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5G,除了正面宣傳也有一些負面評價,我認為5G還是會很成功的,但是會有一點小遺憾,這個遺憾會在6G時代解決,6G肯定會成為革命性的一代移動通信技術,它與前面5代通信技術大不相同?!睎|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洪偉在2019年世界半導體大會智慧物聯網無線通訊論壇上如是說。
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洪偉
對于5G的“小遺憾”,洪偉教授指出,隨著數字波束形成技術的發展,5G毫米波通信、毫米波與太赫茲射電天文、毫米波車載雷達、毫米波與太赫茲成像等技術逐漸開始融合。毫米波與太赫茲應用系統向一個共同的方向演進,即大規模數字多波束陣。而該技術將帶來需要實時處理的海量數據等問題。5G還不能充分應用此技術,應用的是過渡技術,這便對容量產生了約束,只能發揮該技術百分之二三十的能效,而此瓶頸也許要到10年以后在第六代移動通信中得到解決。
據介紹,東南大學毫米波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微波毫米波與太赫茲集成電路研究已近20年。在國家973項目的支持下率先將我國CMOS模擬集成電路帶入毫米波與太赫茲頻段。其CMOS、SiGe、GaAs、GaN毫米波與太赫茲芯片在國內處于前沿水平,例如77GHz 3T4R毫米波車載雷達芯片性能與國際產品相當,在功耗、相噪和溫度適應性(-40~125攝氏度全溫范圍工作)方面占優勢。
關于6G會成為革命性的一代移動通信技術,洪偉教授表示,地球上海洋與陸地所占的比例大約為7:3,而1G到5G都是圍繞陸地通信在做的,而且還有一些沙漠、原始森林等地方沒有覆蓋到,僅覆蓋地球表面的約20%,基本是一個沿地球陸地表面的2D網。而6G與此不同,它將成百上千甚至上萬的中低軌衛星與陸地的網絡打通,6G升級成為3D網絡,實現了空地一體化,做到真正的全“球”覆蓋,這樣的網絡才可真正實現萬物互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