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岡仁波齊》中,一條朝圣路,藏民們叩拜走了1年。
而在芯片領域的這個朝圣之旅,從硅谷到中國,帶領中國芯片設計公司比肩國際半導體巨頭的旅程,楊可為走了15年。
他們走走停停,磕磕絆絆,為的就是中國“芯”的崛起。
接受。面對。理解。跌倒。爬起來。
然后,繼續上路。
正文:
這是一部真實的硅谷大片。
看過《社交網絡》的人如果對facebook早期創業的熱火朝天還有印象的話,那么整個硅谷的發展也是這樣一個如火如荼的過程。
在不斷的博弈與廝殺當中,硅谷成千上百的半導體公司經過殘酷的競爭,最終誕生出了仙童、高通、蘋果、英特爾等半導體巨頭,當然,同時也讓硅谷成為科技的代名詞。
在這相愛相殺的30年征戰當中,一位來自中國的華人見證了整個行業的發展,同時,憑著幾分不服,他及硅谷數模最終在硅谷的半導體行業證明中國人也可以有自己的芯片。
硅谷式競爭:先讓自己活下來!
硅谷的淘汰率很高,而半導體行業則是競爭最激烈,中小企業最難以存活下來的行業之一。
資料顯示,由于產品更新迭代的加速,很多半導體企業投入的研發周期和研發經費最終因產品被市場拋棄而打了水漂,巨頭的背后是更多倒閉的半導體創業公司的累累白骨。
而在這殘酷的競爭當中,硅谷數模經歷了幾次關門大吉之后頑強的活了下來。
這是一部漫長的歷史,回首創業初期的夢想,楊可為的初心依舊不變——他要打造一家中國的半導體設計巨頭!
一路走來,在這15年他所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跨過的每一條溝,翻過的每一座山,爬出的每一個坑,走過每一步路……都是一段難忘的經歷。
人生沒有白走的路。盡管回憶漫長而又痛苦,不過,最終,楊可為戰勝了自己,終于講出了硅谷數模的生存故事。
時間追溯到90年代,在美國讀完博士之后,楊可為無意當中加入了硅谷大軍,他見證了硅谷的變遷。
“硅谷的慘烈競爭氛圍一直讓我印象深刻,清楚記得,那時我剛參加工作,在我們旁邊有個不錯的公司,他們不光有技術,也有能力進行下一個超越,然而,僅僅因為一個產品沒有跟上,這家公司后來倒閉了,我眼睜睜的看著他們關門大吉,然后員工收拾東西走人。”楊可為回憶,這樣的故事每天都在硅谷上演,小企業不是公司倒閉就是被行業巨頭并購,其中包含他自己的親身經歷。
原來,博士畢業后,楊可為加盟的第一家公司正好是半導體創業公司。
正當他以為過上美國中產生活的時候,剛加盟這家公司一年半,公司就以1.2億美元出售給了行業巨頭。
無奈之下,楊可為又加盟了第二家50人左右的創業公司。
然而,驚人的巧合,還沒有工作到三年,這家公司同樣以4億美金出售。
這兩個巧合的遭遇讓楊可為震驚,創業三年創始人就可以實現上億身價的轉變,原來生活可以這樣,這打破了作為一個中國人此前他找個不錯的工作,追求安逸生活的想法。
對于創業,楊可為躍躍欲試,并且興奮不已。
“我創業的那一年,正好我們家老二出身,我興奮的對我太太說,我也要去創業了,然后三年就能搞定。”
然而,楊可為沒有想到,他們的第一批產品全軍覆沒,硅谷數模差點倒閉。
2002年3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圣克拉拉市,硅谷數模誕生了。
堅信技術可以改變世界,楊可為興沖沖的開始了他的創業旅程。
硅谷數模美國總部硅谷Santa Clara 3211 Scott Blvd
然而,他們費勁心力研發出來的第一款芯片,卻被市場用腳投票,沒有一個客戶愿意購買他們的芯片。
那一刻,楊可為傻眼了,幾天不曾入眠。
“我們用技術改變世界的夢想徹底被澆滅了,最終,我們反倒被世界所改變。”楊可為調侃自己的第一次失敗。
在現實面前,楊可為開始痛定思痛,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來。
在一次次跌倒與爬起來的過程當中,楊可為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原本準備三年的創業歷程一下子走了十幾年。
“2002年,第一代產品的破滅讓我們明白,光有技術公司是不能持續運營下去的,市場上的勝利遠比產品及技術上的勝利重要的多。”楊可為表示。
隨后,通過產品從10g到1g的突破,他們歷盡艱難,最終置于死地而后生。
原來,某天早上,楊可為看到了一個新聞報道,在HDMI市場當中,有一家叫做SiliconImage的公司成功實現了美國上市,這家公司研發出的芯片參數為1個GB,而硅谷數模同類產品已經達到了10GB。
這個領域,為什么硅谷數模不能參與呢?
隨后,楊可為找到思科等巨頭,表達與建立合作的意愿,他告訴大家,芯片都已經通過了測試階段,產品正式開始應用,希望與大家一起合作。
在對方將信將疑的過程當中,硅谷數模研發出了2000個芯片并且開始測試,不過,按照國際規定,這些芯片都要經過低溫測試。
然而,剛成立的硅谷數模哪里有造價高昂的低溫測試設備?怎么解決這個問題?
最終,硅谷數目決定用人工測試的辦法實現突破。
“當時正好是冬天,接近圣誕節的時候,那時候晚上12點鐘正是一天最冷的時候,溫度接近零下十度。于是每天夜里,我們的技術人員就將芯片拿出去進行測試,誕生由于太冷,每個人剛測試5分鐘手就開始凍麻了,后來,大家就輪流測試,這樣堅持了三天,我們2000個芯片才最終完成。”楊可為回憶,那個時候,他們置于死地而后生,正是憑著一股激情,硅谷數模從鬼門關里走了出來,并且一發不可收拾。
在隨后一年多的時間里,硅谷數模先后收獲了TCL、創維、三星等客戶的認可及爭相購買。
他們成功在該領域用專利建立了知識壁壘。然后,15年后的某一天,硅谷數模準備登陸A股:
資料顯示,2017年5月25日,萬盛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擬發行股份方式購買嘉興海大、集成電路基金等7名股東持有的匠芯知本100%股權,暫定價為37.5億元。同時公司擬募集配套資金不超10億元。
之前,匠芯知本(上海)科技有限公司已經完成對美國硅谷數模半導體公司全部股權的收購。
創業十五年,對于硅谷數模來說,這是有里程碑意義的一站。
他們的堅持終于迎來的回報。
芯片生態競爭之硅谷數模的選擇——走專業化路徑
同一行業內的幾家“大佬”的關系總是微妙的,既希望各家都能不斷發展,促進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從而提升行業的整體實力,然而各家之間則是你死我活的生存之爭。
生產同類產品的各家企業總在暗暗較勁:誰最先取得了技術突破,研發出成本更低、效益更高的產品,誰就能在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
大家彼此暗戰而又相互依存。
半導體行業也同樣如此。
隨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VR\AR以及人工駕駛的爆發式增長,半導體行業開始重新走入了人們的視野。
而作為在高速連接及顯示接口芯片領域具有較顯著的業界影響力、市場知名度和產品競爭優勢的硅谷數模,同樣吸引了行業巨頭,諸如蘋果、谷歌、英特爾、高通和微軟等的合作:
2017年6月1日,硅谷數模半導體宣布推出SlimPortANX7447系列單晶片USB Power Delivery(PD) 3.0版傳輸埠控制器,該控制器搭載DisplayPort替代模式(Alt Mode)多工器,實現適用于下一代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和二合一電腦的最新USB-C充電技術。成功進入英特爾平臺參考設計。
2017年6月3日,硅谷數模聯合騰訊、LG及戴爾,共同發起成立ICVR聯盟,希望通過建立一個基于統一USB-C標準的生態系統,讓VR、AR和MR得到加速發展,加快行業規范化進程。
硅谷數模在VR連接及顯示控制領域走在世界前列
硅谷數模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之上,依靠專業化路線開始重視知識產權,同時把市場的焦點轉移到了PC領域,視野及市場進而更加開闊。
隨后,他們業務開始高速拓展,由單一芯片拓展到數字多媒體市場設計及制造半導體,覆蓋從智能型手機等可攜式設備到高階顯卡以及大型高像素顯示器等。
硅谷數模取得了歷史上的突破。
然而,下一個產品在哪里?
楊可為及硅谷數模并不知道。因此,此時的楊可為異常焦慮,因為半導體行業技術更新迭代一直比較塊,技術在變,硅谷數模如何在迎合市場的技術之上引領行業發展?
他們的下一個產品在哪里?
楊可為一直在苦苦思索。
直到硅谷數模在技術領域內不斷突破且其系列產品不斷成型,楊可為才松了一口氣。
讓我們觀察一下硅谷數模的技術突破:
2003年,第一顆D-PHY 6.25G SerDes芯片研發成功
2004年,全球唯一支持一公里長距離以太網的LRE芯片研發成功
2005年,開發出中國第一顆HDMI接收芯片支持全高清電視
2006年,全球第一家采用DisplayPort標準開發芯片的公司
2008年,與Nvidia合作開發DisplayPort++標準產品
2009年,開發出自主知識產權零功耗CoolHD接口技術
2010年,開發出自主知識產權SlimPort多屏互連技術
2011年,eDP TCON產品被蘋果Macbook Air采用
2012年,開發出支持高分辨率4K*2K顯示面板的eDP TCON
2013年,開發SlimPort AVD, 同時支持AV、數據和充電
2014年,開發出支持高分辨率5K*3K顯示面板的eDP TCON
2015年,全球首顆全功能USB Type-C芯片
2016年,全球首顆支持VR顯示的高速連接芯片
2017年,全球首顆10G Retimer高速信號整形芯片
高速信號傳輸經過硅谷數模芯片后眼圖變得非常清晰
十五年之內,不經意之間,在技術領域,硅谷數模已經走在了前列。
同時,他們與全球消費巨頭,例如三星、LG、華為、騰訊等跨國巨頭也建立起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其產品質量受到一致認可。
回首過去,沒有人知道,這十五年時間,硅谷數模及楊可為的日子是如何熬過來的,沒有人知道,因為他們無時不刻不在高度緊張,而這一壓力則來源于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因為與巨頭合作,對其品質的要求異常嚴格;另外一個方面,則是因為那種硅谷式廝殺所帶來的天然的危機感。
“當時,我們大部分產品都是賣給巨頭,每天晚上,我都在想,萬一有一天,巨頭的下一代產品不用我們了,硅谷數模該怎么辦?”楊可為寢食難安。
直到當用產品和技術提升了硅谷數模的核心競爭力之后,并且,與主要下游供應商保持了一個穩定的合作,楊可為才松了一口氣——在硅谷及中國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截至2017年7月,硅谷數模已經成為高清圖像傳輸協議DisplayPort的首批撰寫者和主要制定者之一,技術優勢顯著且對相關技術的發展方向和應用方向具有較高的判斷能力。
對于未來,楊可為也充滿了信心,“由于芯片行業技術復雜、專業度高、行業細分明顯,細分領域技術領先的企業在相關產品中的先發優勢極為顯著,硅谷數模所屬行業的上述特點以及終端產品的發展趨勢有利于硅谷數模業績的大幅增長。”
“2002年的時候,我就預感,中國會成為世界芯片領域重要的一部分,世界的市場在中國,于是,那個時候,我們就在北京設立了中國辦公室,如今,看到中國的芯片領域如火如荼,而硅谷數模也在離中國最近的地方蓬勃發展,真的是令人激動的事情。”
當中國的互聯網公司開始登上世界舞臺的時候,中國人研發設計的芯片公司同樣也開始在國際舞臺上展露頭角,硅谷數模的中國奇跡即將在中國正式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