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積電南京12吋廠自2016年7月動土至今,建廠腳程十分快速,日前更廣發英雄帖號召上百家半導體周邊材料和零組件供應商赴南京設廠,進駐當地并提供就近支援,預計臺積電會在4月和供應商正式簽約,距離臺積電南京12吋廠2018年量產16納米FinFET制程,全面倒數計時。
臺灣半導體大廠積極以先進制程卡位大陸,且近期屢有突破性進展,聯電28納米制程已獲得經濟部投審會核準,廈門12吋廠(聯芯)將在第2季開始量產28納米制程,而臺積電更規劃要把16納米FinFET制程帶到南京12吋廠,這是大陸晶圓代工產業的震撼,會是當地最先進的邏輯制程技術。
臺積電南京12吋廠近期進度是快馬加鞭,已發出邀請函廣邀合作廠商一同到南京設廠,估計接獲邀請的供應商超過百家,且開始從松江8吋廠調派人員回臺灣訓練,未來讓南京12吋廠的生產線快速上手,進入量產。
臺積電2016年3月與南京市政府簽約,大陸首座12吋廠和服務中心落腳南京江北新區浦口園區,同年7月中開始動土后并進入密集建廠期,根據既定時程,廠房將在2018年完工,下半年投入16納米制程生產,初期月產能為2萬片。
臺積電為了讓南京12吋廠的生產效率一步到位,日前已調派松江8吋廠將近200~300人回臺灣受訓,未來該批人員再調到南京12吋廠,副理級以上的職等將采一對一的人員配置,一位臺籍干部帶一位陸級干部,自愿轉調大陸可升一級職等,全面讓南京12吋廠生產線快速上手。
臺積電不只在南京建立12吋廠生產線和服務中心,更廣發英雄帖號召上百家半導體周邊材料和零組件供應商,一同進駐南京設廠,提供就近和即時的支援,預計在4月會和供應商正式簽約。
臺灣半導體供應鏈至少有上百家供應商接獲邀請,估計一同到南京設廠的包括設備清洗廠世禾、客制化光罩和晶圓盒供應商中勤、廠務工程設備商帆宣、晶圓傳輸盒供應商家登、自動化清洗設備錸恩帕斯、氣體供應商聯華、三福等。
再者,IC晶圓測試廠欣銓也宣布跟隨臺積電腳步,投資規模4,500萬美元以內到南京設廠,預計2018年投入生產,同時也看好大陸半導體產業在車用、安控、網通通訊相關IC在半導體測試服務的成長性。
大陸“中國制造”政策提出2025年芯片自制率達70%目標,吸引全球半導體大廠紛紛到大陸蓋晶圓廠,外商半導體廠已經成為當地主流勢力,2016年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西安3D NAND廠的產值已經超越中芯國際成為大陸半導體制造一哥,加上英特爾(Intel)大連廠、SK海力士(SK Hynix)無錫廠等,將大陸2016年半導體產值推升至人民幣4,335.5億元(約新臺幣1.95兆元),逼近臺灣的規模。
近幾年臺灣半導體廠積極西進大陸設廠,聯電的廈門12吋廠聯芯已開始量產40納米制程,同時28納米登陸也獲得投審會批準,預計2017年第2季開始量產28納米;力晶合肥12吋廠合晶也將以90納米以上制程技術生產面板驅動IC,月產能規劃為4萬片。
半導體業者認為,在中芯國際28納米HKMG制程成熟量產之前,聯電28納米、臺積電16納米先后登陸量產,可就地卡位當地高端IC訂單需求,以半導體先進制程來看,臺廠在大陸具有絕對技術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