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IBM提出將物聯網技術充分應用到醫療領域,建立以病患為中心的服務和信息管理新體系,旨在提升健康水平、降低醫療開銷及提高醫療護理效率,并首次提出“智慧醫療的概念”。隨著互聯網和醫療行業的飛速發展,智慧醫院的概念已應用到診斷科學、臨床創新、共享協作、醫療信息互聯。
智慧醫院的應用是基于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先進的信息通信技術,以病患為中心將醫護人員、醫療設備及醫療機構連接起來,形成醫療信息溝通的信息化系統平臺,通過豐富的智能醫療器械、智能醫療應用、智能醫療平臺等,實現在支付、診斷、治療及衛生管理等各個環節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自動化和移動化,為患者提供高質量醫療服務,解決居民看病難、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
未來智慧醫療的建設將得益于5GGbps的速率、5ms-30ms的低時延和移動性、大數據分析的平臺能力等,讓人們享受便利及時的醫療服務同時,滿足未來醫療的新需求,如智慧導診、智慧病房、智慧手術室、遠程門診、遠程急救等。充分利用5GMEC的MEC能力,提供低時延、實時計算的醫療邊緣云服務。
2019年被稱為5G醫療健康產業商業化的元年,資本市場對于5G醫療的投資充滿熱情,據火石創造研究院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智慧醫療市場規模已經超過800億元。單在6月份,我國智慧醫療領域便有11個融資項目,其中7個項目已經披露融資金額,合計融資金額為10.19億元。
今年,5G在醫療領域開創了多個第一次。如2019年3月,中國移動、北京解放軍總醫院和三亞解放軍總醫院聯合操作完成第一次5G開顱手術;同月,中國移動、鄭大一附院、華為、諾基亞聯合推出第一個5G智慧醫療實驗網;2019年4月浙大二院首次推出第一臺5G急救車。除了開創多個第一次,我國醫院對于5G智慧醫療的應用重視空前。2019年上半年,我國已有37家醫院與三大網絡運營商達成合作,共同探索5G技術在智慧醫療領域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