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道即巔峰”在娛樂圈是對那些一炮而紅,隨即泯與眾人藝人的惋惜之語,用在平板電腦的發展軌跡中似乎也很貼切。
據IDC 發布的2019 Q2全球平板電腦市場的報告顯示,2019 Q2總出貨量為3220萬臺,同比下滑5%,這已是全球平板電腦市場連續第18個季度下滑。Q2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前五名廠商分別為蘋果、三星、華為、亞馬遜與聯想。其中蘋果出貨量1230萬臺,占到市場份額38.1%,同比增長6.1%。
相比幾年前,在地鐵里、辦公室里甚至公共場所,常常看到抱著超大的平板電腦沉迷其中的玩家。如今在大部分場合,已很少看到平板電腦的身影。作為智能手機和筆記本的中間形態,受手機屏幕越來越大,以及超薄筆記本興起的沖擊,平板電腦成為一種非常雞肋的存在。
不過,平板電腦所具備的更大屏幕、便攜性、豐富的擴展配件(軟鍵盤、觸摸筆、藍牙鼠標)等優勢,也為它帶來了很多潛在的可能。雖然在平板電腦這個賽道,谷歌離場;但蘋果、三星、華為等品牌近些年一直在推新款。
即將到來的9月,蘋果旗下搭載最新iPadOS系統的新iPad將面世,“出道即巔峰”的平板電腦還有第二春嗎?
像“手機”還是像“電腦”?
平板電腦與智能手機的興起過程類似,但都通過蘋果而掀起普及的潮流。在庫克今年6月推出iPadOS系統之前,ipad與iPhone一樣同樣使用的是iOS系統。作為平板電腦另一大陣營,三星、華為、聯想等平板也都是基于安卓系統。直至如今,平板電腦更多的時候也就像一個“大號”的手機。
自2015年起,平板電腦出貨量出現衰落,而這一跌勢一直延續到今天。IDC數據顯示,整個2015年度,平板電腦的銷量為2.068億臺,較2014年的2.301億臺下跌了10.1%。預計2018年全球平板電腦出貨量在 1.834 億部上下,而且2019年的第一第二季度仍在緩慢下滑。
來源:IDC智能手機市場預測報告
回溯2014年發生過兩件大事,這一年在庫克領導下的蘋果推出了iPhone 6 Plus,正式宣告了從4英寸屏幕,進軍5.5英寸的大屏時代。這一年,還是4G商用進程全面啟動的一年。從這一年開始,大屏漸漸成為市場主流。根據2017年IDC發布的智能手機市場預測報告顯示,5英寸及以下的屏幕占比從2015年不斷縮小,來自智能手機大屏化的沖擊,和手機同源的平板電腦對用戶的吸引力也就逐年下降。
蘋果正試圖打破iPad尷尬的生存處境,隨著iPhone的屏幕尺寸越來越大(傳聞今年將推出6.7英寸屏幕),iPad被迫迎來自我革命。即將在9月推出的新iPad將有以下三大主要變化,主要目標就是同手機形成差異化,向電腦化進行升級:
首先,屏幕變得更大;據產業鏈最新消息稱,新一代平價版iPad,屏幕或將從9.7英寸升級至10.2英寸。2018新款iPad Pro屏幕尺寸已經達到12.9英寸,相信不會在擴充。更大的屏幕,讓iPad在尺寸上無限接近13英寸大小起步的MacBook。
其次,全新的iPadOS系統; iPadOS是基于iOS 13進化而來,專門為大屏使用進行UI改進與功能升級。例如對分屏應用進行升級,即支持多個應用的分屏,而且同一個應用也可以進行分屏操作。電腦與手機最大的區別就在能否多任務操作,iPadOS帶來的諸多變化匯總成一條就是:讓iPad更像電腦。
最后,加入了對鼠標的支持;iPadOS已支持鼠標輸入,不過是作為AssistiveTouch(輔助功能中的輔助觸控,俗稱“小白點”)選項中出現。鼠標輸入適用于連接到iPad Lightning或USB-C端口的USB鼠標。鼠標光標類似于其他輔助觸摸輸入選項,模擬界面上的手指出現。
蘋果CEO庫克口中一直將蘋果iPad Pro(頂配版)產品稱作的“生產力工具”,2010年喬布斯首次發布iPad之時,聲稱這是一臺神奇的設備,能成為你的教育工具。從教育工具到生產力工具,標志著iPad正在變重。畢竟,相比于做做筆記、看看視頻、練習題、玩玩游戲的教育功能。現在iPad加上了觸控筆、鍵盤和鼠標,強調的文檔編輯、PPT制作、專業繪圖、Photoshop CC for iPad、平面設計、 AR 功能、3D建模等等,如蘋果營銷總監菲爾·席勒(Phil Schiller)所說,他相信iPad Pro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為Mac的補充和替代品。
新版iPad與iPadOS還有很多新的功能加入,進一步強化生產力的基因。從今年新款iPad與iPadOS所帶來的三個大變化來看,未來的iPad將全面向電腦的方向上進化。作為從2014年就開始緩慢下跌的產品,電腦化能夠拯救平板電腦嗎?至少在微軟的Surface身上被證明不可行。
Surface會步WP后塵嗎?
移動互聯網時代微軟有一個偉大的夢,作為PC系統的統治者,面對iOS、安卓兩大手機系統的沖擊,微軟想要消磨不同終端之間的隔閡,推出一個可以“通用”的系統。最初也推出過單獨為智能手機開發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甚至不惜綁上諾基亞這頭巨獸開始這起“偉大”的實驗。自2015年放棄Windows Phone,發布跨平臺的系統Windows 10之后,微軟就致力于打造一個可以同時兼顧多終端平臺的新一代操作系統。
諾基亞曾經2G時代手機里的王者,因被微軟收購綁上Windows Phone的戰船,最終以不到1%市場占比的下場被市場淘汰。最終微軟不得不將花大價錢買來的諾基亞賣掉,WP這場“夢”,成為微軟與諾基亞兩敗俱傷的一次攜手合作。
相比在手機系統生態上的建設,本來就是PC王者的微軟,推出的Surface無疑將笑傲平板電腦市場。
拋開已經停產的Surface RT,Surface系列設備都采用英特爾芯片,這一特質,促使Surface直接使用Windows操作系統,同真正的“電腦”無限接近。
但就像Windows Phone手機一樣,在平板電腦中Surface系列占比一直不高,在IDC統計的數據里,前者只能歸到ALL Others( 其他品牌)之中,不過2018年Q3有具體數據,微軟Surface出貨量達31.6萬臺,相比每季度三千萬左右的平板電腦銷量,占比也就1%上下浮動。一方面使用英特爾系統,一方面是與PC無異的Windows系統加持,為何Surface系列沒能在手機化的iOS 、安卓兩大陣營的平板電腦更受歡迎呢?
超薄筆記本的流行:隨著技術進步,筆記本體積可以做的越來越輕巧,超薄型筆記本以其外觀小巧、重量超輕、攜帶方便的特點,正在成為消費者追捧的對象。自Windows 8之后,雖然微軟將移動化、觸屏操作等適配上對Windows系統進行了持續的升級。可大部分軟件仍然是“原始”形態的臺式電腦與筆記本使用起來更舒服,即使買了Surface也需要配備一個可拆卸鍵盤使用才會更方便。
超薄筆記本顯然是比買Surface更好的選擇,相比于后者的窘境,前者成為PC增長的重要引擎。IDC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市場大眾輕薄高性能筆記本占比為13%,到2022年,將有38%的筆記本電腦市場被大眾輕薄高性能產品占據。18年底,微軟干脆推出了不可拆卸鍵盤的SurfaceLaptop系列,在IDC對平板電腦的統計中,這款不可拆卸本并沒有列入其中。可見,微軟本身也認可了超薄筆記本的分流,平板形態的Surface未能大火,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Windows系統觸屏短板:2013年和2017年谷歌先后推出基于自研系統Chrome OS的筆記本Chromebook Pixel與Pixelbook。7月據外媒9TO5Google 報道,一款代號為Atlas的谷歌新款筆記本被曝光。谷歌意圖通過采用在線應用替換傳統本地應用的辦法來實現對Windows的替代,可這種方式導致其生態能提供的應用同前者相差太多,幾無成功的機會。
在傳統電腦系統上Windows是當之無愧的王者,可在移動化終端的適配上,就觸及到了Windows的短板。以常用的辦公軟件為例,WORD、EXCEL、POWERPOINT、ACCESS等在觸屏支持上并沒有達到完美的級別。在有了超薄筆記本作為替代品后,Surface的吸引力也就小了很多,因為搭配一個拆卸鍵盤后,后者的便利性甚至還不如前者。
性價比不高:體積小意味著電池也小,高性能也意味著耗電量。同樣,在電子配件上性能相同的同時,越小一般也就越貴。這些硬件上的邏輯,也讓Surface在綜合性價比上同超薄筆記本差上一大截,相同配置下,聯想、華碩等品牌筆記本價格大多數會更低一些。另外,體積變小造成外接口被“縮水”、用戶經常吐槽使用時間只有4-5個小時、以及黑屏的問題,這些都成為Surface吸引力不足的原因。
雖然入門版的Surface也下探到了二千多元,可要配齊觸控筆、拆卸鍵盤、鼠標等配件,還是超薄筆記本買起來更劃算。
總結起來說,Surface同PC使用同樣的操作系統,導致缺乏作為平板電腦的一些亮點,如果只是一個可以拆卸鍵盤后拿起來用的筆記本,似乎吸引力也就大打折扣。
畢竟,Windows二十余年的PC積累,導致其在同移動時代的觸控操作適配起來多少有些滯后。今年iPad的向電腦化,或許也是參考了Surface的失敗,iPadOS仍然是基于iOS 手機操作系統,在保留觸控性、移動性的特點之上,通過加入分屏操作,發揮平板電腦“大屏幕”的特性,在結合移動化和辦公之間,還是看好iPad的未來。
無主的安卓平板電腦
若從市場占比來看,安卓系統平板電腦雖然不像智能手機一樣占據八成這樣嚇人的比例,仍然能夠同iPad形成拉鋸戰。但安卓平板電腦最大的隱患是谷歌對全面發力平板市場的意愿似乎不大,并沒有對平板電腦推出獨立系統的任何跡象,致使安卓平板電腦成為“擴大”的手機。在蘋果、微軟不斷讓平板電腦從手機向電腦方向傾斜時,這并不是好消息。
今年6月21日,谷歌發言人宣布,該公司將正式放棄平板電腦業務,并取消兩款尚未對外宣布的設備。
來源:IDC 2019Q2平板電腦統計數據
根據IDC發布的2019 Q2平板電腦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平板電腦市場前五名的廠商分別為蘋果、三星、華為、亞馬遜與聯想。其中,三星、華為、聯想平板電腦大多數都是采用安卓系統,其中三星則以490萬出貨量,15.2%的份額名列第二,同比下滑3.1%。第三名是華為,出貨量330萬臺, 市場份額10.3%。至于第五名的聯想,出貨量190萬臺,市場份額5.8%,同比下降6.9%。
數據中可見,安卓陣營的平板電腦出貨量都出現下滑趨勢。
相比于iPad、Surface近兩年一直強調在娛樂之外,它們的辦公生產力上的優勢。由于谷歌對平板電腦的興趣不足,導致安卓陣營的平板電腦玩家只能自己對其進行一定的優化,很難從系統底層讓平板電腦得到質的提升。因此,娛樂功能仍然是安卓系平板的主攻方向,這在平板電腦越來越強調辦公、創作等方向上的突破而言不是好事情。
應用層面短板,安卓平板和蘋果iPad 的最大的差距,就在于生態。雖然兩者在手機應用生態上各有千秋,安卓甚至在某些方面略高一籌。但iPhone從第一代iPad開始,就有意通過appstore作為關口,讓應用開發商想要分食平板用戶這塊蛋糕,必須開發HD版本應用。安卓由于是開放生態,對于應用在平板上的適配就寬松的多。
這導致,安卓上的應用高級點的對平板電腦進行了深度的“革新”。差一點的只是簡陋的進行適配,最糟糕的只是在尺寸上把手機APP給拉大。相比于iPad軟件生態如今足以應付基本辦公,相比在辦公上本來就是強項的Surface,基于安卓系統的平板電腦根本不夠看,小米平板從2014年推出,中間一度在小米商城進行下架,直至2018年6月25日小米平板4才算正式發布,足見其地位的尷尬。
三星旗艦平板也在向辦公方面進化,一方面將DeX(電子交換器)引入旗下平板電腦,Tab S4無需連接到擴展塢也能支持DeX模式,讓平板電腦秒變PC,主打多任務、高效率。一方面在CPU、屏幕、音響、觸控筆等硬件方面發力。在能力范圍之內,盡量提升安卓系統在平板電腦上的辦公能力。
華為平板M6系列(包括10.8英寸版和8.4英寸版)則通過采用2560*1600分辨率2K屏,旗艦級麒麟980芯片加持、支持磁吸鍵盤和M-pen lite手寫筆。另一方面,內置了“電腦模式”(支持一鍵切換),通過優化讓安卓操作系統上以桌面電腦系統的熟悉方式呈現(多任務窗口、文件夾、WPS、瀏覽器、郵件箱等)。由于界面接近電腦系統,讓用戶可以更好的上手進行辦公。
只有三星、華為、聯想少數幾家企業來完善安卓在平板電腦上的應用生態短板,顯然是杯水車薪。
雖然,廉價優勢讓安卓平板仍然能夠搶占一部分市場。以及部分用戶購買平板只是簡單地解決影音娛樂需求,因此也給予安卓陣營平板電腦一定的生存空間。可一直以來安卓平板電腦在整個市場占比難以勝過蘋果一家,就足以說明其本身存在非常多的問題。
當手機越來越大時,甚至折疊手機也即將從概念走向現實。作為曾經電腦與手機中間形態的產物,平板電腦將開啟遠離手機化,向著具備移動性、觸控特性的PC進行轉變。
5G時代,大屏幕的優勢又將進一步被擴大,對于平板電腦未來而言是個好事。但是,平板電腦必須脫離手機化,只有在影音娛樂之外,在辦公領域能夠實現突破,才能真正的體現自身價值。就像亞馬遜從電子書領域切入平板電腦獲得極高的市場占比,如何在手機和PC霸占移動場景和辦公場景的情況下,找對適合自己的應用場景,才是平板電腦想要第二春最該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