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DA“海毒液”輕型反艦導彈(Sea Venom/ANL)法國伊杜黎凡特試驗靶場由法國裝備總署的“海豚”直升機搭載進行了首次試射并取得了圓滿成功,此次試驗在2017年6月進行,導彈從試驗臺發射,是Sea Venom導彈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節點。
Sea Venom導彈彈長2.5m,彈徑200mm,質量110kg,配備了30kg級半穿甲破片殺傷反艦戰斗部,能夠打擊海上或港口的小艇、大型水面艦船,以及瀕海地面目標等多種目標;導彈采用投放式發射方式,能在距目標20km外發射,以高亞聲速掠海飛行,選擇不同飛行彈道并實施末端機動突防;導彈擁有非制冷紅外成像導引頭和先進圖像處理能力,能夠自動選擇和跟蹤目標實現自導引;彈上配備了雙通道數據鏈,能夠將圖像數據實時傳遞給作戰者,在飛行中進行目標確認與打擊目標變更,實現飛行中監控和命中點精細選擇,在復雜的瀕海作戰環境中有效降低附帶毀傷。此外,Sea Venom導彈采用有助于系統與平臺集成組裝的模塊化的芯片組,能夠適配多種直升機平臺,中型直升機最多搭載4枚導彈,并具備齊射能力。
2014年英法聯合下令發展Sea Venom/ANL項目,目的為了增加打擊能力,替代現有和老化的系統,比如英國的“海上大鷗”(Sea Skua)反艦導彈和法國AS15TT反艦導彈。兩國各承擔50%工作。項目已經完成了兩國導彈技術“卓越共享中心”關鍵部分的建設,這將給兩國導彈技術共享帶來明顯的收益。
該項目副主管保羅·古德溫 (Paul Goodwin)稱,此次試射是具有挑戰性的,是導彈系統發展中邁出大膽一步,試驗中系統的能力已經接近了極限,也彰顯了項目團隊對導彈設計成熟度的信心。項目下一步將演練系統在回路中的作戰能力。
Sea Venom導彈計劃裝備英國AW159“野貓”直升機,以及法國新型輕型聯合直升機(HIL)。導彈也設計用于更廣泛的作戰平臺,包括已經在老式“山貓”直升機上開展了空中運載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