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形成規模經濟并且對市場和消費者產生直接好處的,還是在信息技術領域
●物聯網有可能成為2012年拉動經濟的新引擎,第二個就是很多智能產品
●技術的跨界綜合應用可能會產生新的產品或行業,對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蘋果手機和平板電腦砸出的沖擊波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智能化的生存離我們越來越近。在2012年,這個世界還要怎樣“智能”呢?新能源汽車、4G通信、物聯網、云計算,哪一個領域將會出現新的亮點?更智能的世界當中,中國的制造和創造準備好了嗎?央視財經頻道特邀評論員商務部研究院外資部主任馬宇、英特爾(微博)中國研究院院長方之熙共同評論。
2012最值得期待的智能應用?
方之熙:帶語音功能的終端設備
盡管喬布斯已經過世了,但是科技領域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三五年,新的技術不斷地出現,新的產品、新的應用也在不斷地涌現。我認為2012年新的產品里非常可能有帶語音功能的終端設備,比如智能手機帶有語音功能,能聽懂我們講話,我們發短信可以直接講話,不用打字,并且它有認知語音的能力,比如它學會用上海口音。
在信息產業方面,產品將更人性化、更智能化,后臺的支持會更強。人性化的意思就是不僅是觸摸屏,它也能聽懂我們的講話,還能看懂我們的手勢。從智能化角度來講,它將來還能代替人類腦力的勞動,比如會計師、律師,甚至醫生的工作都能由計算機來做。
馬宇:信息技術領域將有新突破
作為一個消費者,我最值得期待的,或者說最現實的技術突破還是在信息領域,比如現在IDM新的產品,新的技術突破,甚至像亞馬遜(微博)、蘋果還有新的產品推出。
雖然在新能源或者生物技術領域有一些新的技術出來,但真正說是能形成規模經濟,并且對市場、對消費者產生直接好處的,還是在信息技術領域,信息應用這一塊。中國作為最大的消費市場或者生產基地,實際上我們從消費者和生產者兩方面都得到了好處,中國的消費者跟全世界的消費者一樣,幾乎同步地在享受技術進步的好處。另外,中國實際上是全世界最大的生產基地之一,我們也是信息技術的生產基地之一。
哪匹科技黑馬能夠拉動經濟增長?
方之熙:物聯網會成為新引擎
我認為物聯網有可能成為2012年拉動經濟的新引擎,第二個就是很多智能產品,就是包括現在的手機也好,“超級本”也好,平板電腦也好,這是它的一個發展趨勢。在IT行業方面,它的人性化表現得更加充分,就是所有的設備都是和人類的習慣、通信以及溝通的方法整合在一起。
互聯網向工業界發展,或者我們叫物聯網,或者我們叫工業互聯網的方面,會有很多的新的產業產生出來,這時將會有傳統行業人來做分析,對傳統行業進行很多影響。
舉個例子,美國的聯邦快件把成千上萬的小公司和中型公司的產品送到顧客手里,經過長期的積累,他們有了足夠的數據,他們知道什么時候,顧客要什么東西,什么時候找供應商下訂單,而不再需要很長的周期,也不需要大型的倉庫堆放貨物。
馬宇:看好技術跨界綜合應用
目前來說,很難說某一項技術能讓整個經濟增長比較快,但是這種技術的跨界綜合應用可能會對經濟增長注入一種新的活力。比如本來是一種信息技術,但是用到物流里邊去,或者用到機械制造里邊去,包括一些生物技術可能會跟智能機器人結合,還有一些治療技術和醫療設備最后可以變成智能醫生。這實際上是一種綜合性的應用,可能包括電子信息、醫療,還包括機械等等各種各樣的技術應用,產生一種新的產品出來,或者產生一個新的行業。
●第三只眼
李東生(微博)(TCL(微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加強追求科技進步動力
中國經濟的動力很足,但是大家對追求財富的動力似乎比追求科技技術進步的動力更強,這個觀念應該要有個轉變。
另外,企業家一定要能夠在戰略上想明白、做到位,因為你技術能力的提升,它一定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你今天去做,也許三五年才能夠看到效果,但你今天不做,以后你也不會有。
張維迎(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教授)
低成本競爭法則已失效
中國的制造業原來的成功,主要靠我們的低成本,而現在中國的成本在大幅度的上升,所以中國經濟未來還能不能有國際競爭力?中國的制造業,好多是看你的創新,你怎么能夠創造出更高的價值來?如果這一點做不到,那么有一些制造業可能就會轉移,包括中國自己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