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集團宣布新的組織架構調整和人事任命,小米掌門人雷軍兼任中國區總裁,小米聯合創始人、原中國區總裁王川則掌舵新成立的大家電事業部。
去年12月,小米集團正式將原銷售與服務部改組為中國區,意在進一步加強中國區的市場投入,加強與產品部門的協同,持續加碼國內市場。而隨著此次雷軍掛帥,未來中國區的地位將進一步提升,獲得更多資源和人力傾斜。
正如一枚硬幣有正反兩面,小米中國區調整的動力來自于自身面臨的巨大壓力,由一把手親自操盤,重視程度可見一斑,與3年前雷軍接替周光平主抓小米手機研發和供應鏈的情形如出一轍,意味著他重回一線,將努力帶領團隊在中國區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進入2019年,小米提出了未來5年“手機+AIoT”的雙引擎戰略。由于早在2017年11月小米就已成為全球最大的IoT平臺,因此其發力AIoT擁有天然優勢,進展相對順利。反觀小米核心業務,也是傳統起家業務的手機并不給力,根基不穩是雷軍所不能忍的。
市場研究機構Trustdata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Q1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最高的品牌是OPPO,市場占比為21.5%,vivo緊隨其后,占比為21.4%,華為以21%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三。第四名至第六名依次是榮耀、蘋果和小米,占比分別為11.4%、8.9%和8.6%,其他品牌共獲取7.2%的市場份額。
不可否認,國內手機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但小米市場份額低于10%、只排第六,這一成績并不理想,也很難讓雷軍滿意。依稀記得2017年9月,他在小米全球核心供應商大會上放出豪言,“兩年半時間,重回中國第一”。如今,1年半過去,小米在國內市場的表現與當初目標似乎越來越遠,而距離承諾兌現僅剩1年,時間緊任務重。
在此背景下,雷軍真的著急了,通過兼任中國區總裁這一舉動,以彰顯自己對中國區的高度重視,以及拼命突圍的堅定決心。這意味著,他將親自下場來指揮小米與華為、榮耀、OV等勁敵廝殺,調動所能調動的各種資源奮起直追,不惜一切代價。可以預見的是,未來1年小米將拼盡全力打一場硬仗,只許勝不許敗。
在我看來,即便雷軍在一線督戰,小米想在接下來一年內翻過“五座大山”,如愿問鼎國內第一,我認為難度極大、可能性極低。要知道,國內前三OPPO、vivo、華為個個實力強勁且野心勃勃,小米想要戰勝任何一個都異常困難,更何況一挑三。
不得不說,小米想要在手機行業血海中獨占鰲頭談何容易,巨大挑戰將壓得雷軍喘不過氣來。因此,我對未來1年小米重回國內第一持悲觀態度。
退一步講,即便到時候小米未能如愿成為國內第一(是大概率事件),我估計雷軍也不會太在意外界看法。一方面,他作為一個成熟的企業家,理應對打臉一事看得比較淡;另一方面,手機行業大環境增速放緩,小米也已發展到一定規模,他意識到小米不可能突飛猛進,應該對未來增長保持充足耐心,這是一場馬拉松長跑,急是急不來的。
或許,雷軍也清楚地知道,未來1年小米重回國內第一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打臉就打臉,只要小米中國區一直在穩中求進就好,這是他所看重的。因此,接下來雷軍治下的小米將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向前邁進,取得重大突破的可能性很低,無法迎頭趕上,但起碼行業排名會有所上升,差一點劍指第五,好一點保四爭三,并借此來提振團隊士氣。
在我看來,經過不懈努力,雷軍帶領小米中國區摘得第四或第五甚至躋身前三問題不大,因為此前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能小米扭轉頹勢。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雷軍曾親自主抓手機部,以創新、品質和交付為抓手,使得小米迅速從低谷走出,重回高速增長。
一言以蔽之,無論是全力沖刺國內第一還是努力尋求進步,未來1年小米中國區的日子都注定不會輕松,而雷軍首當其沖將面臨巨大壓力和挑戰,且行且珍惜。
作者:龔進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