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射頻相關文章 自動駕駛產生的超大數據量,哪種傳輸標準能搞定? 第4級和第5級自動駕駛車的開發者希望車子內部的連網速度能達到數千兆位(multi-gigabit)速度,許多產業聯盟和制定標準的機構,像是自動駕駛汽車網絡聯盟(NAV)、MIPI聯盟(MIPI Alliance)和HDBaseT聯盟都正摩拳擦掌,準備搶食這塊大餅。 發表于:9/2/2018 日本電產艾萊希斯研發新技術 可將毫米波設備安裝于車內準確探測物體 據外媒報道,車載電子設備制造商日本電產艾萊希斯公司(Nidec Elesys Corp)研發了一項技術,可在車輛內部安裝毫米波雷達設備,以識別車輛周圍物體,該設備計劃將于2019年秋季之后開始量產。 發表于:9/2/2018 Oryx用納米天線研發低成本激光雷達 據外媒報道,以色列初創公司Oryx Vision正試圖利用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的激光雷達傳感器來實現自動駕駛所需的深度視覺性能,該類激光雷達傳感器采用了納米天線技術。 發表于:9/1/2018 HP859X系列頻譜儀測量信號幅度不正確的故障檢修方法 安泰維修在維修數十臺HP859X系列頻譜儀的過程中,發現大多數故障都出現在頻譜儀測量信號不正確上,因篇幅有限,本文將重點介紹HP859X系列頻譜儀測量信號幅度不正確的故障檢修方法,并借助幅度校準表來進行故障定位。 發表于:8/30/2018 最新降噪解決方案—有效抑制EMI干擾 貿澤電子 (Mouser Electronics) 宣布推出全新解決方案頁面,此解決方案涵蓋多款Analog Devices和Coilcraft產品,可幫助設計人員解決汽車和工業應用中的電磁干擾 (EMI) 問題。 發表于:8/30/2018 5分鐘完成核磁共振檢查,Facebook的AI技術現在還經不住考驗 近日,Facebook的人工智能實驗室與紐約大學醫學院達成合作,嘗試將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檢查速度提高十倍。MRI的檢查速度一般在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之間,如果將其檢查的速度提高十倍,未來的放射科醫生則有望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就完成檢測工作。而這看似小小的技術合作,又會給當前的醫療現狀帶來怎樣的改變? 發表于:8/30/2018 立足功率電感多元化布局,村田進一步加碼被動元件市場 我們日常所使用的電子產品背后的元器件很多都是由日本廠商制造的,就拿村田制作所來說,作為最早研發電子元器件的廠商之一,村田生產的陶瓷電容、濾波器、射頻元件等眾多產品為手機、電腦、家電等電子設備帶來了“內部革新”。 發表于:8/27/2018 前沿 | Neuromation新研究:利用卷積神經網絡進行兒童骨齡評估 近日,Neuromation 團隊在 Medium 上撰文介紹其最新研究成果:利用卷積神經網絡(CNN)評估兒童骨齡,這一自動骨齡評估系統可以得到與放射科專家相似或更好的結果。 發表于:8/27/2018 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在醫學上的應用價值無可替代,我國目前仍處于科研階段 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成像設備之一,在全球僅有四臺。在風景迤邐的懷柔雁棲湖畔,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科研樓里,就陳列著一臺完全由中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的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 發表于:8/26/2018 Facebook嘗試用機器學習將MRI檢查速度提高10倍 Facebook的人工智能(AI)實驗室正與紐約大學醫學院合作,嘗試將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檢查速度提高10倍,假如成功的話,未來放射科醫生將在幾分鐘內就可以完成檢測。 發表于:8/25/2018 世平推出基于TI產品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之77G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 大聯大旗下世平推出基于德州儀器(TI)產品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77G毫米波雷達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基于TI AWR1642的77GHz雷達單芯片模塊方案,主要應用于車載輔助駕駛中的:盲點檢測、車道變換輔助、停車輔助、簡單手勢識別、汽車開門器應用等應用場景。 發表于:8/24/2018 中國首臺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研發成功 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強大的成像設備之一,在全球僅有四臺。在風景迤邐的懷柔雁棲湖畔,中國科學院大學雁棲湖校區的科研樓里,就陳列著一臺完全由中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的9.4T核磁共振成像系統。 發表于:8/24/2018 基于RFID的冷鏈運輸遠程監測系統研究與設計 設計并實現了一種基于RFID的冷鏈運輸遠程監測系統。該系統主要由車載終端和監測中心組成,車載終端由STC12C5A60S2單片機、SIM300無線通信模塊、GPS定位模塊u-blox NEO、RFID電子標簽和讀寫器等部分組成,完成數據采集、預處理和發送功能。監測中心利用線程池技術接收、解析并在線顯示溫濕度和定位數據。實驗結果表明,該系統性能可靠,硬件成本較低,能夠快速完成溫濕度顯示和車輛定位,適合在冷鏈行業推廣使用。 發表于:8/23/2018 3D固態激光雷達SoC芯片進入量產倒計時 激光雷達元器件的專用芯片化設計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徑,同時,高分辨率、長探測距離、車規級適配及隱藏式設計都在成為各家廠商力爭要素。 發表于:8/22/2018 加特蘭陳嘉澍:毫米波雷達領域,CMOS工藝一定會取代SiGe 2018年7月20日,由中國半導體協會集成電路設計分會和芯原控股有限公司主辦,成都市投資促進委員會、都江堰市人民政府、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電子科技大學車聯網校友會協辦,成都市經信委和成都高新區支持的2018青城山中國IC生態高峰論壇于7月20日在青城豪生國際酒店隆重召開。會議以“打造智慧汽車電子產業鏈”為主題,共邀請了超過260位來自政府、高校、企業和機構的決策人員出席,共同探討智慧汽車電子產業的未來發展。 發表于:8/22/2018 ?…414243444546474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