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電子最新文章 最新研究,石墨烯探測器五分鐘即可檢出新冠病毒 據最新一期美國化學學會期刊《ACS Nano》雜志,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UIC)的研究人員成功地使用石墨烯在實驗室檢測到了新冠病毒。 發表于:7/7/2021 賽靈思Alveo助力生命科學和醫療應用加速創新 今年的5月10日,首屆《中國生物計算大會暨數字醫學創新峰會》圍繞“如何定義生物計算”這一主題展開,來自百度、百圖生科、生命醫療大公司以及產業鏈上的合作伙伴都進行了分享。此次大會表明,生物計算作為跨界融合和與人類命運息息相關的技術產業,正在成為科技業的一個新熱點,“生物計算 = 新數據 *新算法”成為大會公認的觀點。 發表于:7/6/2021 利用近紅外光賦能腦功能疾病診斷,慧創醫療獲近億元A+輪投資 近日,丹陽慧創醫療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慧創醫療)完成近億元人民幣 A+ 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荷塘創投和山藍資本聯合領投,和盟創投跟投,長海資本擔任本輪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本輪融得資金將主要用于公司現有功能性近紅外光譜(fNIRS)腦功能診斷產品的銷售推廣以及腦功能疾病治療產品的開發和布局。 發表于:7/6/2021 研發生物傳感器及健康監測系統,刷新智能獲數千萬元融資 與非網7月5日訊 生物傳感器創新企業深圳市刷新智能電子有限公司(中文簡稱:刷新智能,英文簡稱:RIT)完成新一輪數千萬元融資。本輪投資由力合科創下屬的力合科創集團領投,深圳市政府母基金、深圳市力合天使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深圳力合泓鑫創業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深圳力合天使二期股權投資基金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投資。 發表于:7/6/2021 Faster RCNN和LGDF結合的肝包蟲病CT圖像病灶分割 針對人工閱片工作量大、閱片質量不佳且容易出現漏檢、錯判等問題,將Faster RCNN目標檢測模型應用于肝包蟲病CT圖像的檢測,并對目標檢測模型進行改進:基于圖片分辨率低、病灶大小不同的特點,使用網絡深度更深的殘差網絡(ResNet101)代替原來的VGG16網絡,用以提取更豐富的圖像特征;根據目標檢測模型得出的病灶坐標信息引入LGDF模型進一步對病灶進行分割,從而輔助醫生更高效的診斷疾病。實驗結果表明,基于ResNet101特征提取網絡的目標檢測模型能夠有效提取目標的特征,檢測準確率相比原始檢測模型提高2.1%,具有較好的檢測精度。同時,將病灶坐標信息引入LGDF模型,相比于原始的LGDF模型更好地完成了對肝包蟲病病灶的分割,Dice系數提高了5%,尤其對多囊型肝包蟲病CT圖像的分割效果較好。 發表于:7/5/2021 智能技術與生物技術共同繪就生命“藏寶圖”,對你我意味著什么? 2020年,全球人民都在盼星星盼月亮,盼著早日出現一支好疫苗。在這個過程中,AI前所未有地參與到基因測序、疫苗研發、生物醫藥等活動中來。而從英國變異病毒,到印度、南非等國出現變異毒株愈發嚴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疫苗研發速度如果跟不上病毒變異的腳步,全球防疫成果會直接受影響。以此為契機,支撐高效研發的生物計算,也就各國重點關注并投入的科技賽道之一。 發表于:7/1/2021 分析丨 AI+藥物研發,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崛起 前言: AI+藥物研發,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崛起。不論是AI技術,還是AI技術在制藥領域的應用,都是全球多個國家大力發展的領域。 發表于:7/1/2021 抗疫機器人系統的研究現狀 機器人是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產業的結晶,此次疫情也充分體現了機器人對人類在醫療以及相關領域不可估量的幫助。疫情期間,從醫生問診到臨床檢測,消毒,再到治療后的護理,面對突然爆發的疫情和日益激增的病人,單憑人力是很難應對的。于是,機器人大展身手。 發表于:7/1/2021 澳門大學研發出自供電可穿戴仿生觸覺傳感器 與非網6月25日訊 近日,澳門大學應用物理及材料工程研究院助理教授周冰樸的研究團隊設計出一種新穎的復合介電體,實現了穿戴式柔性電容式觸覺傳感器的高靈敏度和超寬線性范圍的同步優化。該器件在無外部供電的狀態下亦能夠正常運作,可以應用于健康監測、人機交互及智能控制等不同領域。該研究成果已獲國際頂級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發表。 發表于:7/1/2021 醫療智能穿戴設備硬件方案 隨著互聯健康概念的興起,醫療智能穿戴設備市場逐漸擴大,根據市場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調查指出,疫情促使消費者健康意識提高,這更使得醫療智能穿戴設備受到市場青睞,增長幅度不斷攀高。 本次我們通過技術型分銷商Exclpoint世健邀請了來自專業醫療智能穿戴設備領域企業的工程師馮工跟大家分享實戰案例。該公司是世健多年的客戶,主要從事醫學診斷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及服務。而馮工有著深厚的學術和實戰經驗。 發表于:6/24/2021 LE Audio:助聽器市場的神助攻 在剛剛結束的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中,中國人口結構的新變化引起廣泛的關注,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了2.64億人,占比為18.70%,與2010年相比上升了5.44個百分點,中國老齡化的趨勢正在加劇。于是,如何更好地服務“銀發”一族,開啟“銀發”經濟的討論也熱鬧了起來。 發表于:6/20/2021 基于碳材料的3D打印柔性觸覺傳感器,為電子皮膚提供新思路 與非網6月17日訊 在過去幾十年中,電子皮膚因在智能機器人、健康監測、可穿戴設備和人機交互方面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而備受全球矚目。在電子皮膚的各種感知功能中,觸覺感知功能尤為重要。 發表于:6/20/2021 微型醫療機器人:科幻照進現實 參考消息網6月18日報道美媒稱,研究人員即將制造出能在血液中游動的微型醫療機器人。 發表于:6/18/2021 拉索生物:自研自產高密度基因芯片,拓展多元應用場景 與非網6月17日訊 后疫情時代,人們對健康管理的訴求日益增加,“亞健康”、“慢性病”等近些年來持續引發大眾對于自我健康管理的討論和關注。而通過消費級的基因檢測手段,可以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健康風險、營養代謝、遺傳性疾病等。 發表于:6/17/2021 拉索生物:自研自產高密度基因芯片,拓展多元應用場景 與非網6月17日訊 后疫情時代,人們對健康管理的訴求日益增加,“亞健康”、“慢性病”等近些年來持續引發大眾對于自我健康管理的討論和關注。而通過消費級的基因檢測手段,可以幫助人們了解自己的健康風險、營養代謝、遺傳性疾病等。 發表于:6/17/2021 ?…303132333435363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