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任天堂發表了簡短的訃告:“任天堂株式會社深感遺憾地宣布,社長巖田聰于2015年7月11日去世。”
巖田聰1959年 12月6日出生在日本北海道札幌。高中時就對游戲有濃厚興趣,大學畢業后,他于1980年代加盟任天堂的HAL實驗室,參與了《Balloon Fight》和《EarthBound》等游戲的開發。他于2000年出任該公司董事,2002年被任命為任天堂第四任總裁。
在就任社長期間,巖田聰主持研發了Wii、DS、Wii U、GameCube在內的各種游戲產品,將任天堂的視頻游戲產業推向了最鼎盛的時期。他提倡的“開發簡單好玩游戲”的理念,讓玩家回歸游戲的快樂本質。
不幸的是,年僅55歲,他就因膽管癌離世,令全世界的游戲迷扼腕嘆息。
CEO去天堂為上帝做游戲了,而在人間的任天堂的情況并不樂觀,2014年,雖然任天堂終于實現了盈利,但是595億日元的總凈利潤中有510億來自匯率變動這一事實還是讓人頗為擔心。曾經為我們做出無數好玩游戲的任天堂還能堅持下去嗎?未來的道路在哪呢?
一、保守錯失機會
對于游戲迷來說,最初的游戲是從游戲機開始的,這是游戲廠商的黃金年代,其實喬布斯的第一份工作是給一家游戲機公司打工。
游戲是需要顯示屏幕的,而家庭最早的顯示屏幕是電視,而游戲的載體是游戲機,商業模式是游戲廠商生產主機,同時制作游戲,直接把主機和游戲銷售給用戶盈利。當時的任天堂、索尼都是如此,這種模式一直延續至今。
但是,隨著電腦的出現,事情出現了變化。其實AppleII上已經有了很多游戲,但是電腦游戲真正在體驗上追趕上電視游戲是90年代多媒體電腦出現以后的事情。
PC是一個通用平臺,但是這個平臺容易被盜版,也沒有游戲機的銷售收入,任天堂、索尼把PC游戲視為競爭對手,而沒有主動加入。
不過,這并不耽誤玩家們用模擬器來玩它們的游戲,隨著PC性能越來越強大,模擬器效率越來越高,人們購買游戲機的理由也越來越少。
這種情況下,游戲機廠商們不得不提升游戲機的性能,推出更漂亮,更炫酷的電視游戲來拉開與PC游戲的差距。
但是,在這個潮流中,任天堂還是堅持簡單好玩的原則,不在性能上做太高的追求,結果就是任天堂在電視游戲上被老對手索尼和新對手微軟甩在了后面。
二、跟不上時代
在互聯網發展之后,網絡游戲逐漸成風。以前買游戲軟件直接獲得銷售收入的方式,轉為開發網絡游戲,通過運營獲得收入。
暴雪本來是給任天堂游戲機做游戲的袖珍公司,但是在PC游戲的大潮中,憑借魔獸爭霸、暗黑破壞神、星際爭霸一躍成為巨頭。
到了互聯網時代,它們更是做出了魔獸世界,成為世界最成功的游戲公司之一。而任天堂既沒有把握住PC時代的機會,也錯過了互聯網的熱潮,被時代甩在了后面。
除了電視游戲以外,掌機也是任天堂的重要收入來源,雖然掌機不是任天堂發明的,但確是任天堂普及的。2008年,任天堂收入達到歷史高峰,掌機的軟硬件銷售功不可沒。
而不幸的是智能手機出現了,如同當年PC游戲對電視游戲的沖擊,智能手機其實就是一臺便攜電腦,智能手機讓掌機顯得過時且多余,智能手機與移動互聯網結合緊密,游戲體驗甚至要超過掌機,人們為什么還要花錢購買呢?
于是,2008年后任天堂的掌機業務也一落千丈。而這次任天堂同樣反映遲鈍。一直到2015年3月份,巖田聰才表示任天堂將親自開發大部分面向iOS,Android等系統的智能手機,平板等移動平臺的游戲。這顯然是晚了點。
三、重新崛起只要換個思路
游戲本身的目的是讓人快樂,“開發簡單好玩游戲”的理念從來沒有過時,我們看一下這些年流行的游戲,無論是植物大戰僵尸,還是憤怒的小鳥,都離不開“簡單,快樂,好玩”
任天堂追求的東西并沒有錯,只是他所提倡的東西被別人干了,而他自己因為保守和慢節奏反而沒有吃上蛋糕。
有多年的經驗,知道什么樣子的游戲好玩,做點精品放到IOS、安卓、PC平臺上都行啊,做做網絡游戲運營運營也不會有問題,為什么非要固步自封堅持幾十年前的老黃歷呢?
日本人傳統上有細節精明,大局糊涂的特點,二戰中士兵士官的軍事素質令人咂舌,但是到了戰略層面反而模糊不清,遇到錯誤的解決方案是制造一個更大的錯誤。
在PC流行之前,日本流行過文字處理機,白白錯過了發展PC最好的時機,任天堂的問題其實和日本的國民性有點關系。
任天堂并不缺資源,它重新崛起只要換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