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藍皮書”(2016)新增專家視點篇,二十三位專家基于對產業和社會發展的拳拳關切之心,圍繞“十二五”新能源汽車發展成效評價、2015年行業發展熱點問題、產業發展趨勢三個方面進行了評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撰文指出,智能網聯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發展難得的歷史機遇。
2015年國務院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智能網聯汽車首次被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作為汽車100多年來最具革命性的技術變革,智能網聯汽車對我國汽車工業提出了嚴峻挑戰,也成為自主品牌發展的重要機遇,成為實現產業升級、解決能源環保交通安全的必然選擇。
在互聯網等新技術的沖擊下,汽車產業已經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車企不再是簡單的車輛制造商,而是出行服務的提供者。汽車產業與互聯網產業之間的融合已經是大趨勢,汽車技術的不斷發展必將帶來汽車行業在跨界協同合作之路上走得更長遠。在發展智能網聯汽車過程中,我們必須充分吸取傳統汽車發展的經驗,加強部門行業協同,加大支持共性技術研究,完善標準,建立從基礎零部件到整車的自主研發體系和配套體系。
汽車和互聯網深度融合的趨勢會帶來三個方面的變化。第一是汽車制造業的體系向智能工廠升級。將引發生產模式由集中強中心化、固定配置的計劃,向分散、動態配置的需求的根本變化。直接聯通不同企業的B2B,以及直接聯通客戶和企業的C2B等模式,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主流,以期實現大規模的定制化的生產。能否融入互聯的智能制造,將成為企業生存的關鍵。
第二是汽車產品的形態向智能網聯升級。作為新的互聯工具與端口,汽車將成為可移動的數據終端,構成智能交通體系,乃至新型城市中不可或缺的智能一環。
第三是汽車生態的全面變化。產業鏈將由線性連接轉變為網狀的交融,數據將成為第一生產力。汽車使用、服務等相關的商業模式正在發生改變,共享經濟將在汽車產業得到突出的體現。在整個汽車產業和汽車社會,開放、協作、跨界、融合都將成為常態。
中國已經連續多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最大的汽車市場,中國汽車產業的下一個目標是再經過十年左右時間,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基本建成世界汽車產業強國。我認為,實現這一目標主要取決于兩方面因素,一是節能、環保、安全等外部約束加劇所帶來的挑戰,二是新的技術和產業革命所帶來的機遇。新的技術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實質特征就是要以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高新技術引領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就是要以信息化技術帶動和提升傳統汽車產業。因此,搞好汽車產業與信息產業的深度融合,是汽車產業把握機遇、應對挑戰的重要戰略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