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分別從VR產業現狀、產品市場和布局、未來VR產業機會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力圖和現場眾多行業人事共同探路虛擬現實產業的未來。
從2016年年初開始,VR概念就愈發紅的發紫,熱錢涌入,巨頭搶灘。而狂熱的勁頭也在警醒我們,虛擬現實產業是否只是美麗的泡沫一吹即破?這需要我們來探討現階段VR產業現狀到底如何?未來,VR市場還有多大的市場空間,下一站出口在哪?
對此,8月31日,在深圳舉辦的“OFweek 2016中國智能硬件產業大會”上,OFweek行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臣深度剖析了“虛擬現實產業現狀和未來發展趨勢”。他分別從VR產業現狀、產品市場和布局、未來VR產業機會三個方面進行了分析,力圖和現場眾多行業人事共同探路虛擬現實產業的未來。
虛擬現實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李臣指出,VR產業經歷了概念萌芽期、產品雛形研發期和產品更新迭代期之后,2015年之后進入產品成型爆發期。無論是在投融資額度還是社會關注度上,2016年VR產業已經站在了風口。2014年中國VR產業的投融資共計17億元人民幣,2015年一躍達到57億,2016年2月阿里巴巴集團更是7億美元領投了美國虛擬現實企業Magic Leap。中國VR企業中種子輪、A輪融資占比超過68%,未來將有兩三家公司在混戰中勝出并壯大。
據OFweek行業研究中心數據顯示,2016-2020年全球VR/AR行業市場規模將由20億美元增長到80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44.6%。中國VR市場預計2016年相較2015年增長303.7%,市場規模達到60.9億元,此后一直會保持高速增長,2020年將達到572.9億元。李臣表示,隨著產業鏈的不斷成長,硬件的價值將會不斷弱化,軟件服務以及VR內容的產值勢必會逐年提升。而在技術形態,李臣預測VR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代計算機平臺。
虛擬現實產業現狀及未來發展趨勢
具體到產品形態上,李臣分析手機VR盒子、VR一體機、PC級VR頭顯分別擔負著不同的使命。在行業初級階段,新事物的創新擴散過程中,需要手機VR盒子這樣的入門級產品來培育市場,增加人們對虛擬現實的認同。而想要獲得最佳的沉浸感、交互感非PC級VR莫屬,但PC VR受到線纜、配置要求高等限制。兼顧功能性和便攜性,VR一體機有望成為未來市場主流,為普通用戶所青睞。
關于這三種產品形態,他指出國內已經涌現出多家行業領先企業。HTC公司的HTC VIVE價格最貴,取得的VR體驗也最佳,在業界也是廣受好評,相對于早期發展的Oculus,HTC VIVE后發之力明顯,已經成為中國各大商場VR體驗店的標配。嗅到行業商機的暴風科技2015年1月就發布了首款手機VR盒子,目前已經更新到第五代,官方宣稱暴風魔鏡銷量截止到今年六月已經達到100萬臺,市場估值14億。相較于海外市場,中國VR一體機可謂走在前列,蟻視、大朋等都發布了一體機,更有啟視等企業入局。
對比國內和海外VR企業在產品上的發展,李臣表示目前高端VR產品我們還是太少,核心技術研發滯后。想要市場表現好,就必須耐心打磨產品,擴大差異化,提升交互感和VR內容數量。結合調研數據,李臣指出,國內以初創型企業開發拓展為主,大型企業逐步加入或投資收購;而國外則是以幾大科技巨頭企業為主力,小型企業團隊多以開發內容為主。
接下來,李臣重點介紹了VR在游戲、旅游、房產等領域的應用前景。在VR產業浪潮下,黑科技的到來并不意味著傳統游戲產業的消亡,電子游戲的載體正從掌上機轉移到PC ,再向手機和VR設備轉移,這一切的實現面臨VR游戲設備硬件硬傷、內容少、用戶不習慣等阻礙。中國龐大的旅游人群,讓VR旅游有巨大的想象空間。房產領域,VR技術在建筑設計、板房展示、家裝演示、家居零售等方面大有可為。
從上游芯片、傳感器廠商,到中間設備制造商,再到下游內容、服務提供商都紛紛熱捧,VR已成為激活智能硬件產業的金鑰匙。虛擬現實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一座布滿“坑”的金礦待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