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北工大——賽靈思軟件工程(嵌入式系統方向)應用人才聯合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開園儀式在北京工業大學逸夫圖書館舉行,賽靈思“第二屆開放源碼硬件及嵌入式大賽”開幕儀式及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同期舉行。
記者就“人才聯合培養創新實驗區及開源設計大賽”的相關問題采訪了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侯義斌教授、賽靈思亞太區銷售及市場副總裁楊飛先生、賽靈思全球研究實驗室兼全球大學計劃高級總監Patrick Lysaght、賽靈思大學計劃中國區經理謝凱年博士。
產學聯合 培養人才
“北工大——賽靈思軟件工程(嵌入式系統方向)應用人才聯合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是由北京工業大學和賽靈思公司聯合向教育部申請并獲得成功的人才培養模式教育基地。北京工業大學與賽靈思公司將從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工程實驗等進行全面合作,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在創新基地得到有效的訓練和鍛煉,形成一種全新的人才培養模式,為國家培養多元化、創新型人才。
目前已經進入后PC時代。PC時代以電腦作為標準;后PC時代的標準則是嵌入式系統。前幾年,歐洲學術組織預言,嵌入式市場將是PC市場的100倍,去年的統計已經達到95倍。侯義斌校長認為:“可以預見的是:嵌入式系統的技術與應用將是未來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趨勢。嵌入式系統是目前國家大力提倡的“工業與信息化融合”的技術粘合劑。北工大將從集成電路、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軟件、通訊技術四個專業學科發展嵌入式系統技術,需要在人才培養上下很大功夫。”
FPGA由于其可編程性,可以設計成任何形式的電路,能更好地支持高校的學習、研究和應用。賽靈思亞太區銷售及市場副總裁楊飛先生說:“FPGA降低了世界最先進技術的門檻,給中國業界帶來了自主創新的核心技術,使得學校、科研單位、客戶都可以享用最先進的工藝技術。當前,基于FPGA的嵌入式系統應用越來越廣泛,可編程技術已經到了一個引爆點,中國市場對FPGA人才的需求非常迫切。對此類人才的培養關系到中國長期的自主創新、自主知識產權的發展。在三年內,賽靈思將提供相應的軟件、硬件及資金,與北工大一起為中國嵌入式系統設計、電子產品設計培養優秀的人才,并探索出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復合型人才的新方法,以實現對中國市場的長期承諾。”
開源硬件大賽戰鼓擂動海峽兩岸同臺競技
賽靈思“第二屆開放源碼硬件及嵌入式大賽”開幕儀式同期舉行,由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蔣毅堅和賽靈思大學計劃中國區經理謝凱年博士一起擂響戰鼓。
談到本屆大賽與上一屆的不同,賽靈思全球研究實驗室兼全球大學計劃高級總監Patrick Lysaght興致勃勃地說道:“在這兩年內通過我們的努力,已建立了非常多的聯合實驗室,用戶基礎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我們相信本屆比賽參賽人數會出乎意料的多,而且臺灣地區會一起參與比賽;另外一個變化是在這兩年之間我們在全國各地展開了非常多的交流研討會,近千名教授得到我們的培訓,技能上有了顯著的提高;賽靈思公司新推出的產品具有MMU,可以運行100%的Linux系統,這使得競賽的受眾擴大,很多計算機行業、軟件行業和嵌入式行業的工程師都能參與,所以本屆大賽的名稱改成了開放源碼硬件及嵌入式大賽。”
“這一屆我們準備運用公司的力量從世界其他地方,例如歐洲的競賽中選取好的成果直接開放到我們的網站上,讓大家在這個基礎上做,這樣可以更好地利用全世界的資源提升我們的技能。”賽靈思大學計劃中國區經理謝凱年博士補充到。
本屆大賽更注重設計的創新性。Patrick說到:“上屆大賽我們看見一個白色的選米機器,這是我在全世界第一次看見用機器來選白米。這就是一個創新的、非常讓人興奮的東西。所以說本屆大賽有兩個最重要的指標:第一是你思維的過程是否高質量?也就是說用一種很智慧的方法解決某一個問題;第二就是你是否能聰明地解決它。實際上找到一個問題不難,解決它也并不難,但只有你用一種創新的方法解決它,這才可以體現你的能力。做到這一點我覺得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