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出一代,研發一代,預研一代”,全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創“,這是彼時國內360全景廠商靈動飛揚(原寶尼視訊) 對外的企業理念。
靈動飛揚成立于2011年,自成立之初即瞄準ADAS在車載電子,智能駕駛,以360全景系統作為實現公司發展方向目標的技術和產品的切入點,并于2012年實現第一代產品的量產化。
按照靈動飛揚的公開資料顯示,在前裝市場,其相關技術和產品已經在東風日產,東風標致,神龍汽車,東風小康,北汽,江淮,東風風神,吉利,江鈴等多種車型實現量產;在后裝領域,其對應“寶視”品牌的各種系列的產品,如星光夜視系列,夜鷹無光系列,全景一體機系列等已經在全國24個主要省份建立完整的銷售和渠道體系。
在當時的國內市場,靈動飛揚的業務布局已經算是不錯的表現。
2015年11月2日,中原內配發布公告,與靈動飛揚簽署《關于參股深圳市靈動飛揚科技有限公司之投資協議》 , 受讓靈動飛揚部分股權并對其增資,持有其 15.336%的股權,雙方商議投后估值2.5億元。
2017年12月7日,中原內配再次分別與靈動飛揚多個自然人股東簽訂《股權轉讓協議》,出資900萬元受讓靈動飛揚共計3.60%的股權,估值與上一輪投后估值一致。
本次受讓靈動飛揚部分股權后,中原內配持有其18.936%的股權,成為靈動飛揚第二大股東。此時,靈動飛揚的財務報告顯示,2016年度公司營收2438.64萬元,凈利潤230.42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僅為145.1萬元)。2017年1-9月公司營收4621.17萬元,但轉盈為虧,虧損460萬元。
彼時公告的虧損原因是,2016年靈動飛揚在后裝市場轉型運作自身品牌和渠道,與原有的OEM/ODM客戶在市場層面由原先的客戶/供應商關系轉換為直接競爭關系,這直接導致了原先OEM/ODM客戶的部分流失。
當時,和靈動飛揚類似主營360環視業務的新三板掛牌公司縱目科技,2016年度營業收入已經達到4306.93萬元,但凈利潤虧損1017.18萬元。而縱目科技已經連虧三年,在2014年和2015年,縱目科技曾分別虧損216.60萬元和4013.37萬元。
但同樣由于市場放量以及前裝市場啟動,在縱目科技的2016年度報告中表示,因為2016年公司標清環視ADAS系統產品的成功推出,開始供第一款量產車型吉利-博越,直接帶來公司當年度營收同比增長12倍。
不過,在縱目科技2017年上半年報告顯示,其1-6月營業收入為2698.9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76.07%;但凈利潤為仍然虧損1059.33萬元。背后原因同樣是由過去的二級供應商角色向一級供應商轉變帶來的原有客戶流失。
和靈動飛揚幾乎同一時間成立的蘇州智華(同樣主營360環視),2016年主營業務營收6235.87萬元,虧損1219.02萬元。直到2017年,公司主營業務營收2.13億元,同比增長243.55%,并首次實現盈利45.63萬元(實際最終財報顯示仍為虧損)。
而2017年中原內配的再次受讓股權,目標也是非常明確,“賭一把”。
中原內配明確表示,積極推動靈動飛揚IPO或新三板掛牌,如2019年6月30日前,上述工作無實質性進展(IPO或新三板申報文件未被相關監管部門受理), 公司有權要求交易對方回購公司所受讓的靈動飛揚股權。
去年9月,靈動飛揚宣布完成由度量衡資本投資的數千萬元人民幣B輪融資。本次融資后,該公司將成立常州制造基地,同時深圳總公司、重慶制造基地、南京研發中心將繼續擴充團隊,在車載安全駕駛領域全面發力。
這也可以視為在沖刺資本市場關卡前的一次“補充資金”。
當時,靈動飛揚CEO陸如楓表示:未來二年公司將落地融合360全景傳感器以及超聲波雷達傳感器算法的APA產品。
但與環視相比,APA市場在國內一直是幾家國外Tier1的天下。無論是超聲波雷達可選供應商、融合算法、控制盒都比環視要復雜的多。
然而,就在剛剛公布的中原內配2018年度報告中,靈動飛揚再次出現虧損,去年實際虧損1184.35萬元,原因是靈動飛揚在后裝市場轉型運作自身品牌和渠道致使原OEM/ODM銷售額下降;同時品牌建設和渠道建立周期加長,前裝一級、二級供應商合作周期相對較長。
按照2015年11月2日中原內配與靈動飛揚簽署的投資協議,未來三年凈利潤必須滿足以下條件: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經審計的凈利潤(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分別不低于人民幣1600萬元、2800萬元、4000萬元。
顯然,過去三年時間,靈動飛揚均未實現業績承諾。中原內配披露,目前雙方同意將嚴格按照《投資協議》有關約定進行現金補償。
這背后的原因,除了360環視產品市場競爭激烈,導致價格逐年下滑之外,整體中國汽車市場銷量持續低迷也有很大的關系。
2018年,中國乘用車市場出現28年來首次下滑,廣義乘用車產量和銷量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4.2%和2.8%,狹義乘用車產量和銷量同比下降5%和5.8%,汽車零部件企業普遍業績承壓。
以幾家上市公司為例,華陽集團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951.13萬元,較上年同期下降93.03%。主要原因就是汽車電子產品年度價格下降,導致2018年度汽車電子板塊銷售收入和當期凈利潤有較大幅度下降。同時,國內乘用車市場增速放緩、部分新車型項目延遲或投產后銷量未達預期。
德賽西威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也同比下降32.50%,主要原因同樣是中國汽車市場銷量下降,公司部分配套車型銷量下降。
而蘇州智華的控股股東啟迪國際發布的2018年度報告顯示,去年ADAS業務毛利率從上一年的32%下滑至11.9%。蘇州智華去年營收3.28億港元,較上年增長228%,但年度虧損179.17萬港元,同比上年增加50%。
顯然,整體市場大環境持續低迷讓很多企業難上加難,一方面要應對終端車型銷量下滑、價格競爭持續;另一方面又必須持續投入研發保證競爭力。
目前,部分后裝廠商在原有的環視基礎上,開放出毫米波或者超聲波的一些功能接口,然后采購相應廠商的傳感器,進行簡單調試,即宣稱擁有ADAS能力。
后裝市場本身更是魚目混雜,以環視為例,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不等。主要差異在于攝像頭品質、圖像的畸變處理和拼接。
而前裝市場,門檻較高,且主機廠對于成本控制極為嚴格,對于很多國內供應商來說,本身就已經菲薄的開發費,如果再碰上銷量不達預期的車型,經營業績的壓力和不確定性可想而知。
現在,距離中原內配給到靈動飛揚的6月30日“期限”已經剩下不到2個月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