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領跑者門檻要求偏頗帶動需求導向轉彎,太陽能重單晶、輕多晶,使得2017年單晶太陽能硅晶圓因供不應求而急速擴產,前二大單晶硅晶圓廠隆基、中環2018年底年產能更可望與多晶龍頭保利協鑫相當,打破自2010年起至今,保利協鑫獨大的局面,三巨龍鼎立首要面對的恐怕是供過于求的挑戰。
太陽能業者表示,大陸領跑者在2016年下半針對高效領先性產品所設立的領跑者計劃,投標門檻被視為偏頗,在既有技術水位下,讓單晶輕松達陣、多晶疲于奔命,導致8成以上都是單晶取得領跑者標案,更使大陸市場需求導向朝“重單晶、輕多晶”邁進,也讓原本單、多晶市占率為2比8局面出現巨大扭力朝4比6邁進,造就單晶嚴重缺貨、多晶供過于求的局面。
因應單晶硅晶圓供不應求的情況,前二大單晶硅晶圓廠隆基、中環的產能快速彈升,主要是認定市場需求導向已走向單晶,單晶取代多晶已然是事實,未來市場將是單晶需求持續增漲、多晶持續衰退,所以,急擴是為了因應市場需求;而二大單晶硅晶圓廠2018年底的產能也與多晶龍頭廠保利協鑫的規模并駕齊驅,保利協鑫2016年多晶硅晶圓年銷售達170億瓦,目前年產能規模約200億瓦。
2018年太陽能硅晶圓市場將打破多年來保利協鑫獨大的局面,而是加入二大單晶硅晶圓廠隆基、中環,以三巨龍鼎立的局面進行單、多晶市場爭霸戰,其他被稱為大廠的年產能約30億瓦,遠不及三大巨龍規模。
若從2017年太陽能總需求年成長幅度有限、甚至可能小降的走勢來看,三巨龍未來恐怕最先要面對供過于求的問題,若從2017年總需求約800億瓦,單多晶硅晶圓總供給約900億瓦、電池約1,050億瓦來看已然供過于求,再加上2018年單晶硅晶圓續擴,市場持續走進“后電價買回(FIT)”時代、總需求成長有限,供需差距將再拉大。
若單晶真的取代多晶,則隆基、中環的大幅擴產策略可望勢如破竹讓單晶快速攻占市場,保利協鑫則得面臨市占不斷流失的壓力;若單晶取代多晶只是2017年短暫領跑者門檻制定偏頗現象,則隆基、中環將面臨新產能開出、即臨需求卻不如預期的壓力,保利協鑫的版圖鞏固度則更高。不過,3巨龍鼎立對其他年產能約30億瓦的硅晶圓大廠則有遭受排擠及邊緣化的壓力。
因應單晶供不應求大陸前二大龍頭廠隆基、中環急速擴產,隆基從2016年底年產能約75億瓦,預估2018年底擴至250億瓦,產能擴增2倍;中環約50億瓦,被傳出2018年底亦可望達170億瓦,產能擴增2倍,市場預估,中環亦可能為拉近與隆基的距離最后加碼擴至200億瓦。2017年上半,單晶硅晶圓缺貨,使其報價不受多晶不斷下修的影響,持續維持高點,一路從硅晶圓、單晶PERC電池均得以維持可觀盈余。多晶硅晶圓則因需求不如預期在近期持續下修,產能擴充大的電池更早在第1季末即面臨價格下殺過低而減產的問題,虧損問題持續擴大。
多晶硅晶圓龍頭廠保利協鑫從最上游多晶硅料源起家,再朝下游硅晶圓邁進,到2010年年產能達30億瓦以上,已小幅領先其他硅晶圓大廠。受到太陽能環境競爭激烈的影響,其他硅晶圓大廠擴產幅度相當有限、不然就是停滯甚至出場,唯保利協鑫一路擴增,與其他多家第二大平均年產能維持在30億瓦的硅晶圓廠有效拉開產能距離,成為硅晶圓界的唯一巨龍,產能比其他競爭對手大3~4倍,更具領導全球價格走勢,不過,該局面恐怕在2018年單晶廠產能急擴至與協鑫相當而出現三巨龍鼎立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