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市場" title="嵌入式市場">嵌入式市場:挑戰與機遇并存
??? “下一個價值數百億的聯網設備市場即將到來。”英特爾" title="英特爾">英特爾公司嵌入式與通信事業部總經理Doug Davis不久前表示,“從英特爾的角度來看未來幾年的市場機遇,消費電子、移動互聯網終端、低成本PC以及嵌入式設備市場將會有迅速的發展。”調查顯示,前三項應用領域在2011年的市場都將達100億美元,而嵌入式設備市場則將大于這一數字。“這將給英特爾帶來更大的市場機遇,”Davis表示,此前英特爾CEO Paul Otellini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
??? 事實上,家庭自動化、車載信息娛樂、數字標牌、IP攝像頭、遠程醫療等領域已經實現了互連互通。通過互聯網,在車內可以實時享受各種娛樂、新聞信息,通過家庭自動化,可以在忘記帶鑰匙的時候將門打開,而通過網絡遠程控制可以實時控制數字標牌的廣告內容更換。雖然互聯網給我們描繪了種種美好的未來,但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網絡容量是否能滿足需求。有數據顯示,到2011年,網絡需求的增長速度將超過寬帶接入速度。“這對基礎設施的擴展、帶寬、服務內容以及內容的安全性都提出了新的挑戰,”Davis說道。“除此之外,嵌入式應用的增長還需要提供強大的計算能力,這已經超越了個人PC,超越了服務器。而具有強大功能的處理器已經用于上述市場,這將是更大的機會。”
??? 英特爾已經在這個領域展開了全面部署,通過高性能計算來支持嵌入式應用。該公司在高性能計算領域有200W系統功耗的至強處理器系列,對于可擴充性能和低功耗應用,則有50~200W系統功耗的酷睿2/奔騰/賽揚系列。今年4月,英特爾又發布了其低功耗小體積的凌動處理器SoC,并且其下一代產品Tolapai也將在今年第三季度推出。“嵌入式設備的生命周期遠大于PC以及服務器,因此我們制定了七年生命周期計劃。”他說道。
??? 以工廠自動化為例,通常包括兩條總線,一條是工業總線,連接基礎設施,一條是實時以太網總線,用于移動控制、PC診斷以及其他工業控制等設備,兩個總線設備之間的信息無法溝通。而在工廠實現全面自動化的目的就是將兩條總線上的設備互通,以實現信息共享。
??? 另一個應用是數字安全監控,通過數字視頻監控來增強企業安全。具體來說,就是利用IP攝像頭以及各種分析軟件,對采集到的數據、圖像進行分析,從而確認哪個環節出了問題,以采取及時的措施。第三個例子是通過車載信息娛樂(IVI)提供應急服務、汽車診斷與維護、免提電話、實時交通路由、失盜車輛追蹤等信息。
??? “在上述三個領域我們已經與很多廠商展開了合作,如固高科技、海康威視、合正技術等都采用了嵌入式英特爾架構。”Davis說道,“嵌入式將改變人們的生活,我們已經準備好了迎接下一個數十億的聯網設備。”
霸主地位能否能延續至嵌入式市場?
??? 英特爾積極部署嵌入式市場,其一項重要策略就是進行多產品多架構的融合。Doug指出,“各種架構的融合將具有很強的擴展性。對于嵌入式市場來說,融合是關鍵。”雖然英特爾對嵌入式市場表現出了極大的信心,但其勁敵ARM在該市場的出色表現卻不容小覷。英特爾嵌入式事業部中國區銷售及市場總監程宇樑表示,采用英特爾的IV架構,可以實現軟件的可擴展性以及復用" title="復用">復用。他說道:“確實有很多供應商提供基于ARM架構的產品,但對客戶來說主要的挑戰在于軟件應用能力。基于IV架構的工具非常優秀,而且能夠在一些軟件的基礎之上進行復用。同時,對于基于ARM的產品可以用軟件很快的對其進行轉變,進一步支持英特爾架構。從總體成本來看,英特爾的產品無疑更具價值優勢。”
??? “對于基于ARM架構的產品,不僅要考慮不同ARM產品之間的軟件兼容性,還要考慮不同代產品之間的兼容性,而基于英特爾架構則完全不存在這樣的問題,”英特爾中國嵌入式事業部市場總監郭京申補充道。他指出,對于嵌入式系統" title="嵌入式系統">嵌入式系統,目前的趨勢是將不同的設備緊密連接在一起。無論大型還是小型產品,廠商都需要提供寬范圍解決方案,比如英特爾有200W、75W、5W等不同的處理器。“我們有整個系列的產品,并且能提供完整的無縫平臺,其他廠商能提供的顯然只有其中一部分,不具備提供完整產品的能力。我們希望有共同的互聯網平臺,希望其他嵌入式設備可以同時分享這些應用,這些是ARM架構無法實現的。恰恰相反,英特爾的產品則可以面向所有應用”。一個例子就是,基于ARM架構的產品不支持某些播放格式,這就是差異所在。
??? 上述觀點當然不會得到ARM的認同,ARM中國區總裁譚軍對此做出了回應。他表示,嵌入式系統不同于PC系統,PC系統主要針對計算需求以及一部分工業應用,是一個利基市場,其硬件是標準化的,所以軟件可以復用。而嵌入式系統的硬件是非標準化的,原因是嵌入式系統用戶具有多樣化的要求,因此在系統之上的應用也多種多樣。為此,嵌入式系統開發商需要根據不同的用戶需求來完成系統設計和開發。針對不同的用戶、不同的應用對象,硬件會有所不同,這就導致了在嵌入式系統中軟件往往都需要根據不同應用重新編寫。
?? “這與采用何種架構沒有直接關系,”譚軍說道。盡管多數情況下軟件都需要重新編寫,但針對某些特定的功能,軟件還是可以重復使用的。例如,很多嵌入式系統中都有音頻/視頻解碼功能,針對同一標準/格式的音頻/視頻解碼軟件就可以在不同的嵌入式系統中重復使用。“并不能絕對地說在嵌入式系統中軟件是不可復用的。”
??? 譚軍稱,基于ARM架構的芯片現在每年的出貨量已經達到了30億以上,遠遠高于英特爾的X86架構。如何為這些不同的應用開發相應的軟件,同時最大程度降低開發成本?“上面提到的軟件共用、復用是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而ARM架構的向下兼容也保證了這種軟件共用、復用的可實現性。”
??? 同時,ARM獨特的IP授權業務模式給了用戶更多的選擇。全球200多家半導體供應商(包括前10大)幾乎都能夠提供基于ARM架構的芯片,并且全球有200多家軟件供應商針對ARM架構提供軟件,有100多家工具提供商提供ARM開發工具。眾多資源保證了系統開發商能夠根據市場的需求做到差異化,而這些供應商都提供基于ARM架構的芯片、軟件、工具這一事實,也保證了在基于ARM架構系統的軟件共用和復用便利及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