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R到現在其實已經被說爛了,但是今天我們似乎找到了一些新看點,谷歌昨天公布了一項全新的AR工具——ARcore。它顯然是為了挑戰蘋果ARkit而生的,ARkit現在已經進入了開發者預覽版本,而 ARcore公布之后也第一時間推出了SDK,開發者現在就可以下載它去開發 Android 平臺上的AR應用,或者為他們的App增加AR功能。
其實之前蘋果的ARkit發布之后,最讓人震驚的是它不需要雙攝、紅外線傳感器等一系列輔助工具,所以大多數iPhone和iPad都能夠支持AR功能。
既然如此,那么這次來勢洶洶的ARcore自然也得拿出點真功夫,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ARcore究竟有哪些特點和功能。
ARcore厲害在哪
簡單說來,ARcore可以在現實世界中添加任何虛擬物體,并且這些物體能和空間、動作甚至是光影的變化產生互動。和ARkit一樣,ARcore不需要手機上新增任何攝像頭和傳感器,憑借攝像頭、陀螺儀和其他手機本來就具備的傳感器就能完成AR功能,而ARcore的AR功能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①動作捕捉:ARCore 可以準確感知手機的位置和姿態,也就是說用戶手機的動作是能被手機識別的,以此來改變顯示的虛擬物體的位置和姿態。
如果沒有這項功能,那么當我們拿著手機對準下圖的雪山走動時,你就永遠只看看到雪山的一個面,因為手機不知道你在怎么走動。
②環境感知:除了動作捕捉,手機中增加的虛擬物體需要一直處于一個平面上,所以不管是桌子、地面還是墻面,手機都必須能夠識別出這些平面,并且在我們移動時也能夠識別平面角度、遠近的變化。
然后配合上前面的動作捕捉,我們在移動時也能夠讓物體持續保持在平面上同一個位置。如果沒有這個功能,我們靠近下面這個機器人時,它可就沉到地面以下了。
③光源感知:這一項功能厲害了,借助手機的環境光傳感器,ARcore能夠感知環境光照情況,對應調整虛擬物體的亮度、陰影和材質。
從圖中可以看到,打開窗戶和關燈時機器人和獅子身上的光影也隨之改變,像是真的有光打在它們身上。更有趣的是,這些虛擬動物還能夠對環境光的改變產生驚嚇等反應。
被遺忘的谷歌Tango Project
現在看來,ARcore和蘋果的ARkit其實是十分相似的,可以說從功能上來看,二者幾乎沒有什么區別。但是這里大家是不是想起來了一個被谷歌拋棄的東西,沒錯就是Tango Project!
作為谷歌眾多前沿技術的一個代表,Tango出現之初確實非常驚人,但是因為第一款Tango手機聯想Phab 2 Pro的表現平平,據說相關芯片供應商早已經已經停止為該項目供貨。
如此看來Tango已經被ARcore替代了,那么這項技術真的就毫無可取之處么?當然不,雖然Tango手機在普通手機的基礎之上,還需要另外配備一個魚眼攝像頭和紅外線傳感器才能實現AR功能,但是在質量方面其實是要比ARcore和ARkit強太多。
Tango是通過硬件實現的,ARcore和ARkit只能識別平面,而Tango手機可以識別出整個復雜的空間,并且在識別出足夠多的空間之后,它還會自動學習這些空間,也就是說用多了之后,Tango手機可以將你家里所有的空間全都記住,用來AR裝修什么的不在話下,而ARcore和ARkit就很難實現這些功能了。
比起顯示質量 盡快普及才是重中之重
介于Tango手機對硬件的要求實在太高,永遠都只是少數人的玩物,所以谷歌和蘋果推出基于軟件實現的ARcore和ARkit其實也是折衷的方法,畢竟很多AR功能并不需要那么強大,能夠識別出平面就足夠了。
了解完了幾種AR,我們再來了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AR和VR究竟是不是偽命題?其實現在眾多廠商的選擇已經非常明確了,HTC計劃出售自己的vive VR業務,索尼PS VR只專注于游戲領域,微軟的已經轉向了增強版AR——MR。
因為現階段看來,完全虛擬的VR還存在著場地問題、眩暈問題、線材問題等難以攻克的難點,所以大家認為在真實空間中增添虛擬物品的MR和AR確實更加合適。
而MR其實說白了就是終極版AR,比如像Tango做到可以精確識別整個空間并且能夠實時與虛擬物體互動的話,就是MR了。
所以一直以來都有人呼吁取消MR這個說法,畢竟MR這個詞的出現是因為一家名為Magic Leap的騙子公司的一則造假視頻。..。..
Android設備碎片化會影響ARcore么?
蘋果的ARkit最無解的一點就是,只要你的iPhone\iPad搭載了A9和A10處理器并且升級了iOS 11,都能夠支持ARkit開發的應用,這也就意味著多達4億臺iOS設備能夠支持ARkit。
而ARCore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它現在只支持Pixel和三星S8,需要升級到Android 7.0或者8.0 ,這兩部設備一共也就2000多萬部。
雖然谷歌表示爭取年內使支持ARcore的設備增加到一億,但是仍然和蘋果差距頗大。不過這一問題或許可以通過Chromium瀏覽器版本ARCore來解決,在云端來實現ARcore的話,那么支持設備的數量將會異常龐大,遠超ARkit。
總而言之,不管是ARkit還是ARcore,都任重而道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