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利用類似于降噪耳機的原理,制造出了可以消除雜光輸出單個光子的光源。
這張放大的效果圖中顯示了砷化鎵(GaAs)芯片的結構。下方的粉紅色錐形表示入射的經典激光。中間的藍色區域表示砷化銦(InAs),當經典激光通過的時候會產生單個光子。上方的粉紅色錐形和藍色錐形分別表示射出的經典激光和單光子,借助單光子便可以實現絕對安全的保密通信。(制圖:Yousif Kelaita)
然而,要想建立量子網絡,并以量子通信為標準通信方式,我們還有很多技術難題需要克服,而其中最關鍵的一個是如何收發量子數據。在這一方面,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種新型量子光源,它或許能夠成為未來量子通信的基礎。該研究團隊在《自然·光子學》上發布了他們的這項研究成果。
量子通信的物理原理比較復雜。目前的標準激光源不適合用于保密通信,因為這種激光源發出的是“經典”的光,我們無法判斷其攜帶的信息是否已經被竊取。相比之下,量子通信網絡中使用的是量子光源發出的單個光子。光子是光的最小單位,一旦有人對其實施測量,就會破壞這個攜帶信息的光子。因此,高效的量子光源便成為量子通信系統中的重要一環。
Jelena Vuckovic是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senior author),她是斯坦福大學電氣工程專業的教授,近年來正在研究納米尺寸激光源以及相關的量子技術。她希望將傳統計算機中依靠電信號通信的方式改進為光信號通信,從而提高計算機的通信速率。她帶領博士生Kevin Fischer等人改進了一種納米激光源,使其可以高效地產生單光子,用于量子通信。
Vuckovic說:“這項研究的關鍵在于如何辨認單光子,因為單光子的強度比光源所產生的雜光的強度弱很多。為此,我們找到了一種濾除雜光的方法,從而大大提升了裝置識別光子信號的能力。”
濾除雜光所使用的方法與降噪耳機的工作原理類似:降噪耳機中含有一個傳感器,可以即時偵測相對穩定的環境噪聲的頻率,例如馬路上汽車駛過的聲音、飛機引擎的轟鳴、冰箱壓縮機的噪音等,然后耳機中會產生波形相似的聲波,將噪音抵消掉。Vuckovic等人正是利用這種思路,消除了實驗中的“光噪聲”。“激光光源反饋回來的雜光會遮蓋住單光子。只有把雜光從信號中扣除,我們才能找出其中隱藏的量子信號,再將量子信號加強。”Fischer解釋道。
Vuckovic團隊借鑒了20世紀30年代的無線電技術,用“干涉相消”的方法抵消掉了多余的經典光。他們首先研究清楚這些雜光的波形,然后人為制造出波形相似但相位不同的光,通過精密的調節使兩種光疊加抵消,于是雜光便得以消除,有意義的單光子信號則顯露出來。
“這是一項重大進展,為實現量子通信奠定了基礎。”Vuckovic說道。目前,她正帶領團隊研制原型量子光源,進一步成果將在未來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