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電力產能過剩是傳統化石能源必經的一個階段,作為新能源的光熱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我們對此非常有信心。”在2016年首屆德令哈光熱大會的柴達木光熱發展促進中心成立儀式上,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李應博針對光熱發電的前景做出了研判。作為國內光熱發電行業的專家,記者就相關專業問題對李應博進行了專訪。
光熱發電產業引領新能源發展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我國光熱產業的?在目前電力過剩情況下,發展這一產業的必要性何在?
李應博:國家在倡導新能源產業發展當中,光熱產業應該說是帶動整個新能源產業技術研發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新能源領域發展過程中,光熱產業能夠彌補光伏產業的諸多不足,從而加強新能源領域的互補作用。從這個角度來看,發展光熱產業非常有必要。目前,電力產能過剩是傳統化石能源必經的一個階段,作為新能源的光熱產業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我們對此非常有信心。
電價出臺有利于促進產業有序發展
記者:您認為光熱標桿電價出臺對于推動光熱產業發展作用幾何?
李應博:用價格引導是我國扶持產業發展非常有力的手段,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這方面做了大量調研,最終確定了1.15元/千瓦時的太陽能熱發電標桿上網電價。在我看來,標桿電價出臺將會極大地促進光熱產業的發展,同時也將吸引大量投資。當然,這個價格不是光熱發電最終的價格,未來電價仍有很大下降空間。我們之前也做過一些研究,很多企業認為,恰恰是這種電價下降空間讓他們看到了光熱產業的發展契機。所以,未來光熱產業的發展將會更加規模化、更加優質、成本更加低廉。所以說,價格的引導對光熱產業發展來說至關重要,應該說是一個首要考慮推出的政策。
政企密切合作共營健康產業生態環境
記者:目前,光熱產業閘門已經打開,您認為當前參與光熱產業的企業應該如何順應形勢推動產業發展?
李應博:對于光熱產業來說,從上游研發、中游產業示范,到下游的商業化是一個全產業鏈的模式。那么,對于參與其中的企業來說,不論是技術研發、工程設計、工程裝備,還是到產業示范,到下游的商業模式的創新,應該說都將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在具體工作中,我認為一方面要加強合作,包括本次大會成立的柴達木光熱發展促進中心,企業界在產權合作、產業預測、產業政策研究方面通過密切合作,將會為產業發展提供很好的支撐;另一方面,企業本身在產業鏈上下游、垂直關系、水平關系的整合、資源的整合、成果的共享,以及細分市場的協調,這些都是需要做的重要工作。在政策方面,隨著產業進入不同的發展階段,一些新的宏觀政策也需要根據形勢隨時出臺,確保產業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當然,企業也要給政府及時反饋建設運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挑戰,確保政府清晰掌握產業發展的最新情況和問題,政府企業密切聯系、溝通、互動,共同營造一個健康的產業生態環境,這對于光熱產業是非常重要。
光熱發電產業要避免扎堆過熱
記者:您對光熱行業未來發展有哪些預判和期望?
李應博:毫無疑問,光熱產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很大。但同時,正如我剛才所述,光熱產業發展還應避免扎堆過熱,很多投資的風向標給出信號,可能是機遇局部的判斷,一定要做好對全局的分析,光熱產業競爭的格局,光熱產業本身發展的特性,以及地方資源的稟賦自然優勢,選好項目和技術路線,避免投資風險。在這方面,光伏產業之前已經有了前車之鑒,最后導致產能過剩、許多企業遭受重大損失。光熱產業發展一定要避免這一點。當然,光熱發電產業的未來一定是非常廣闊的,青海尤其是海西州,作為光照資源富集地,作為光熱產業的先發地,我相信未來一定會建成一個極具示范意義的光熱產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