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為止在醫療電子設備中仍然難覓中國本土芯片的身影,貌似高深莫測的醫療電子領域對芯片有哪些特殊要求?本土芯片廠商又如何才能有機會切入這一利潤巨大的市場呢?
醫療電子設備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包括醫學影像類(如彩超、核磁、黑白超聲、X光機等);生理特征類(如監護儀、心電儀、血壓計、血糖儀等);臨床檢驗類(如生化分析儀等)。其中醫學影像診斷設備的市場規模最大,由于全球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人們越來越重視對慢性疾病的預防,透過超聲波檢查的初期診斷需求不斷高漲,使得該市場規模還在持續擴大中。據市場研究機構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預測,2012年全球超聲診斷設備市場將達到48.178億美元,到2017年將達到61.148億美元,以4.9%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在成長。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超聲診斷設備市場被GE、西門子、飛利浦等為數不多的幾家國際大廠壟斷,品牌優勢過度放大,致使產品價格居高不下。直到近幾年,隨著中國企業殺入這一市場,才將價格拉到一個較為合理的水平(市場均價大約是5年前的三分之一)。目前國內有多家超聲診斷設備制造商,僅在深圳地區就云集了邁瑞、開立科技、藍韻、理邦、恩普、威爾德、京柏等廠商,其中邁瑞生產的全數字超聲診斷系統技術先進、成像質量高,占國內市場較大的份額,并且已經出口參與國際競爭。
從市場銷售情況來看,中國廠商產品出口和內銷的比例大約是6:4。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因為海外市場的容量更大;二是因為和中國醫療器械市場過于嚴苛的管理政策相比,海外市場的準入門檻更低,產品推出市場的周期更短。
IC性能對醫療診斷精度有決定性影響
深圳市藍韻實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專注于醫療設備的研發與制造,目前已向市場推出了數字超聲、放射影像、臨床檢驗、血液透析、呼吸麻醉、醫療IT六大系列產品,現有員工1,100余人,產值及銷售額逐年按40%的速度遞增。該公司副總裁孟國海表示:“超聲診斷設備是所有醫療電子設備中設計最復雜的一類產品,線位控制技術水平的高低直接決定了檢測精度。”
從工作原理來說,超聲診斷設備的工作過程可以分為信號采集和信號處理兩大部分。其設計難點在于,當超聲波在人體內傳播時,其能量將被人體組織吸收,隨著探測深度的增加,超聲波的能量會出現大幅衰減,信號動態范圍極大,增加了檢測難度。為了提高設備的準確度,就需要使用TGC深度時間增益補償電路,即用一定的電壓曲線來控制放大器的增益,以使得不同深度下的超聲回波能夠獲得不同的放大倍數,從而起到補償作用。
與此有關的IC包括運算放大器、單路/雙路及八進制的數據轉換系統ADC、數字信號處理器以及可變增益型放大器、高壓模擬開關等。沒有性能可靠的芯片根本就無法設計出可靠的醫療設備,而且芯片互相之間需要完全兼容,即將多款不同芯片搭配在一起也不會因兼容問題而產生系統錯誤。
由于醫療電子設備IC用量少,對產品質量與穩定性的要求又極高,因此該領域的芯片供應被德州儀器、ADI、日立、美信等為數不多的國際大廠壟斷,幾乎看不到本土供應商的身影。德州儀器在數字方面的實力更強,可以針對具體應用如血液分析提供現成的算法;ADI在模擬方面有更強的技術積累,在高集成度方面做得最好,例如927x系列將低噪聲放大器(LNA)、可變增益放大器(VGA)、抗鋸齒濾波器(AAF)以及多通道模擬數字轉換器(ADC)集成在一顆單芯片里;而美信的方案選擇了模擬集成、ADC獨立的思路。
深圳市開立科技有限公司2011年彩超出貨量達到4,000臺,僅次于邁瑞,位居全國第二。該公司研發中心副總裁周文平也證實,開立科技的核心IC基本上以歐美供應商為主,連日韓企業都鮮有躋身其中,即便是周邊通用型阻容器件也全部選擇臺灣地區供應商。對此他解釋道:“經過逐年發展深圳超聲產業已形成集聚效應,因此上游IC供應商的服務支持很充分,并不會因為是國際供應商而感到不便。雖然本土產品單價較低,但由于產品質量穩定性的不確定,如果設備后期返修率過高,綜合成本實際上更高,因此整機企業不敢輕易嘗試。”
此外他還表示,在穩定性的基礎之上,隨著市場對便攜式設備需求的增長,集成度將是未來選擇芯片供應商的主要考慮因素。
便攜式設備擴大超聲應用領域
超聲市場的下一波成長動力將是便攜式超聲設備的繁榮和向新興地區/臨床市場的逐步滲透。過去,超聲設備由于體積龐大,大多只能集中配置在大型醫療機構的超聲科;現在隨著便攜式超聲設備的出現,急診、麻醉科等都對其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這類科室對儀器的功能要求不是特別全),由此擴大了市場需求;而未來隨著便攜式設備性能逐年大幅提高,完全可以在很多場合取代傳統的大型設備。另一方面,隨著亞洲和拉美等地區醫療保健措施的不斷完善和擴建,以及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這些地區將成為未來購買新設備的主要市場。
開立科技于2004年推出國內第一臺便攜式彩超儀SSI-1000,是便攜式超聲領域的佼佼者。周立平介紹說,最初的便攜式超聲的集中特性是便攜性,這是以犧牲存儲空間,影響圖像質量為代價的,如今圖像質量有了大幅改進的便攜式超聲開始迅速占領市場。開立最新一代便攜式超聲設備最高已經做到128通道,體積接近iPad的厚度,使用壽命在15年左右。
孟國海也表示:“近幾年便攜式醫療電子設備的增長速度明顯高于大型臺式機。上游芯片集成度的提高降低了設備小型化的設計門檻,使得便攜設備的性能與精度有了大幅提高,未來隨著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相信會出現支持更多通道的SoC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便攜式不等于“家用化”。由于醫療診斷設備的特殊性,便攜式醫療設備目前的主要使用群體依然是醫療機構,未來要想真正實現家用則必須做到“無創”。以目前市面上的便攜式血糖儀為例,由于需要扎手指集血,存在感染的風險,因此很難大范圍普及。而便攜式超聲波設備未來的發展趨勢則必須實現可量化測定,即通過大量臨床數據抽取出有代表性的幾類檢測結果進行“組合定征”,這對于一些醫療技術薄弱的鄉村衛生所將有重要意義。
中國廠商積極搶占中低端市場
由于目前市場上面向醫療電子應用的芯片供應商屈指可數,國內廠商和GE、飛利浦、西門子等國際一線大廠使用的芯片并沒有特別大的差異,主要差異在于信號算法的復雜性,這也是短期之內中國廠商難以趕上甚至超越的。不過,中國廠商的產品價格可以做到后者的1/4,因此在中低端市場有不錯的生存空間。
另外,正因為價格幾乎是唯一的優勢,因此國內廠商在降低成本方面有著不小的壓力。目前降低成本的主要措施是簡化設計平臺和提高議價能力。前者通過不斷優化成熟設計平臺,簡化不必要的功能實現,后者則主要依靠訂單量的提高向原廠要一個更優惠的供貨價格。
盡管國際廠商近幾年也開始試圖進入中國的中低端市場,但是周立平認為國際廠商在這一塊沒有立足機會,因為本土廠商服務更好,即便是價位接近的產品其性能也更有優勢。
除此之外,政策扶持也對中國醫療設備供應商的影響很大。2009~2010年期間,得益于中國政府“醫療下鄉”的帶動,藍韻低端黑白B超機和X光機取得了不錯的出貨量,由于醫療器械產品的使用壽命普遍在5~8年,因此藍韻預計五年內將迎來新一波換機高峰,刺激彩超類產品出貨量的增長。
本土芯片可借上下游聯動切入市場
從產品設計方面看,全球醫療設備供應商普遍沒有芯片設計與開發能力,對上游芯片供應商依賴度較高,并且由于小型化發展趨勢明顯,醫療設備供應商迫切希望獲得更多高集成度高性能的單芯片設計方案。從市場方面看,因為在價格上的明顯優勢,本土醫療設備供應商在中低端市場尚有一定的生存空間,但隨著國際廠商向下搶食這一市場,相信未來價格戰將會日益激烈。
需要看到的是,目前國內醫療電子設備制造商主要還是和下游醫療機構聯系比較密切,很少和上游本土芯片供應商接觸。例如開立就和深圳多家三甲醫院合作,聽取醫生對產品的性能反饋,共同開發定制化功能。未來本土芯片供應商和方案商不妨借鑒這種合作模式,主動走出去,加強與整機廠商的互動,從前期研發階段就介入產品設計,從定制化設計服務的角度尋找市場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