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雖然機器人產業發展迅速、前景廣闊,但目前生產出的實際產品和人們的預期還有一定差距。業內專家指出,未來,機器人產業的革命性突破要靠更加開放的產業協作生態系統作支撐,平臺越開放,機器人技術和產業革命也將離我們越近。
機器人也許最能體現豐滿想象與骨感現實的巨大差距。各種科幻片動畫片中的機器人,都是聰明機靈、全能甚至超能,而代表了世界各國頂尖水平的“現實機器人”,卻常常動作遲緩甚至發呆死機,“呆萌”之感撲面而來。
如何讓技術進步從量變發生質變,真正引爆潛力巨大的個人機器人市場?近日,在以“機器人 夢想啟航”為主題的2015機器人世界杯產業峰會上,來自世界機器人產業領域的專家和企業界人士匯聚一堂,探討加速智能機器人創新相關議題。大家不約而同地建議,要構建更加開放的產業協作生態系統,因為平臺越開放,機器人技術和產業革命也就將離我們越近。
開放意味著不同科技領域之間的協作
作為機器人世界杯國際聯合會主席,野田五十樹提到不同技術領域之間協作給機器人技術發展帶來的好處。他說,過去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這兩個領域是獨立的,人工智能更關注大腦的思維。而在機器人世界杯出現以來的10多年里,兩個領域在比賽中得到很好的組合,讓機器人更靈活,也讓更多類型的急救、家用機器人出現。“現在,機器人也結合了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火熱的概念,如果我們能繼續分享夢想,這將是新的開始?!?/p>
開放意味著不同國家和公司之間的協作
“我們必須建立起開放的平臺,才能鼓勵人們去創新。”英特爾[微博]公司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倪健安說,機器人產業需要跨學科、跨部門的合作,也需要政府的支持、學術界的研究和制造商的參與,才能夠推動機器人市場實現整體增長。
倪健安認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能夠獨立地抓住這個機會并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整個生態系統的通力合作,才能突破計算、視覺、語音、驅動這四大類機器人關鍵技術,讓機器人有更好的能力,以更加自然的方式交流和移動,讓機器人從具備感知能力開始,逐步具備識別、理解和認知能力,促使電影中的智能機器人形象早日變成現實。戶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