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上午,2018世界集成電路大會在京啟動。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大會將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鏈協同發展”為主題,于10月22日到24日在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舉行,屆時將舉辦近20場學術會議和包含11大專業特展的博覽會。
據介紹,2018世界集成電路大會由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指導,由中國科學院微電子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華美半導體協會、北京電子學會、中關村集成電路產業聯盟、中關村材料和零部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北京市電子科技情報研究所等共同主辦,是集成電路產業鏈成果展示的盛會和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交流平臺。其中,學術會議部分包括世界集成電路大會、2018北京國際微電子研討會、第五屆全球傳感器電子器件高峰論壇暨中國物聯網應用峰會、中關村集成電路產業聯盟論壇4個主論壇和十多個專題論壇,來自全球頂尖高校、研究機構和集成電路企業300多位專家學者和企業領袖,將圍繞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傳感器·電子元器件及其制造、硅基光電子光學器件、生物醫藥·醫療大健康、無人駕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機器人·智能制造、未來通信·物聯網IoT、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硬件、集成電路產業投融資洽談等多個熱點話題開展高水平學術交流。博覽會為期3天,展出面積約2萬平方米,將圍繞創新主題開展集成電路設計、制造、裝備、材料、零部件、制造系統、廠務、封測、終端、產學研、聯盟等11大展區展示。
這次大會選址北京亦莊,與其國內重要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身份密切關聯。目前,北京亦莊已聚集了中芯國際、中芯北方、北方華創、威訊、英飛凌、集創北方等集成電路企業,攜北京市“南制造·北設計”之長期戰略布局優勢,形成了包括設計、制造、裝備、材料、零部件及封裝測試等完備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已成為國內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產業規模占到北京的1/2、全國的1/10,率先在國內建成首條12英寸集成電路晶圓生產線。今年7月12日,由中芯國際聯合上下游合作單位共同創建的集成電路創新中心正式揭牌,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實體性的集成電路產業協作平臺,將為北京地區設計企業、科研院所提供試制平臺,為裝備和材料企業提供驗證平臺,有助于加快北京打造全國集成電路產業的技術創新中心。
開發區有關負責人介紹,作為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主平臺“三城一區”中的“一區”,開發區將目光聚焦在科技成果轉化上,不僅為企業提供強大的服務,還提供了強有力的資金支持。建立了以國有投融資平臺為核心的集成電路投融資體系,共參與集成電路產業基金12只,基金總規模超過1600億元,重點參與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北京集成電路制造和裝備子基金、北京集成電路設計與封測子基金,與京東方合作設立芯動能投資基金、與集創北方合作設立屹唐長厚投資基金等。在科技成果轉化方面,僅2018年上半年,就有科益虹源自主研發設計生產的首臺高能準分子激光器順利通過出廠驗收、北方華創二期投入使用、威訊封測擴產項目簽約等集成電路產業的一批好消息。上半年,開發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872.1億元,同比增長14.9%。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實現產值432.7億元,同比增長19.5%,是四大主導產業中增速最快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