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 《6G近場技術白皮書2.0》正式發布 4月10日至12日,由未來移動通信論壇主辦的2025全球6G技術與產業生態大會(原全球6G技術大會)在南京隆重召開。來自全球的6G領域的思想領袖、技術先鋒和產業領軍人物齊聚金陵,共同探討6G技術創新與未來產業生態的發展藍圖。10日下午,大會正式發布《6G近場技術白皮書2.0》(6G Near-field Technologies White Paper 2.0)。該白皮書在2024年4月發布的業界首部近場技術白皮書的基礎上進行了大幅更新升級,旨在深度推進近場技術研究與標準化探討,為3GPP即將于2025年6月啟動的6G標準化研究項目提供重要參考。 最新資訊 SpaceX首次發射升級版星鏈V2 Mini衛星 1月23日消息,北京時間1月21日23點45分,SpaceX發射了第266批次星鏈衛星,也是第一批升級版的星鏈V2 Mini,而且一次發射了27顆,創下單次發射數量新紀錄。 據悉,星鏈V2 Mini不僅升級了新功能,比如新的回程天線,比如新的航電設備、推進和電力系統,而且重量減輕了22%,理論上一次可以發射最多29顆,比原來的星鏈V2 Mini多了6顆。 截至目前,星鏈衛星已累計發射7767顆。 執行本次發射任務的獵鷹9號一級助推器編號B1082.10,這是其第10次升空,之前發射過7批次星鏈衛星。 當然,回收再次成功,也是SpaceX迄今第400次助推器回收。 發表于:1/24/2025 我國成功發射千帆極軌06組衛星 1月23日消息,北京時間13時15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將千帆極軌06組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千帆極軌06組衛星是我國低軌互聯網“千帆星座”的第六批組網星,也稱“G60星鏈”。 發表于:1/24/2025 運營商大模型重構網絡安全防線 近日,地方兩會陸續召開,北京市人大代表、民進中央委員、北京市委常委王報換就表示,未來網絡空間安全可能以人工智能安全大模型為核心,按需靈活調用已有的安全技術或生成新的內容來共同實施安全保障。隨著AIGC興起,安全攻防戰正持續升級。 發表于:1/24/2025 三大運營商競速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 三大運營商競速量子通信到量子計算 發表于:1/24/2025 中國電信衛星公司在南極實現我國首次中軌道衛星極地4/5G通信 中國電信衛星公司在南極科考站實現我國首次中軌道衛星極地 4/5G 通信:網速 100Mbps 以上,時延約 300ms 發表于:1/23/2025 【回顧與展望】芯科科技:物聯網連接市場將保持快速增長 2024年,物聯網連接市場呈現出快速發展的態勢,市場規模持續擴大,技術創新不斷涌現,應用場景進一步拓展。在2025年,物聯網連接市場能否繼續保持增長態勢?醫療保健、能源管理、制造業和農業領域等哪些細分領域更值得期待?日前,芯科科技中國區總經理周巍介紹了該公司對于2025年的展望和公司的未來發展戰略。 發表于:1/22/2025 我國5G+工業互聯網全國建設項目數超1.7萬個 1月21日消息,1月2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司長謝存表示,信息基礎設施是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的先決條件。 發表于:1/22/2025 三大運營商2024年運營數據出爐 1月21日消息,隨著中國聯通12月運營數據的出爐,三大運營商2024年全年的運營數據均已披露。 總體來看,隨著“人口紅利”消退,三大運營商用戶數據增速相較去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放緩。不過,今年5G用戶數據仍然有著可喜的成績。據工信部披露的數據顯示,11月,我國5G移動電話用戶數突破10億戶,達成歷史性成就。單純從數據維度來看,中國移動再次成為全年寬帶用戶凈增最多的運營商、移動用戶增長最多的是中國電信。 發表于:1/22/2025 基于區塊鏈跨鏈技術的數據資產登記平臺設計 在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進程不斷加快的背景下,能夠滿足數據資產確權、溯源取證、互聯互通、防止篡改、數據鏈接、許可備案等功能的數據資產登記平臺亟待建立。基于Polkadot區塊鏈跨鏈技術,創新性構建數據資產登記平臺設計方案,以多側鏈延展結構實現登記信息和訪問記錄分布存儲,協以智能合約、跨鏈交互、數據加密等技術可實現登記信息在不同用戶、不同機構之間的安全流通。通過闡述數據資產登記、協同共享、安全審計三大核心業務的落地路徑,論證了模型應用的可行性,以期為我國數據資產登記平臺建設實踐提供有力理論支撐。 發表于:1/21/2025 基于多模態特征融合的Android惡意程序檢測方法研究 現有Android惡意程序檢測方法主要使用單模態數據來表征程序特征,未能將不同的特征信息進行充分挖掘和融合,導致檢測效果不夠理想。為了提升檢測的準確率和魯棒性,提出一種基于多模態特征融合的Android惡意程序檢測方法。首先對權限信息進行編碼處理并將Dalvik字節碼數據可視化為“矢量”RGB圖像,然后構建前饋神經網絡和卷積神經網絡分別對文本和圖像模態表征的數據進行特征提取,最后對提取的不同模態特征向量分配不同的權重并相加進行融合后對其進行分類。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對Android惡意程序的識別準確率和F1分數都達到了98.66%,且具有良好的魯棒性。 發表于:1/21/2025 ?…151617181920212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