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心最新文章 EMNLP 2018 | 為什么使用自注意力機制? 近期,非循環架構(CNN、基于自注意力機制的 Transformer 模型)在神經機器翻譯任務中的表現優于 RNN,因此有研究者認為原因在于 CNN 和自注意力網絡連接遠距離單詞的路徑比 RNN 短。 發表于:9/17/2018 「AlphaGo 之父」David Silver最新演講,傳授強化學習的十大原則 9 月 9 日-14 日,Deep Learning Indaba 2018 大會在南非斯泰倫博斯舉行。會上,DeepMind 強化學習研究小組負責人、首席研究員、AlphaGo 項目負責人 David Silver 發表演講,介紹了強化學習的十大原則。機器之心對該演講進行了介紹。 發表于:9/17/2018 英特爾:FPGA將加速今日新型態數據中心的主流應用 在這個強調智能與聯網的時代,可編程邏輯柵陣列 (FPGA)已經成為一個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元件。以全球500億個聯網設備,一年所產生的數據量將不計其數。從數據中心、5G通訊、虛擬網絡功能,到嵌入式系統,FPGA都能在設備以及云端之間,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從邊際運算到云端應用,FPGA也正不斷的成長,包括FPGA、GPU與ASIC等加速器市場,將在2021年達到200億市場規模。而估計到了2022年,FPGA市場將達到75億美元的規模,年復合成長率為9%。 發表于:9/16/2018 我為什么看好RISC-V 近年來,產生、處理及進一步利用數據以取得更多價值與資訊的方式已大不相同,而這都是受到深度學習與神經網路應用等新型運算模型崛起所影響。 發表于:9/15/2018 格芯CTO談為何放棄7nm芯片工藝研發 八月下旬,第二大芯片代工廠GlobalFoundries宣布停止對7納米制造工藝的研發,從而結束了其向摩爾定律極限的攀登。 發表于:9/15/2018 NIPS 2018 | 接收論文情況盤點:谷歌一騎絕塵,微軟朱澤園中四篇一作 NIPS大會接收論文哪家強?本文對今年的NIPS 會議論文接收情況進行了梳理。 發表于:9/15/2018 基于FPGA的塊存儲器資源功能驗證及實現 可編程邏輯陣列由于具備片內資源豐富、靈活、可重構等特點在數字信號處理、硬件加速及芯片原型驗證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塊存儲器作為可編程邏輯陣列中的重要片內資源,具備高速及大容量的特點。為了解決高速塊存儲資源功能驗證時序約束要求高等不足,設計了采用跨時鐘域的高速塊存儲器資源功能驗證方法,并基于可編程邏輯陣列進行了功能仿真驗證。實驗結果表明,該方法能夠滿足640 MHz的高速塊存儲器資源驗證需求,并且具備模塊化的特點,能夠方便地對大容量塊存儲器資源進行測試驗證。 發表于:9/14/2018 國產EDA產業發展提速,華大九天獲“大基金”投資 2018年9月12日,本土電子設計自動化(EDA)領軍企業北京華大九天軟件有限公司(華大九天)今日宣布,已完成2018年新一輪融資工作。 發表于:9/13/2018 IDC發布:2Q18全球以太網交換機市場增長強勁 IDC發布《2Q18以太網交換機和路由器跟蹤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以太網交換機市場實現了67億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長4.8%。與此同時,全球企業和服務提供商(SP)路由器市場總收入獲得38億美元的收入,同比下降2.5%。 發表于:9/12/2018 傳商湯科技獲軟銀中國10億美元投資,估值達60億美元 新浪科技經多方求證,軟銀中國已投資商湯科技10億美元,將商湯估值抬至60億美元。 發表于:9/11/2018 專訪 | 小白也能搭建深度模型,百度EasyDL的背后你知多少 部署深度學習服務非常困難,因此簡單易用的圖形化系統就顯得極為重要。本文介紹了百度的圖形化深度學習系統 EasyDL,用戶可以不需要機器學習背景知識而搭建優秀的深度學習服務。 發表于:9/10/2018 32分鐘訓練神經機器翻譯,速度提升45倍 深度模型的訓練時間通常對研究者而言都是很大的挑戰,我們需要花數小時甚至數天才能知道某個小改進到底好不好。 發表于:9/10/2018 X86服務器市場延續高增長 移動互聯網成生力軍 IDC《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X86服務器市場跟蹤報告》顯示,2018年第二季度中國X86服務器市場出貨量為837,097臺,同比增長42.5%;市場規模為41.8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76.32億元),同比增長75.5%。 發表于:9/10/2018 量子計算競爭,誰將勝出? 據國外媒體報道,長期以來量子計算機一直被吹捧為功能強大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機器。相比于世界上現有的計算機,量子計算機能夠以更快的速度解決極其復雜的計算問題。 發表于:9/8/2018 現代人數字生活下的“忙碌”,華為EMUI9.0看到了 數字生活帶來了諸多便利,也加速了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忙碌無處不在。如網友調侃所言,手機讓我們可以隨時上網工作及生活,同樣也無限放大了對現實的抽離感。為此,許多朋友屏蔽了朋友圈、刪掉了沒用的APP、把所有應用通知全選“關閉”,甚至無時不刻地想著把手機丟掉,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回歸自然去放松自我。 發表于:9/7/2018 ?…90919293949596979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