售員更是略帶神秘:“我們這里也有3999元的筆記本電腦,拿出來3次,每次很快就賣完了。您如果需要,給我留一個電話。”?
聯(lián)想推出3999元筆記本電腦引發(fā)了其他筆記本電腦廠商的降價潮?
即使是國際一線大廠也坐不住了。雖然惠普" title="惠普">惠普筆記本電腦在鼎好等專業(yè)賣場中的價格調整不大,最低的一款V3000的報價也只是從5699元下調到5499元,但是在鼎好旁邊的國美3C賣場中,一款型號為DV3428的筆記本電腦已經(jīng)賣出了4400元的超低價。全球第四大PC廠商宏也將一款最新的家用筆記本電腦的價格定在了4899元,“我去向經(jīng)理申請一下,4400應該能夠給你。”站柜臺的一位小伙子急急地說道。?
出局的內地廠商?
對于惠普等全球PC巨頭來說,聯(lián)想的這次降價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襲擾而已,它們的主流筆記本電腦的價格仍然高高盤踞在七八千元的價格上。而對于其他的國內PC廠商來說,則已經(jīng)是“很受傷”了。?
“聯(lián)想調價后的第一周,雖然我們的市場份額沒有下降,但是聯(lián)想的份額卻上升了好幾個百分點,這無疑是從其他國產筆記本電腦廠商那里搶過來的。于是我們也決定,從第二周開始把價格降到同樣的水平。”海爾集團計算機本部營銷總監(jiān)周兆林透露。?
而原來穩(wěn)守價格“鍋底”的神舟電腦更是表現(xiàn)出了自己的憤怒。就在不久前,鼎好的門口還擺放著一幅促銷廣告,一個托著下巴的小男孩望著眼前的標語沉思著:“有了神舟筆記本電腦,你還需要聯(lián)想嗎?”神舟將自己的好幾款主力機型的價格都殺到了4000元以下。?
“今年格局很殘酷!惠普、宏都要發(fā)力,大人打架,不注意就會把孩子踢死了!”主要代理惠普和海爾筆記本電腦的北京恒昌開拓科技有限公司總裁謝濤感慨地說道,“這個跟勤奮已經(jīng)沒有關系了。我們去美國、歐洲、日本看過,就剩下那么幾個牌子,難道說消失了的品牌的人都不敬業(yè)嗎?中國一共才賣多少筆記本電腦呀!這些老大們一發(fā)力,很自然小的品牌就被殺掉了!”?
實際上,這次“清洗”不僅僅限于國內二線PC廠商,而是已經(jīng)波及到幾家國內的一線大廠了。就在前不久,國內PC市場排名第二的方正科技在長沙開了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集中討論未來三年的筆記本電腦市場戰(zhàn)略。方正科技總裁祁東風(祁東風新聞,祁東風說吧)把這次會議稱為長征前的動員會,他已經(jīng)預感到一場暴風驟雨即將來臨。“我在內部說過,如果筆記本電腦上不來的話,我們將來就會滅亡!”?
方正科技總裁祁東風把筆記本電腦戰(zhàn)作為關乎企業(yè)生死存亡的一役?
延續(xù)了去年的良好增長勢頭,今年上半年惠普中國區(qū)的PC銷售額暴漲64%,其中筆記本電腦更是增長了118%,如果按照銷量計算這個數(shù)字將更加驚人。“一年前筆記本電腦占到總體的42%,今年上半年已經(jīng)突破了50%。”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執(zhí)行副總裁莊正松透露。?
如果單看筆記本電腦,惠普已經(jīng)是國內第二大廠商,市場份額接近20%。在今年的經(jīng)銷商大會上,惠普更是提出了筆記本電腦沖擊150萬甚至200萬臺的目標。而在祁東風的計劃中,方正今年即使是非常努力,筆記本電腦也只能完成40萬臺的銷量。?
因此,筆記本電腦很大程度上是決定誰會成為國內PC老二的最重要砝碼。IDC今年第一季度的數(shù)據(jù)顯示,惠普在國內PC市場的總體市場份額已達12.1%,僅排在聯(lián)想、方正后面,而且與方正的差距已經(jīng)不到1個百分點了。業(yè)內人士估計,僅僅依靠筆記本電腦的強勁增長,惠普就能夠超越方正,坐上第二把交椅。?
整個PC市場的熱點正在急速從臺式機電腦向筆記本電腦轉換。IDC預計,今年美國市場上筆記本電腦的銷量將會超過臺式機,而在中國筆記本電腦也將占到30%的市場份額。未來5年,國內市場上家用筆記本電腦將保持34%的復合增長率,商用筆記本電腦也將增長19%;而同期家用臺式機和商用臺式機的年復合增長率卻只有10%和7%。?
這是一塊非常誘人的大蛋糕,但是它卻好像是為那些國際PC巨頭們準備的。在國內臺式機市場上,聯(lián)想、方正、同方均躋身前5名;而在筆記本電腦上,除了收購IBM ThinkPad的聯(lián)想穩(wěn)守第一之外,其他內地筆記本電腦廠商甚至都沒有進入前8名,大家耳熟能詳?shù)亩际腔萜铡⒋鳡枴⑺髂帷⑷堑群M馄放疲瓦B中國臺灣的華碩和宏的排名也要比內地品牌靠前得多。?
如果說幾年前國產PC廠商還能夠陶醉在擊敗惠普、戴爾等國際大鱷的美好時光的話,如今在關系到PC未來的筆記本電腦上它們卻已經(jīng)先輸一著。?
再一次全面落后?
這次的追趕難度不亞于10多年前的臺式機。與那時相比,如今筆記本電腦的生態(tài)鏈已經(jīng)有了太多的不同。?
首先,差距體現(xiàn)在生產制造領域。以前,內地廠商臺式機的整機生產更多的還是自己來完成的,聯(lián)想8月初宣布在印度和墨西哥建設的工廠主要用來生產臺式機。由于筆記本電腦的零部件的集成度要比臺式機高出很多,幾乎不可能通過手工“攢”起來,因此對于制造的要求也就更高,這就導致全球筆記本電腦的生產幾乎完全集中到了更擅長做代工" title="代工">代工的廣達、緯創(chuàng)、仁寶等中國臺灣廠商手中。即使是惠普、戴爾、聯(lián)想等國際大品牌,也需要和這些代工廠" title="代工廠">代工廠搞好關系。?
前不久,聯(lián)想集團董事長楊元慶(楊元慶新聞,楊元慶說吧)曾經(jīng)親率采購大軍前往中國臺灣與代工大廠廣泛接觸,以求獲得更大支持。在8月2日聯(lián)想集團的財報發(fā)布會上楊元慶透露,“對于筆記本電腦,我們是自主生產和OEM代工相結合,自主生產主要是在ThinkPad方面。”這也意味著Lenovo品牌的大部分筆記本電腦都是臺灣代工廠生產的。去年,方正和同方也紛紛將主要產能從珠三角轉移到了長三角,也是因為長三角早已成為全球筆記本電腦的生產重鎮(zhèn),臺灣的幾大筆記本電腦代工巨頭均在這里設有工廠。?
由于內地廠商的出貨量不夠大,因而很難獲得中國臺灣代工廠的青睞。這些代工大廠一年的產量就有幾千萬臺,內地廠商那可憐的幾十萬臺的訂單它們都不大看得上眼,用海爾集團副總裁高以成的話來說,“這條生產線一年也就三天用來生產海爾電腦”。?
因此,每年的筆記本電腦銷售旺季,一些內地PC廠商甚至都拿不出貨,因為代工廠的產能會優(yōu)先保證惠普、戴爾這些國際大廠的需求。今年“五一”銷售旺季之前,海爾就曾經(jīng)專門派了一名公司高層進駐蘇州代工廠,以保證貨物不被其他內地PC廠商搶走。由于與臺灣寶成集團成立了合資公司,而寶成又通過精英收購了給西門子富士通做筆記本電腦代工的臺灣志合電腦(Uniwell),雖然海爾目前在筆記本電腦上的訂單量還不是很大,但是還能夠保證及時拿貨。據(jù)了解,其他國內PC廠商也都有專人入駐臺灣代工廠,以保證筆記本電腦的供應。?
即使內地PC廠商能夠拿到臺灣代工廠的產品,也并不意味著就萬事大吉了。由于全球各大筆記本電腦廠商的產品均產自中國臺灣代工廠,這些筆記本電腦品牌廠商的競爭就體現(xiàn)在整體設計能力" title="設計能力">設計能力上面了。“臺式機的集成度低,內地廠商發(fā)揮的自由度較大;而筆記本電腦的集成度很高,除了聯(lián)想之外,內地廠商大多不具備設計能力,只能采用從臺灣代工廠ODM的方式。而惠普等國際大品牌能夠自己做設計,然后才交到臺灣代工廠那里生產。這樣做出來的筆記本電腦當然就不一樣了。”Gartner亞太區(qū)硬件市場首席分析師葉磊認為。?
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國內廠商在臺式機上多年積攢下來的那一點點設計能力就完全沒有用武之地了。幾年前的中關村,好幾家國內PC廠商的筆記本電腦看起來除了商標不同以外,其他方面竟然幾乎是一模一樣。顯然,這些產品都出自同一家ODM廠商的手筆。即使到了今天,這種局面仍然沒有太大的改觀。“在筆記本電腦上,除了聯(lián)想之外,以前國產廠商的競爭能力就不強,現(xiàn)在也沒有變強。”葉磊說道。?
對于這點,國產廠商們顯然也是心知肚明。“我們希望到2010年能夠擁有一只20人左右的ODM隊伍,從而完成從OEM到ODM的轉變。”祁東風迫切期待方正科技能夠擁有自己的筆記本電腦設計能力,雖然已經(jīng)有點晚了。?
也正因為缺乏設計能力,在國內的消費者看來,國產品牌與國際品牌還有很大的差距。高以成曾經(jīng)參觀過臺灣的代工廠,他親眼看到海爾和其他國際品牌的產品都從同一家工廠的生產線上下來,但定價卻有天壤之別。“同一家代工廠出來的筆記本,如果索尼能夠賣到18000元,三星就能賣16000元,而華碩還可以賣到14000元,海爾卻只能賣12000元了!”?
這其實也是所有國內筆記本電腦廠商的軟肋所在。沒有足夠強勢的品牌,也就無法賣出足夠的量;沒有足夠的銷量,也就不可能要求代工廠給予更大的支持,也就無法獲得較高的利潤;沒有利潤,要做研發(fā)和設計也就成了空中樓閣,而這又會進一步削弱它們的品牌。到了最后,大多數(shù)國內筆記本電腦廠商就會逐漸被邊緣化,只能在低端市場上勉強活著。與此相反,一些國際大廠例如惠普、索尼卻可以對價格戰(zhàn)不那么在意,日子仍然過得不錯。“去年國內PC三強的市場份額都在增加,我們拿的都是后面的廠商的份額。”中國惠普有限公司執(zhí)行副總裁莊正松認為。?
其實,筆記本電腦就是國內產業(yè)的一個縮影,其他行業(yè)何嘗不是這樣?在電視機領域,國產廠商曾經(jīng)在CRT上擊敗了國際巨頭,但是隨著平板時代的到來又再次集體淪陷。在手機、數(shù)碼相機等很多產業(yè)領域,均是如此。當中國企業(yè)憑借著低成本優(yōu)勢和對本土市場的熟悉逐漸追上跨國企業(yè)的時候,由技術引發(fā)的產業(yè)升級又會將中國企業(yè)甩開很遠。如果事情總是按照這樣一種邏輯來發(fā)展的話,那就不僅僅是國產筆記本電腦廠商們的悲哀,而是整個中國企業(yè)群體的悲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