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向外界宣布“新恒大”戰略后,許家印隨即在進軍高科技產業的版圖上邁出重要一步。4月9日,中國科學院與恒大集團在北京簽署全面合作協議,恒大計劃在未來十年投入1000億,與中科院共同打造三大科研基地?!?/p>
根據雙方合作協議,恒大將在生命科學、航空航天、集成電路、量子科技、新能源、人工智能、機器人、現代科技農業等重點領域,和中科院齊心協力,共同創建科學技術研究、科研孵化、科研成果產業化“三大基地”。屆時,這三大基地將為科學家團隊提供世界一流的科研條件、世界一流的孵化基地、世界一流的后勤保障,以及靈活的激勵機制,并成為全球頂級科學家的聚集地、世界級科創中心。
“恒大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大力調整發展方向,高強度布局高技術產業,體現了集團領導的遠見卓識”,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表示,希望雙方以此次合作協議簽約為契機,開展全方位深度合作,齊心協力共同創建引領前沿科技的科學技術研究基地、科研孵化基地、科研成果產業化基地等三個基地,開創社會資本與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合作的典范。
恒大此次大舉進軍高科技產業可謂早有端倪。今年3月26日,許家印在業績會上曾公開表示,恒大將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步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游、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為龍頭的產業格局。
在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看來,恒大進軍高科技產業,一方面是由于企業家應有的家國情懷和民營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恒大作為民營企業龍頭,必須要為國家的科技強國戰略作出貢獻;另一方面是因為高科技產業是千億甚至萬億級規模的朝陽產業,發展前景廣闊,布局高科技產業是恒大打造百年老店的重大戰略決策。
對于一家扎根傳統行業的大型企業而言,跨界高科技產業并非易事,恒大此次成功聯手中國科技界的最高權威--中國科學院,是成功進軍高科技產業的關鍵。據了解,中國科學院是我國最高自然科學學術機構,代表了中國科學技術的最高水平。該院共擁有3所大學、130多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6.8萬余名科研人員,對于“兩彈一星”、載人航天、探月工程等國家重大科技成果具有突出貢獻。
許家印對此次強強聯手充滿期待:“中科院和恒大的全面合作,將形成科技創新的強大合力,一定可以打造出一大批世界領先的前沿科技成果,為我們國家建設科技強國作出貢獻?!?/p>
與此同時,十年1000億的科研投入,對于絕大多數企業而言可謂是天文數字。數據顯示,2017年恒大總資產1.76萬億、年銷售超5000億,核心凈利潤405億,也只有這樣強大的實力,才能保證企業實現如此巨大的科研投入。
恒大的產業布局為其進軍高科技產業帶來巨大的協同效應。目前恒大已完成在旅游與健康產業的布局。以健康產業為例,今年2月恒大健康與美國布萊根和婦女醫院(BWH)共建的“博鰲恒大國際醫院”正式開業,引入全球領先的醫療人才、技術及資源。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恒大在生命科學領域的科研成果有望在醫院率先應用,從而推動更多優質科研項目落地。
不可忽視的是,恒大的高效執行力、極具競爭力的激勵機制等,都為其成功拓展高科技產業增添信心。
以科學技術為核心驅動,建設科技強國,已經是中國由上至下的共識。我國的產研結合存在長期分離的弊端,合作也大多浮于表面。中科院與恒大的強強聯手,打造了以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為核心、市場為導向的創新合作模式,具有極強的示范效應,對于吸引更多企業投入科技創新,推動我國科技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