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南京市江北新區主辦、紫光集團與紫光展銳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芯片發展高峰論壇在中國南京勝利舉辦。在論壇上,紫光集團的領導,行業的專家和政府的相關政策制定者就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現狀、紫光集團的“從芯到云”的發展戰略,還有紫光展銳的發展規劃做了深刻的分析。
十年躍進的中國集成電路差距依然明顯
臺積電中國業務發展副總經理羅鎮球先生在峰會上表示,過去十年,中國IC設計企業在過去十年實現了大的飛躍。
根據他的介紹,2007年的時候,全球的的IC設計公司的總營收是在530億美金左右,但來自中國的IC設計公司只貢獻了約30億美金,全球占比大概是6%;到了2017年,全球IC設計業營收達到了1000億美金,中國的IC設計業全球占比也提升到21%,達到210億美元。中國設計的芯片在制程上也追上了全球的先進水平。但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集成電路與世界領先廠商相比,整體上依然存在巨大的差距。
數據顯示,2017年,集成電路的產值大概是4100多億美金,而中國進口的總額為2700多億美金;今年,集成電路的總產值預估會達到4500億在4700億之間,而中國的進口總額將去到2800到2900億美金尤其是在存儲領域,中國更是幾乎一片空白。
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
從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的介紹中我們得知,2017年,全球主流儲存全球產值大概是1280億美金,我國占有率不到3%。他進一步指出,雖然國內對中國集成電路的關注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行業也比其他產業獲得了更多資本的熱捧,但當中大部分參與者都是集中在相對低的水平, 且市場上甚至存在惡性競爭的現象。
“國內90%以上的芯片設計公司是不賺錢”,趙偉國強調。
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裁丁文武先生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指出,我國在包括CPU和存儲在內的高端芯片上基本上依賴于進口,其他如高端的通信和視頻芯片方面也面臨同樣的現象;其次,我國的產業規模和企業規模、企業的研發投入、人才等方面與國外先進企業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第三,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面臨的國際形勢也比較嚴峻。為此我們必須要大力發展芯片產業,下定決定積蓄力量發展本土的芯片產業。
多方面政策扶持本土集成電路發展
為了更好的打造本土的集成電路產業鏈,國內從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出臺了相關的扶持和資助政策。國家發改委等相關部門也參與到當中去。按照發改委高技術產業司副司長孫偉先生介紹,發改委會連同有關方面,從四個方面推動本土的集成電路建設:
第一,完善政策體系,不斷地增強制度的供給能力,通過致力于構建公平、普惠的產業政策體系,積極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制定出臺所得稅、增值稅、關稅等方面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積極地促進境內外的芯片企業,持續不斷地增強產業競爭力。
第二,優化產業結構,不斷地提升產業的發展水平,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按照主體集中、區域集聚,加強產業規劃布局引導,營造公平競爭的氛圍,防止一哄而上、無序競爭。通過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人才、技術、資金等要素有效流動,支持企業不斷地發展壯大。
第三,激發創新活力,不斷地提升產業的創新能力,因為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具體操作就是瞄準產業發展前沿,倡導產業創新文化,積極發揮企業家創新精神,搭建產業創新平臺,通過創新能力的建設,加強產業鏈協同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運用,促進企業創新能力的提升。
第四,推動開放合作,不斷拓展產業的發展空間。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地結合,加強創新能力的開放合作,鼓勵外資企業擴大投資與合作,支持中國企業參與全球分工,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和中國大市場的優勢,實現互利共盈,共同發展。
在眾多政策的支持和產業界認識的努力下下,中國集成電路在最近幾年取得了不少的突破。趙偉國主導下的紫光集團毫無疑問是當中一顆耀眼的明星。
紫光集團“從芯到云”的戰略初見成效
經過了一系列的收購與整并,現在的紫光集團已經擁有了包括紫光展銳、紫光存儲、紫光國微、新華三、紫光云數但業務。其中由展訊和銳迪科合并而成的紫光展銳是手機芯片、IoT、WCN、RFEE和TV芯片的專家,脫胎于武漢新芯的長江存儲則是國內NAND Flash的破冰者,紫光國微則是安全芯片和FPGA芯片的參與者,以上芯片廠商配合新華三、紫光股份和紫光云數等公司,將為客戶提供多樣化的整體服務,這就是紫光集團一直強調的“從芯到云”的策略。
“如果沒有終端芯片,就沒有終端的智能化;沒有連接技術,終端就是一個個信息孤島;沒有云計算技術,我們智能終端產生的海量數據就無法處理,我們人工智能的技術就無法快速迭代和提升性能。而紫光集團則擁有這所有技術,搭建‘從芯到云’的戰略,對我們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有重大意義” ,紫光展銳市場部高級副總裁吳慧雄在會上強調。
而紫光本身的產品,也在最近幾年獲得了比較大的進步。
以紫光展銳為例,這個由展銳和銳迪科合并而成的公司已經成為全球第三的智能終端芯片供應商,提供了智能手機、IoT、射頻芯片、無線連接和電視產品線等產品。在過去的17年里,他們為全球貢獻了100億個連接。單在去年,他們就為全球解決了6億個設備的連接問題。而在未來,他們將會聚焦在5G和IoT領域為全球的客戶提供更多的支持。
展銳CEO曾學忠日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提到,公司明年將會和手機廠家合力推出5G芯片的商用手機,這基本上跟海外最頂級的公司是同步;而在IoT方面,紫光展銳的NB-IoT芯片在早前也獲得了中國聯通的訂單。
為了更好地助力產業騰飛,紫光展銳更是推出了“虎賁”和“春藤”兩個全新的系列品牌。
據介紹,虎賁是紫光展銳的未來移動產品線命名,取于古代名軍虎賁軍中虎賁二字,意為似虎勇士,象征著紫光展銳未來移動芯片產品的穩健卓越的性能和以猛虎下山之勢向全球市場進發的決心;春藤則是紫光展銳未來的泛連接芯片命名,代表著連接、蔓延和旺盛的生命力,象征著紫光展銳未來泛連接芯片產品將助力萬物互聯時代,連接世界萬物的美好愿景。
紫光展銳方面希望在不久的將來能成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芯片設計企業。
在存儲方面,據趙偉國董事長介紹,紫光方面已經推出了32層的NAND Flash芯片,現在每個月也做到2000片左右的量產,幫助中國存儲邁進了一大步。
“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固然很難。但是從紫光進入這個領域五年的歷史看來,即使這條道路非常艱辛,但是你努力去做,總會有所收獲。我估計再過5年,中國集成電路基本上能把腳跟站穩了;到2023年左右,則比今天更強;到2028年到2030年左右,中國集成電路在全世界會有一席之地。也就是三分天下或者四分天下有其一”,趙偉國說。
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先生
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先生也強調,紫光集團在未來將繼續扎根集成電路,扎扎實實打基礎,并繼續向高端芯片、物聯網領域進軍。紫光展銳組建的5G聯盟,就表明了我們的信心和態度。紫光希望和大家一起,一同邁向新時代,共同成長,共同創造我們產業輝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