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于廣為人知的CPU,FPGA可謂默默無聞。目前,國產CPU已經逐漸代替國外CPU,但FPGA卻仍然完全依賴從美國進口,這對中國國防安全是一個非常大的隱患——因為如果沒有FPGA,90%以上的軍用電子設備將成為電子垃圾。
隨著PC和智能手機的普及,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了解,什么CPU(中央處理器)和GPU(圖形處理器),但你可能不知道,在芯片領域,還有另外一種鮮為人知的芯片——FPGA。
這種芯片雖然“曝光率”遠遠不如CPU和GPU,但其重要性卻不遑多讓——無論是在軍事領域,還是民用領域都頗具意義。不僅90%的大型軍用電子設備都要用到FPGA,在即將到來的5G通信、物聯網、大數據等民用領域,FPGA也有非常大的潛力。
而恰恰是這樣一款重要的芯片,中國卻基本依賴進口,國產FPGA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僅為2%,即便是很多軍用的高端FPGA,也基本依賴于進口,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FPGA是什么?
如果用科學術語來正式介紹,FPGA是現場可編程門陣列。用普通人能聽懂的話來說,它就是一個允許你在上面編程的芯片。編程完之后,就可以實現一個特殊的硬件加速算法,比如精確制導武器上的地圖匹配。
如果還是不懂,沒關系,我們舉些應用的例子,來看看它能干什么吧。
比如,在軍事國防領域,FPGA被運用于航天、航空、電子、通信、雷達、高端波束形成系統等領域,在各種軍用電子設備中也經常會有FPGA的身影。
以相位控制電子掃描陣列雷達(相控陣雷達)為例,一個大型相控陣雷達有幾千個TR組件(看不懂沒關系,知道它是雷達的一個極為關鍵的部件就行),幾個TR組件組成一個小的處理單元對信號進行數模轉換和預處理,而每個單元就含一個FPGA芯片。
另外,對夜戰非常重要的紅外設備也離不開FPGA。美國國防后勤局就曾采購過美國賽靈思公司的FPGA用于監視、偵察和火控系統中紅外傳感器的數據處理。
除了被廣泛運用于軍事領域,FPGA芯片在民用市場也頗具潛力,應用場景非常廣泛。比如即將到來的5G通信,通信基站其實就是一個小相控陣,這就必須采用FPGA進行數據處理。
現有的通信設備也離不開FPGA,比如前段時間美國制裁中興通訊,FPGA也位列制裁名單之上,而華為和中興所需的FPGA大多依賴于從賽靈思和阿爾特拉等美國公司進口。
在醫療領域,FPGA則被用于聲波檢測儀、CT掃描儀、核磁共振、x射線等各種設備上。在消費品電子、物聯網、汽車電子、機器人、數據挖掘、工控等領域,FPGA也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機器人、無人機、大數據、物聯網、無人駕駛、5G通信的興起,市場前景會越來越好。根據Gartner統計,從2014年到2023年,FPGA的年均增長率達7%。
可以說,幾乎你能見到和見不到的大部分電子設備中,都有FPGA芯片這么個玩意兒。
為何研發難度高
目前全球的FPGA市場,基本被前面提到的兩家美國公司壟斷——賽靈思和阿爾特拉。在過去十多年里,英特爾、IBM、摩托羅拉、飛利浦、東芝、三星等其他60多家公司都曾試圖涉足FPGA領域,但紛紛慘敗。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FPGA的進入門檻極高。
有多高?
一是專利技術壁壘。賽靈思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做FPGA,在30多年時間里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經驗,在該領域有異常雄厚的技術底蘊,并與阿爾特拉、萊迪思、美高森美等公司用近9000項專利構筑的知識產權壁壘,很大程度上堵死了后來者追趕的道路。即便是強如英特爾,最后也是以耗資167億美元收購阿爾特拉獲得了FPGA領域的入場券,而非通過自主技術研發在FPGA領域站穩腳跟。
二是市場相對偏小。全球FPGA市場總額僅為50億美元,而英特爾在2015年第四季度的營業收入就達149億美元。相對偏小的市場份額很難養活太多的大公司,必然導致競爭異常激烈,僅僅少數佼佼者才能生存下來。
三是用戶對FPGA性能要求高。FPGA很大一部分場景是做一些芯片模擬工作,使用者在其基礎上做編程,必然會有很大性能損失,在性能降低了很多以后,還要和CPU等芯片去匹配,使用戶會對FPGA的性能有著越高越好的要求。另外,在軍用領域,雖然局部場景對FPGA性能要求不高,國內反向設計的FPGA也能滿足使用需求,但也有很多場景對FPGA性能也有著非常高的要求。
同時,賽靈思、阿爾特拉等巨頭在技術上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其FPGA產品往往采用最先進的工藝,并且將工藝的潛力挖的很透,而后來的追趕者則沒有這個條件和技術實力,導致性能上大幅遜色于兩大巨頭。
具體來說,賽靈思和阿爾特拉的FPGA已經開始著手采用最先進的14/16nm工藝,而國內FPGA廠商根本無力承擔采用先進制程工藝的高昂成本。
加上掌握最先進制造工藝的為英特爾、臺積電、三星等對中國大陸IC設計公司使用最先進工藝有很多限制——買IP做集成可以,但如果是自主研發的IP,則會有很多限制,如果有軍民兩用潛力,限制就更多了。這致使國內FPGA廠商大多采用40/55nm工藝,在制造工藝上就處于先天劣勢。
因此,除了囊中羞澀的用戶,或定位于工控等對性能要求有限的特殊情況,大部分用戶對FPGA的需求是性能越高越好,這樣就會使國內如京微雅格等FPGA廠商即便開發出廉價的中低端產品,也會因性能差距而被很多潛在用戶拋棄。
正是因為存在這種現象,FPGA的研發難度比CPU還要高。
在CPU方面,企業如果做不了高性能的桌面或服務器CPU,還可以做做低功耗嵌入式芯片“曲線救國”。
比如如今在智能手機芯片領域呼風喚雨的ARM,就是依靠深耕嵌入式芯片領域,并最終發展壯大羽翼豐滿,甚至隱隱威脅到了英特爾的地位;國產的龍芯也可以在高性能芯片無力與Intel抗衡的情況下,依靠做嵌入式芯片實現自給自足、自負盈虧。
而FPGA則不然,除了工控等一些特殊場景之外,其他FPGA芯片廠商很多時候上必須一開始就和賽靈思、阿爾特拉、萊迪思短兵相接拼性能。
因此,在當前的情況下,完全依靠民間風險投資和少量政府資金的零敲碎打,就想把FPGA產業發展起來,基本是不不可能的。
國產FPGA現狀
那么國產FPGA芯片的整體情況和水平到底如何?
目前,國內FPGA廠商有百家爭鳴之勢。既有自主研發十多年,并收購美國CSwitch公司開發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Tile架構的京微雅格;也有曾經從事反向設計,在軍用產品中頗具市場的國微電子;還有技術團隊來自萊迪思核心團隊的西安智多晶;以及被背靠紫光,并與國微電子頗有淵源的同創國芯等等。
不過,總體來看,雖然中國FPGA廠商不少,但和賽靈思、阿爾特拉的差距非常大,不僅在硬件性能上如同鴻溝,在軟件上,大多沒有自主研發出一整套EDA工具(設計電子電路的軟件程序)——想在FPGA領域安生立命,光有硬件是不行的,需要有完善的EDA軟件做支撐,而國內FPGA廠商很難拿出一套讓用戶滿意的EDA工具,有的甚至直接拿國外公司的軟件充數。
從市場份額上看,國內FPGA廠商與國外巨頭的差距更是一目了然——全球FPGA芯片市場規模大約50億美元左右,其中中國市場約15億美元,但國產FPGA產品根本不具備國外市場搏殺的競爭力,即便在國內市場,所占市場份額也僅有2%。
FPGA亟待更受重視
也許是在科普程度上不及CPU和存儲芯片,FPGA的重要性還沒有得到廣泛的理解。這導致做國內CPU和存儲芯片的公司能獲得大量政府經費,而FPGA獲得的資金則少得可憐。
比如,國內最大的FPGA廠商京微雅格在承接2014年國家科技重大專項FPGA研發與產業化應用課題時,其中國家撥款、地方資金和企業自籌經費也是按1:1:1配套的,而非全部國家經費投入;其他幾家比如同創國芯和國微電子也是勞心勞力,才獲得核高基項目和紫光的輸血......就最近的情況而言,最大的動作僅僅是紫光收購萊迪思6.07%的股權。
于是,在國內企業發展不起來的背景下,高端FPGA產品中國完全依賴從美國進口,這對中國毫無疑問是一個隱患——因為如果沒有FPGA,90%以上的軍用電子設備將難以發揮作用!
相對于民間擁有大量庫存的PC和服務器CPU,一些高端FPGA僅僅用于軍事等特殊領域,因而民間鮮有庫存,而且一片幾萬元的價格,過高的渠道積壓成本使渠道商也很少去儲備。
如果要去正常訂貨,光訂貨發貨周期就要幾個月。即便向第三國購買,和中國關系較好的亞非拉兄弟國家根本不存在高端FPGA的市場需求,而有庫存的全是和美國站在同一戰壕的西方國家,可以設想,一旦發生戰爭,在現有庫存快速消耗的情況下,將嚴重影響高精尖武器和信息化裝備的補充。
因此,國家和社會各界如果能像重視CPU和存儲芯片那樣重視并扶持國內FPGA產業,無論是對國防安全,還是對民用市場來說,都將非常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