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罰款的現金都繳了,還想怎么樣?壟斷案這事兒就算過去了。”一位通訊行業人士在談到高通壟斷案后續時這樣說道。
但是,從高通在本屆GMIC上的推廣動作來看,高通的技術“壟斷”態勢并沒有任何減弱的跡象。
上述人士表示:“現在三大運營商都在積極鋪高通LTE的Cat10技術。高通的技術就是有優勢。“
那么在中國的移動終端通訊市場,高通現在主力推的是什么技術?四個字:載波聚合(Carrier Aggregation)。
目前已經有11家國內手機品牌宣布,將會推出支持該技術的終端產品,它們是小米、摩托羅拉、中興、OPPO、天語、樂視、vivo、努比亞、錘子科技、酷派和海信。
值得一提的是,這11家廠商當中沒有聯想和華為,后者始終堅持自主研發的技術發展策略,而聯想和華為在2014年中國市場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中分列第三和第五位,穩居中國品牌的第一陣容。當然,需要考慮到摩托羅拉已經被聯想收購這一點。
高通發布的資料顯示,中國市場目前有超過40款支持載波聚合技術的移動終端產品正在設計當中,并聲稱“國內運營商對載波聚合技術的熱情日益增長”。
步履維艱的驍龍810:頂級終端廠商開始逐步撤離高通生態?
驍龍810是高通的高端旗艦產品之一,也是高通主推的一款芯片,但是圍繞驍龍810各項高性能參數之外的,是該產品發熱量過高和CPU降頻的兩個重大缺陷。業界甚至有分析認為,廠家很難再對這款芯片進行優化。
三星Galaxy S6曾經被認為會是驍龍810的重要客戶,但結果是三星將這一系列全部改用了自己旗下的Exynos芯片。不僅如此,三星已經開始采用類似蘋果的“自主應用程序處理器+高通調制解調器”的策略來取代“高通SoC芯片”的解決方案。
顯然高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并在宣傳中著力推廣支持LTE-A載波聚合的高通調制解調器——雖然高通全系列產品均支持該技術。
三星、蘋果、華為和聯想,是長期穩居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前五的頂級終端品牌。
在本屆GMIC上,高通還展示了智能家居、機器人以及LTE-D等方面的技術,尤其是IoT和高通眼中2020年前后5G的普及,被寄予厚望。
高通中國區高管在GMIC分會場舉行的高通中國創新峰會中多次提到萬物互聯的概念。相較之下,本屆GMIC主題“移”生萬物(Mobile Everything)幾乎就是為頂級贊助商高通量身打造。
高通的商業模式,決定了這家公司的兩個拳頭:一個是技術研發(高通的QCT業務),一個是授權許可(高通的QTL業務)。高通的QSI則專注為其技術尋找新的商業機會。
換句話說,高通的重要核心競爭力之一就是技術儲備。廠商放棄自主研發,使用高通的技術授權,只要這種局面維持一天,高通的“技術壟斷”就會保持一天。
至于幾十億這種看似天價,其實和高通在華收益相比“九牛一毛”的罰款,高通還是會樂意繼續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