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半導體產業是我國正在全力沖刺的行業,自主研發、并購行業知名企業獲得技術和資源以及與海外前沿企業合作,是目前我國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幾條基本途徑。而在并購這條道路上,最知名的非紫光集團莫屬,收購展訊通信、銳迪科、新華三、同方國芯以及控股武漢長江存儲后,紫光集團已成為中國芯的中堅力量。而在紫光之外,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鏈亦不乏有實力有潛力的企業,為從IC設計到晶圓制造再到封裝測試等細分行業貢獻力量。
中國芯" alt="紫光獲國家隊支持 中國芯全產業鏈前進" src="http://images.ofweek.com/Upload/News/2017-03/31/Trista/1490948831019010000.jpg" width="600" height="375"/>
紫光集團獲1500億投融資支持
近日,國家開發銀行、華芯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分別與紫光集團簽署了《“十三五”開發性金融合作協議》和《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在“十三五”期間,國家開發銀行將為紫光集團提供各類金融產品及服務,意向支持紫光集團融資總量1000億元;作為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唯一管理機構,華芯投資擬對紫光集團意向投資不超過500億元人民幣,重點支持紫光集團發展集成電路相關業務板塊。
據介紹,此次合作將加速紫光集團在芯片產業領域的技術升級和核心競爭力提升,為其繼續擴大產業規模提供有力支撐,并將以產融結合的模式,進一步促進中國集成電路產業資源的集中與整合,為新一代信息通信領域取得創新突破,精準有力地推動產業加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紫光集團作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領軍企業,近年來,憑借自主創新與國際合作的雙輪驅動戰略,完成從“芯”到“云”的產業架構,在移動通信芯片領域躋身世界前三位,并相繼在武漢、南京等地投入巨資建設“航母級”存儲器與半導體制造基地,致力推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在全球競爭中強勢崛起。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已基本完善
半導體是需求推進的市場,在過去四十年中,推動半導體業增長的驅動力已由傳統的PC及相關聯產業轉向移動產品市場,包括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等,未來則可能向可穿戴設備、VR/AR 設備轉移。
作為信息產業的基礎和核心,我國對集成電路行業給予了高度重視,出臺了多項鼓勵政策并從財政稅收、基礎建設等多方面支持其發展。此外,隨著我國成為全球集成電路主導消費市場,全球集成電路產能向我國轉移的趨勢明顯,一方面,向我國轉移產能可以更好的參與市場競爭;另一方面,我國具備低成本優勢,也具備承接產能轉移的基礎。全球各大集成電路企業,如英特爾(Intel)、三星(Samsung)、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IBM、意法半導體(ST)、飛思卡爾半導體(Freescale)等已陸續在我國建設工廠或代工廠,向我國轉移產能。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尤其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結構逐步由大而全的綜合制造模式走向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三業并舉,各自相對獨立發展的格局,且銷售規模保持著快速增長態勢。當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不但形成了一定的產業規模,而且在基礎研究、技術開發、人才培養等方面已取得了較大成績,我國集成電路細分行業中涌現出一批實力較強的代表性企業,如芯片設計領域的深圳市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紫光集團有限公司;晶圓代工領域的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封裝測試領域的長電科技、華天科技;以及采用IDM模式的華潤微電子、士蘭微等。
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統計,2016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達到4335.5億元,同比增長20.1%。其中,設計業繼續保持高速增長,銷售額為1644.3億元,同比增長24.1%;制造業受到國內芯片生產線滿產以及擴產的帶動,2016年依然快速增長,同比增長25.1%,銷售額1126.9億元;封裝測試業銷售額1564.3億元,同比增長13%。
全產業鏈前進
兩大IC設計龍頭:海思、展訊
海思半導體成立于2004年10月,前身是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海思的業務包括消費電子、通信、光器件等領域的芯片及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經過數年的快速發展,海思半導體成長為中國本土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2016年銷售收入預計達39.78億美元,排名中國TOP1,世界TOP6。
目前,海思半導體的移動智能終端芯片全面應用于華為的整機產品,整體性能比肩國際的同類產品水平。與此同時,海思通過獨立運作的商業模式,將逐步實現對外運營,供應非華為手機,發展成為一家專業、全球性的芯片供應商。
展訊通信成立于2001年4月,始終致力于智能手機、功能型手機及其他消費電子產品的手機芯片平臺開發,產品支持2G、3G及4G無線通訊標準。2014年展訊被紫光集團私有化后與銳迪科合并,變成了紫光的芯片事業部。
晶圓制造:中芯國際躋身世界前五
根據SEMI的統計,全球在2016年與2017年興建的晶圓廠至少有19座,其中有半數以上都是在中國。目前,中芯國際作為大陸最大集成電路晶圓制造企業,積極進行產業布局,提供0.35um到28nm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憑借先進工藝和產能實力,目前中芯國際已成為世界排名前五的集成電路代工企業。
被大陸龐大的市場需求所吸引,半導體大廠包括英特爾、聯電、力晶、三星、海力士等均擴大在大陸布局,根據統計,在大陸興建的十二寸晶圓廠的總月產能超過480000片。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南京廠投產后,大陸十二寸晶圓總月產能將超過500000片,相當于臺積電一半以上的產能。
封測:長電已是世界前三
國內排名第一的半導體封測企業長電科技,通過收購新加坡星科金朋公司,躋身世界半導體封測行業前三位,2015年銷售額實現92.2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在國內布局的封測企業中,17家涉及先進封裝領域,半數是中國企業。中國主要的封測廠商包括長電科技、華天科技、通富微電和晶方半導體都具有先進封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