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醫改的推進,國家針對醫院陸續出臺了互聯互通測評、智慧服務評級等政策。與此同時,更多老百姓希望通過高效、便捷的方式從醫院獲取優質的醫療服務,這些需求亦不斷反饋到醫院。跨系統、跨機構、跨區域互通互聯和信息共享成為醫院高水平、高質量信息化建設的大趨勢。
在第25屆中國醫院信息網絡大會(CHIMA 2021)騰訊醫療健康專題衛星會上,騰訊醫健服務中心總經理黃文財指出,“騰訊專注于構建通用、便捷、安全的微信電子健康卡開放平臺,為醫院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搭建基于電子健康卡的高速公路,通過基礎能力的輸出,連接生態,面向醫院提供創新服務應用,提升醫院整體智慧服務、智慧醫療和智慧管理能力。”
我國也在這場數字化浪潮中持續發力。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助力下,“云大物移智”已經深度應用于醫療領域,為數字化時代的來臨打下了良好基礎。政策方面,在最新“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中,國家對“健康中國”“數字中國”做出了戰略布局,這也意味著智慧健康數字建設有了方向和保障。據統計,2015-2019年間,我國智慧醫療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8.3%,預計到2025年中國智慧醫療市場規模將突破5000億元。
在本次CHIMA之上,易聯眾、阿里云等企業對縣域醫共體這一解決方案進行了深入探討,易聯眾曾圍繞健康中國戰略,逐步建立起以健康為中心的,從“治已病”到“治未病”轉變的緊密型醫共體健康管護組織,構建起從疾病預防、醫療救治、健康管理“三位一體”的健康服務體系。
“在醫院信息化升級的過程中,電子健康卡可作為院內眾多業務系統的索引,成為醫院內部的‘小基建’,亦可進一步和基層衛生健康管理機構、家庭醫生的連通,實現醫院的智慧管理。" 黃文財表示,院內醫療數據的互聯互通,有助于提升醫院精細化管理水平。在院外,通過電子健康卡居民健康檔案共享,術后的患者可將服藥情況、身體效果實時反饋給醫生,醫院也可以對患者進行分級診療引導,從而有效優化了醫療資源配置。
中國醫院協會信息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王才有主任,為本次論壇進行開幕致辭。他從互聯網如何在醫療健康領域做的更好出發,表達了對阿里在互聯網創新上的肯定,并希望阿里繼續將這種創新精神帶入醫療健康領域的發展中。在演講中,王才有表示,阿里云在消費互聯網和支付上的創新與發展,確實是給老百姓帶來了很多的好處,并希望醫療有一天能夠利用阿里的技術和創新精神實現新的突破。
建設完成后,居民的就診體驗將迎來極大改變。簡而言之,居民到醫院就診時,醫生可以查看到該居民在各個醫療衛生機構的就診記錄、就醫信息,以及健康管理信息,為醫生的正確診斷提供充分的循證依據;居民在家中的飲食、作息、運動、用藥提醒等都會有一個智能助理進行提醒、干預、指導。總的來說,未來的就醫將不僅僅是看病,更重要的是全面的健康管理。不過,醫共體的建設也并非一帆風順。在阿里云舉辦的智慧健康數字發展論壇·區域智慧醫療建設分論壇中,河北省智庫(衛生健康)首席專家執行主任席彪表示:從目前來看,縣域緊密性醫共體建設推進還是比較緩慢,底層能力提升也比較慢,這是因為基層的信息化基礎設施還是比較缺乏,要建設更好的縣域醫共體需要大數據、智慧醫療的支撐,而要使得這些技術好好利用起來,需要基層醫療加速信息化基礎建設。
展望未來,北方健康將以“數領產業未來,智繪健康中國”為己任,在各級政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與各股東方、合作伙伴通力合作,共同打造融合“政、產、學、研、金、服、用”的健康醫療大數據產業生態,力爭早日將北方中心建設成為大數據匯聚高地、智慧醫療高地、創新創業高地、醫教研用協同高地、產業發展集聚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