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動力鋰電池行業,材料、設備和工藝是決定產品質量的三大要素。而設備,也就是工程化環節,可以說是我國鋰電池生產三個要素里最薄弱的環節。目前我國鋰電設備大多是階段性或單個環節的自動化,離日韓設備的整體自動化水平相差甚遠。
贏合科技憑前瞻性的的戰略眼光和敏銳的市場洞察力,開創性地實現了鋰電設備“交鑰匙”模式——客戶只要提供廠房規模、出貨量(億安時)、電池型號(電流大小、外型),贏合科技即可按照客戶需求將整套智能生產線設計好,并提供給客戶,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的整線服務。這種“整線”生產設備解決方案將我國鋰電工程化水平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提前布局“整線”解決方案踩對點
兩至三年以前,憑著對市場的敏銳直覺,贏合科技董事長王維東察覺出電動汽車、電網儲能等新能源產業所催生的動力電池行業,電池的型號將越來越穩定,加之數量巨大,必然會對生產設備的自動化程度要求越來越高。
經過進一步的市場調研之后,贏合科技決定將提供生產設備的“整線”解決方案(“交鑰匙”模式)作為企業的戰略布局。由于“整線”解決方案要求根據“整線”的特點量身設計高標準安裝調試車間,贏合科技決定在惠州投資近兩個億,新建標準化精密零部件深加工車間和整線安裝調試車間。同時,為了讓企業核心人員能夠在贏合科技安居樂業,贏合科技還配套建設了88套面積達140平方米的居家型套房,能讓員工工作與家庭兼顧。此舉解決了員工的后顧之憂,也為企業的長遠發展打下堅實的人才與硬件基礎。
“但是當時我們的產值才兩個多億,這個決定遭到了為贏合科技做上市準備的券商和律師的堅決反對。”贏合科技董事長王維東回憶道。關鍵時刻,贏合科技堅持了自己的決定。王維東表示:“即使贏合科技不上市,‘整線’解決方案的戰略也必須要做”。
最后的結果證明,贏合科技的決定是正確的。在動力電池產業爆發之時,贏合科技的標準化工業園及園區配套設施已經建好投入使用。“整線”解決方案得到了知名動力電池企業的青睞,企業也隨著動力電池產業的爆發進入了快速發展通道。
“如果等上市融到資之后再擴產做‘整線’,機會就錯過了。” 王維東表示,“所以我一直認為企業的布局是最重要的,在什么時候要做什么事情,這個點要踩對。”
經過長時間的技術沉淀、商業并購以及業內合作,現在的贏合科技成為了國內少數可以提供設備“整線”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贏合科技所提供的產線人非常少,幾乎全部是物流線、機械手,將單機自動連接起來。我們現在的目標是向著工業4.0的水平進發。”王維東表示。
“整線”解決方案 讓客戶“省心”又“安心”
所謂“整線”解決方案,最大的特點是對鋰電生產的整個工藝、流程進行系統管控和閉環處理。為了提高軟件控制水平,贏合科技采取新設立自己的軟件開發公司與知名軟件公司合作的方式,針對鋰電生產工藝和流程研發出MES系統控制軟件,讓全自動化的“整線”解決方案真正名副其實。
融入了MES軟件的“整線”解決方案不僅自動化程度大幅提高,讓客戶在鋰電的生產環節大大“省心”;實際上,“整線”解決方案也讓客戶在電池生產環節更加“安心”。
“‘整線’解決方案顛覆了此前客戶需采購七、八家甚至更多企業設備的傳統交付模式。現在客戶只需采購贏合科技一家的設備或部分設備由客戶指定,但總體由贏合科技進行打包交付并最終對整線設備負責的方式。這種方式大大節省了客戶的采購時間和采購成本。同時如果設備在生產過程中,一旦出現產品質量不穩定等問題,贏合科技可迅速反應,整線排查,解決問題更高效。” 王維東介紹,“贏合科技做‘整線’解決方案,把生產環節的所有風險整體扛了下來,對客戶的產品合格率提供保證。如果出現質量問題,贏合科技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另外,贏合科技為客戶提供長期的服務外包,包括設備保養維護,工藝創新驗證,設備升級改造等等,解決了客戶的后顧之憂。”
質量保證和承諾拉近了與客戶的距離,讓贏合科技與客戶的溝通非常暢通。在不斷的共同討論、解決技術難題中,互相的信任也逐步建立起來。
設立日本研究院 “先接近再超越”國外水平
國內鋰電設備與日韓等傳統的制造強國相比仍有差距,贏合科技時刻保持著危機感。為了持續保持技術上的競爭力,贏合科技在日本設立研究院,招聘日本的業內人士和專家進行技術研發。
在學習日本先進的智能制造技術的方式上,贏合科技并非全部重新研發,也不是把日本的技術照搬過來。贏合科技所采取的方式是在現有的基礎上,利用日本技術進行升級改造。
比如模切機上下模普遍精度不高,經過研究院的專家分析是“加工精度”問題,贏合科技在日本研究院專家的指導下進行技術升級改造,將精度提高至0.001mm;涂布機因為受到烘箱技術的限制,一直是涂布速度的瓶頸,經過日本專家的專項研究,贏合科技在國內率先推出獨立雙層烘箱,改變了吹風結構,大大提升了涂布速度。
這樣的方式不僅讓企業的技術得到升級,生產成本也得到了控制。目前,贏合科技采取從“整線”兩端向中間研發的方式,鋰電后端引用立體倉儲、全自動化成分容、兼顧安全性,真正實現了全自動“整線”貫通。
除了提升鋰電的設備水平,贏合科技還利用日本研究院開發鎳氫電池生產設備和生產線。王維東認為,鎳氫電池在混合動力車上的用量將非常大,但是國內鎳氫電池生產“整線”目前卻是空白,未來贏合科技將在鎳氫電池生產“整線”領域持續發力;另一方面,贏合科技日本研究院在燃料電池領域也進行了布局,將來有可能隨時以鎳氫電池設備為入口,進行燃料電池設備的生產。
2016年10月13日,由贏合科技自主研發的鎳氫動力電池生產線成功下線并向客戶交付使用。“通過不斷對接日本研究院的成果,我有信心贏合科技的鋰電、鎳氫電池生產設備水平能和日韓水平先接近,再超越。”王維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