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設計并研制了一款用于高檔住宅的無線掌紋門鎖控制器,采用無線編解碼技術實現無線發射和無線接收,由Microchip公司的納瓦級別微處理器PIC16F684作為系統控制器;4節干電池作為無線接收模塊的電源,可保證5 000次以上鎖的正常開啟。該門鎖控制器實現了低功耗的設計,滿足了市場對門鎖安全性的需求。
0 引言
低功耗(納瓦級別)的無線控制技術已廣泛應用于嵌入式控制行業,本文以無線控制為技術核心,輔以高效的低功耗技術[1],設計了一款無線門鎖控制器。基于無線控制的門鎖系統,方便對現有機械鎖的改造。
1 方案設計
1.1 系統方案
無線門鎖控制器分為發射控制部分和接收控制部分,系統控制方案如圖1所示。發射控制部分用于接收用戶開門信息(12 V的輸入信號)并發射出無線開門信號,接收控制部分用于接收無線開門信號,并控制電磁鎖實現門鎖的開啟與關閉。
1.2 低功耗設計
系統控制部分采用了Microchip公司的PIC16F684[2]納瓦級別微處理器作為系統控制器;無線接收部分采用低電壓、微功耗ASK超外差接收模塊來接收無線開門信號。
2 電路設計與實現
2.1 無線發射部分
無線發射部分的電路主要由電源電路和控制電路兩部分組成。
電源電路如圖2所示。無線發射部分是由掌紋識別裝置輸出的12 V電壓信號供電的,通過穩壓模塊7809[3]將12 V電壓轉為9 V電壓,再由三端穩壓器APL1117C33[4]將9 V電壓轉為3.3 V電壓,為系統微控制器和無線發射模塊供電。
控制電路如圖3所示。無線發射部分接收到掌紋識別裝置給出的12 V電壓信號后,由系統微處理器PIC16F684控制無線發射模塊(STX887[5]),發射無線信號。圖3中的TX_DATA是無線發射模塊發射數據的引腳。
2.2 無線接收部分
無線接收部分的電路主要由電源電路、控制電路和電機驅動電路三部分組成。
電源電路如圖4所示。無線接收部分由4節1.5 V普通干電池供電,通過三端穩壓器APL1117C33將6 V的電壓轉為3.3 V電壓,為無線接收模塊和系統微控制器供電。
控制電路如圖5所示。無線接收部分通過無線接收模塊(SRX887[5])接收到無線開門信號后,給系統微處理器發出一個信號,由系統微處理器控制H橋的通斷,驅動電機正反轉,實現電磁鎖的開啟與關閉。
電機驅動電路如圖6所示。通過系統微處理器控制電機驅動芯片的兩個輸入引腳(IA、IB)來控制電機的正反轉。
3 軟件設計
3.1程序流程圖
系統程序設計分為無線發射部分程序設計和無線接收部分程序設計。
無線發射部分程序設計流程圖如圖7所示。系統微處理器通過實時檢測單片機7號引腳的電平,當為低電平時,通過延時判斷是否為錯誤的信號,確認后發射數據10010110B(定義一個8 bit的二進制數據,與無線接收部分對應,實現無線發射和無線接收之間的通信)。
無線接收部分程序設計流程圖如圖8所示。系統微處理器檢測單片機6號引腳的電平,當為高電平時,選中溢出位并將其清零,接著選中timer0模塊將其清零,最后數據接收模塊接收數據96H。
3.2 程序代碼[5]
(1)發射部分主程序
System_Main:
BTFSC PORTC,3
GOTO System_Main;Judge Signal LOW
CALL Delay_250MS
BTFSC PORTC,3
GOTO System_Main;Judge Signal LOW
CALL Start_Code;Send Start Code
CALL Send_DATA;Send DATA
GOTO System_Main
(2)接收部分主程序
System_Main:
BANKSEL DATA_OVERFLOW_CNT
CLRF DATA_OVERFLOW_CNT
BANKSEL OVERFLOW_BIT
CLRF OVERFLOW_BIT
BANKSEL TIMER0_CNT
CLRF TIMER0_CNT
BANKSEL Recive_DATA
CLRF Recive_DATA
BANKSEL PORTC
BTFSS PORTC,4
GOTO System_Main;Judge Signal HIGH
4 性能測試與分析
系統功耗達到了毫瓦級別,無線接收端由4節普通干電池(4×500 mAh)供電,若每天開門10次,可支持500天(近兩年)門鎖的正常開啟與關閉,真正實現了低功耗的設計,方便用戶使用。性能測試數據如表1所示。
5 結論
本設計完成了一款低功耗無線門鎖控制器的研制,利用無線編解碼技術,提高了門鎖的可靠性。采用納瓦級別微處理器PIC16F684作為系統控制器,實現了低功耗的設計。本設計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如在此設計中可以增加一個無線接收端電量不足的提示功能。
參考文獻
[1] 蘇紅柱.一種眼科組合臺通用電源的設計與研制[J].微型機與應用,2014,33(17):30-32.
[2] 張皆喜.PIC系列單片機C語言編程及應用實例[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
[3] 康華光,陳大欽,張林,等.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APL1117 Data Sheet[OL].[2003-06-08](2015-01-15).http://www.ic5.cn/p_APL1117_5dZQ.htmL.
[5] STX887、SRX887數據手冊[S].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