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創始人郭臺銘(Terry Guo)以73億美元的身份辭去全球最大電子制造商的董事長職務,以便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
僅用兩個月時間,郭臺銘宣布正式交班。鴻海迅速成立由9位高管組成的經營委員會,并確立新繼承者。富士康半導體部門主管劉揚偉將接替郭臺銘擔任董事長。工業互聯網負責人李杰為副董事長。富士康否認了媒體有關其計劃將生產從中國轉移出去的報道。富士康在中國雇傭了100多萬人組裝蘋果(Apple) iPhone和iPad等電子設備。
Terry Guo
本月早些時候,富士康在臺灣舉行了一場罕見的公開活動,討論沒有郭臺銘參與的未來。郭臺銘自1974年創建富士康以來一直是該公司的幕后推手,最初為黑白電視機生產塑料旋鈕。今天的富士康是一家全球性的公司,生產從連接器到液晶顯示器和半導體的各種產品。該公司最大的客戶蘋果(Apple)約占公司產量的一半。
瑞穗分析師Yasuo Nakane表示,新管理團隊中有一個人明顯缺席,那就是夏普總裁Jeng-wu Tai。
根據Nakane的說法,在富士康于2016年以35億美元收購該公司之后,Tai是使夏普獲利的關鍵人物之一。 夏普將繼續受到郭臺銘的整體控制,這表明富士康的創始人仍將是電子行業的參與者。
更鋒利的焦點
在本月早些時候的公告中,新管理層概述了公司的中長期業務計劃,其中包括關注物聯網,人工智能,5G設備和8K電視產品。 新的管理團隊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提高利潤率,近幾年隨著蘋果業務的衰退,利潤率大幅下降。
“至少到2020年,環境將依然艱難,”Nakane在給EE Times的一份電子郵件中說。盡管該公司已開始提供更多關于產品和戰略的信息,但仍有許多問題沒有得到解答。
到目前為止,該公司因缺乏透明度而知名。與往常一樣,富士康沒有回應《EE Times》要求其詳細置評的請求。
據瑞穗集團的Nakane表示,關鍵問題在于郭臺銘將如何參與公司業務,以及該集團是否將繼續作為合同制造商,還是轉向以自有品牌提供服務、軟件或產品。此外,該公司、其合并子公司和未合并子公司將如何在戰略和業務發展方面相互聯系,仍有待觀察。
鴻海從一個小小的模具廠起家,從電視機模具開始,后來做電腦連接器,再接著做PC和手機部件,再到最后成為所謂6C產品的代工廠,最近的轉型是從代工做到工業互聯網。一次次順著產業鏈往上爬。優秀的企業家,狐貍般的嗅覺和靈敏的轉身是基本素質。郭臺銘不例外。
新團隊交給經營委員會九人小組,不過,該委員會不會參與整個集團的事務,包括液晶顯示器制造商夏普(Sharp)和群創電子(Innolux)等未合并的子公司,以及諾基亞/HMD的智能手機業務。諾基亞/HMD仍在郭臺銘(Terry Gou)的控制之下。富士康目前正通過入股諾基亞手機品牌背后的芬蘭公司HMD,生產自己的手機。富士康子公司富士康移動(FIH Mobile)擁有HMD 6%的股份,并生產其芬蘭合作伙伴設計的手機。
郭臺銘繼續控制夏普和諾基亞相關業務,突顯出他有意成為電子品牌的長期參與者。通過放棄富士康為蘋果服務的合同制造部門的控制權,郭臺銘可能準備在未來更多地專注于打造富士康自己的品牌。
此舉將追隨宏碁(Acer)和華碩(Asus)等其它臺灣企業的腳步。多年前,為了避免與戴爾(Dell)和惠普(HP)等客戶展開直接競爭,宏碁和華碩將合同制造和品牌業務拆分。
中美貿易戰
富士康(Foxconn)是全球供應鏈上面臨中美貿易戰交叉火力的企業之一。該公司表示,它意識到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帶來的風險,并準備適應商業環境迅速變化。
瑞穗的Nakane表示,該公司似乎有信心根據客戶需求迅速轉移工廠。他估計富士康75%的制造業都在中國。
在公告中,該公司展示了該集團一直在努力準備轉向5G和8K的產品和技術。 這些產品包括8K電視/電子黑板,服務器機架,5G小型電池(BBU + RRU)和半導體,如CMOS傳感器,LCD驅動器,8K電視SoC和基于ARM的SoC。
富士康的目標是通過利用與制造業相關的大數據來提高盈利能力。該公司還采用基于其專有技術的工廠自動化。該公司在中國雇傭的數百萬工人可能會逐漸被富士康制造的機器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