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識碼: A
DOI:10.16157/j.issn.0258-7998.191104
中文引用格式: 李昆侖,李凱,朱雪田. 基于QoS流的5G定制化網絡實現與應用[J].電子技術應用,2019,45(12):29-33.
英文引用格式: Li Kunlun,Li Kai,Zhu Xuetian. Implement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5G customized network based on the QoS flow[J].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ique,2019,45(12):29-33.
0 引言
各種行業應用的迅猛發展,對移動網絡的傳輸質量也呈現出多種個性化需求。傳統3/4G網絡提供統一時延、速率的服務方式很難滿足定制化需求,隨著5G獨立組網(StandAlone,SA)的發展,在協議數據單元(Protocol Data Unit,PDU)會話中,基于服務質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流ID(QoS Flow ID,QFI)進行最精細的、區分用戶業務流粒度的、能夠提供具備服務等級協議(Service-Level,SLA)的服務質量保障能力的實現與應用,對比傳統“大鍋飯”式的網絡服務,為5G客戶提供了可定制化的網絡服務,在滿足客戶需求的同時,也打破了流量的單一計費模式,將大量的小流量、高價值的業務引入了專有承載的快車道,提升了這部分流量原有價值的同時,也為運營商提供了流量差異化經營的能力。本文重點討論基于QoS流的5G定制化網絡實現方案及典型的業務應用場景。
1 移動網QoS技術發展歷程
QoS即業務質量,是指對于特定的業務需求制定的服務質量標準,在數據IP世界里,QoS是提供基于流量優先級業務的基本要素。自從3G網絡之后,無線數據業務將越來越多地被應用,隨著4G網絡的成熟和5G網絡的商用,QoS已經成為高速數據業務使用感知的保障。
1.1 QoS的演進
R99及以后版本的設備開始支持QoS,在R99中,引入了通用分組無線服務技術(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GPRS)支持節點(Serving GPRS Support Node,SGSN)、網關GPRS支持節點(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GGSN)和移動站(Mobile Station,MS),SGSN和基站子系統(Base Station Subsystem,BSS)之間進行QoS協商,并通過在核心網的傳輸控制和BSS的無線資源分配最終實現了QoS保障,如圖1所示。R4允許為上下行鏈路分別設置QoS。R5版本開始引入的IP多媒體業務子系統(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用多協議標簽交換(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來保證控制數據和用戶數據的傳輸質量,提供一個承載、會話和服務分離的分層機制來保證QoS。
3GPP標準規范中主要定義了4種QoS業務類型:(1)Conversational Class:實時會話,R99不支持,如基于IP的語音傳輸(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是當前非常熱門的話題;(2)Streaming Class:流業務,如Video;(3)Interactive Class:交互式業務,包括傳統的Internet應用,如Web瀏覽;(4)Background class:背景業務,如E-mail下載、短信服務(Short Message Service,SMS)或文件傳輸協議(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下載。其他類型都可作為Best effort flow業務處理。
在3G網絡建設中,主要使用DiffServ模型和MPLS技術來保證核心網的QoS,DiffServ模型被認為是解決IP骨干網QoS問題最有效的技術,MPLS已被公認為IP骨干網的最佳組網技術,服務質量通過在GGSN/SGSN和無線網絡控制器(Radio Network Controller,RNC)中支持DiffServ及MPLS來提供給基于IP的3G核心網。在3G網絡邊界,GGSN必須執行3G網絡QoS參數和鄰近IP網絡QoS參數之間的映射。采用在代理呼叫會話控制功能(Proxy Call Session Control Function,PCSCF)/策略控制功能(Policy Control Function,PCF)和GGSN引入策略控制機制來使在傳輸層終端用戶需要的QoS和會話層批準的QoS達到同步。
1.2 4G時代的QoS發展
4G系統在接入網絡結構上進行了扁平化設計,4G的QoS結構相比3G的QoS也進行了簡化, 同時也做了不少增強和改進。如:由于希望更好地實現用戶的“永遠在線”體驗, 故引入了默認承載概念;為了取消3G系統復雜的QoS協商機制,放棄了專用信道概念,采用共享信道和配備靈活的動態調度機制。
4G系統提供的端到端QoS,沿用與3G系統相似的QoS框架——分層次、分區域的QoS體系結構,即上層的QoS要求分解為下層的QoS要求和QoS屬性,下層為上層提供承載業務。QoS承載業務架構如圖2所示。
4G系統QoS控制由UE(User Equipment)、eNodeB(Evolved Node B)、AGW(Access Gateway)共同參與完成,其基本粒度是承載,即相同承載上的所有流量將獲得相同的QoS保障,不同類型的承載提供不同的QoS保障:(1)默認承載,是一種滿足默認QoS的數據和信令的用戶承載,默認承載的QoS參數可以來自于從歸屬用戶服務器(Home Subscriber Server,HSS)中獲取的簽約數據,也可以通過策略與計費規則功能(Policy and Charging Rules Function,PCRF)交互或基于本地配置;(2)專用承載,是對某些特定業務所使用的SAE承載,一般情況下專用SAE承載的QoS比默認QoS的要求高,專用承載的QoS參數總是由分組核心網分配;(3)保證比特率(Guaranteed Bit Rate,GBR)承載,與GBR承載相關的專用網絡資源,該承載在比特速率上要求能夠保證不變;(4)Non-GBR承載,與GBR承載相反,網絡資源不能永久分配給某個承載,即不能保證該承載的比特速率不變。
4G網絡引入了PCRF網元[1],利用Rx接口實現了用戶業務級的QoS能力開放。目前有些運營商已經嘗試利用這種方式建立QoS業務應用的To B合作模式,為有業務保障需求的應用提供高等級QCI或專有承載服務,在實際應用中具備大幅降低用戶卡頓和時延的能力。
2 QoS技術在5G網絡的發展
4G QoS技術盡管效果明顯,但管理顆粒度較粗,承載建立信令開銷大,無法跟蹤數據流QoS需求的變化,所以不能滿足5G眾多新應用對QoS多樣化的要求。為此,5G系統引入兩級QoS映射,核心網取消承載概念,基于流QoS管控更為精細,無線接入網(Radio Access Network,RAN)側決定流→RAN側承載的映射,給RAN側以更大自由度。GW的非接入層(Non-Access-Stratum,NAS)將多個有相同QoS需求的IP流映射到同一個QoS流;gNB將QoS流映射到數據無線承載(Data Radio Bearer,DRB),使無線側NR(New Radio)適配QoS需求;RAN側有一定自由度,如gNB可將QoS流轉換成DRB;下行映射屬于網絡實現;上行映射基于Reflective QoS或無線資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配置。
5G QoS模型基于QoS流,如圖3所示。5G QoS模型支持GBR的QoS流和Non-GBR的QoS流,5G QoS模型還支持反射QoS。QoS流是PDU會話中最精細的QoS區分粒度,在由NG-RAN(Next Generation Radio Access Networks)與5GC(5G Core Network)組成的5G系統中,一個QFI用于標識一條QoS流;PDU會話貫穿于無線承載與用戶面NG-U接口中,PDU會話中具有相同QFI的用戶平面數據會獲得相同的轉發處理(如:相同的調度和相同的準入門限等)。QFI在一個PDU會話內要唯一,也就是說一個PDU會話可以有多條(最多64條)QoS流,但每條QoS流的QFI都不同(取值范圍為0~63),UE兩條PDU會話的QFI可能會重復,如圖4所示。QFI可以動態配置或等于5G QoS標識(5G QoS Identifier,5QI)[2]。
在5G中,一條PDU會話內要求有一條關聯默認QoS規則的QoS流,在PDU的整個生命周期內這個默認QoS流保持存在,且這個默認的QoS流要是Non-GBR QoS流。
5QI是一個標量,用于索引一個5G QoS特性,其參數包括:
(1)分配和保留優先級(Allocation and Retention Priority,ARP):ARP參數包含優先級、搶占能力、可被搶占等信息;優先級定義了UE資源請求的重要性,在系統資源受限時,ARP參數決定了一個新的QoS流是被接受還是被拒絕。ARP優先級的取值范圍是1~15,1為最高優先級。
(2)反射QoS屬性(Reflective QoS Attribute,RQA):RQA是一個可選參數,其指示了在該QoS流上的某些業務可以受到反射QoS的影響,當核心網通過信令將一個QoS流的RQA參數配給接入網時,接入網才會使能反射QoS指示(Reflective QoS Indication,RQI)在這條流的無線資源上傳輸。
(3)通知控制:對于GBR的QoS流,核心網通過該參數控制NG-RAN是否在該GBR QoS流的保證流比特率(Guaranteed Flow Bit Rate,GFBR)無法滿足時上報消息通知核心網。
(4)Flow Bit Rate:對于GBR QoS流,分為GFBR-上/下行和最大流比特率(Maximum Flow Bit Rate,MFBR)-上/下行。GFBR表示由網絡保證在平均時間窗口上向QoS流提供的比特率;MFBR將比特率限制為QoS流所期望的最高比特率。
(5)會話聚合最大比特率(per Session 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Session-AMBR):每個PDU Session都有一個Session-AMBR,Session-AMBR是用戶訂閱參數,其定義了一個PDU會話的所有Non-GBR QoS流的比特率之和的上限,Session-AMBR不適用于GBR QoS流。
(6)UE聚合最大比特率(per UE Aggregate Maximum Bit Rate,UE-AMBR):每個UE都有一個UE-AMBR,UE-AMBR定義了一個UE所有的Non-GBR QoS流比特率之和的上限,UE-AMBR不適用于GBR QoS流。
5G QoS和4G QoS的對比分析如表1所示。
3 基于QoS流的5G定制化網絡實現方案
利用SA架構下的NEF(Network Exposure Function)網元,搭建QoS能力開放平臺,通過Nnef接口接收來自AF或業務應用的QoS請求,經過平臺自身的智能邏輯處理,通過Npcf接口下發給PCF,實現對在線用戶的QoS參數配置。在這個流程下,還需要無線與核心網的設備廠商按照規劃的QoS優先級映射表。具體實現的業務流程如圖5所示。
控制面:會話管理功能(Session Management Function,SMF)確定使用QoS控制機制時,SMF發送包含服務數據流(Service Data Flow,SDF)QoS控制信息給用戶面功能(User Plane Function,UPF),發送包含QoS profile給AN(Access Network),并向UE發送對應的QoS規則。
用戶面:UPF根據SDF的QoS控制信息執行下行數據包的QoS控制和上行數據包的QoS驗證,將數據包轉發至DN(Data Network);AN根據QoS profile建立DRB或DRB與QoS流的綁定關系,進一步執行數據包的傳輸控制;UE根據QoS規則執行上行數據包的傳輸控制。
基于數據流粒度的QoS能力開放的方式具有如下優點:不占用額外的底層物理資源,可根據需要靈活變更QoS,控制粒度精細,可達到用戶/數據流粒度。但也存在如下一些缺點:同一切片內用戶對網絡資源的使用機會不均等,高等級QoS用戶可能會影響低等級用戶。
基于5G SA架構下的QoS能力提供了一些可根據業務需求進行定制化的智能解決方案,如:
場景一:根據區域內用戶數量決定是否提供該區域內的QoS能力服務。
當AF或業務應用向NEF發起QoS請求后,NEF將向接入和移動性管理功能(Access and Mobility Management Function,AMF)發起Namf_EventExposure_Subscribe請求,其攜帶的AmfEvent參數的type屬性值為"UES_IN_AREA_REPORT",immediateFlag屬性值為true,areaList屬性中包含需要監測的區域。當Namf_EventExposure_Subscribe響應或后續Namf_EventExposure_Notify服務操作中攜帶的AmfEventReport參數的numberOfUes屬性值大于某個門限值時NEF將停用該區域的QoS服務。
場景二:根據網內各網元負載決定是否停用QoS。
當AF向NEF發起QoS請求后,NEF將針對各網元依次向網絡注冊功能(Network Registration Function,NRF)發起Nnrf_NFDiscovery_Request請求,當針對任何一個網元的Nnrf_NFDiscovery_Request響應中攜帶的NFProfile參數的load屬性值大于某個門限值時將酌情考慮停用QoS服務。
4 基于QoS流的5G定制化網絡業務場景
因此,基于QoS流的5G定制化網絡適用于以下業務場景:
場景一:固定帶寬需求。針對一些超高清(Ultra High Definition,UHD)視頻流暢播放(如vCDN、云端渲染),包括高清視頻、虛擬現實、超重度游戲、增強現實等業務形態,需要提供固定速率范圍的承載,只要速率滿足需求,帶寬穩定即可。針對這類業務,可以提供專用的QoS配置模板,實現用戶速率穩定在10 Mb/s~20 Mb/s區間,如表2所示。
場景二:低時延類業務需求。提供低延時、低丟包、穩定連接的網絡服務,包括語音、視頻通話、物聯網、車聯網等工業控制類的時延敏感性業務。針對這類業務,可以提供專用的QoS配置模板,實現用戶速率最低保障為2 Mb/s,但是由于5QI提升至3,用戶時延會較低,如表3所示。
以上QoS業務配置模板可以預配置在PCF網元,并與5G用戶做一對一綁定,當用戶上線時,即可享受定制化的網絡服務;也可以通過NEF接口下發給PCF網元,并增加指定業務流的描述,針對這些指定的業務流進行定制化的專網服務。
5 結論
基于QoS流的定制化網絡概念目前還處于研究試驗階段,將隨著5G行業標準,尤其是3GPP R16標準的進一步演進和設備能力的進一步開放而日臻成熟,其必會成為運營商服務于5G多樣化行業應用的重要基礎。
參考文獻
[1] 3GPP.TS 23.203 V11.4.0,Policy and charging control architecture[S].3GPP,2011.
[2] 3GPP.TS 23.502 V16.1.1,Procedures for the 5G system[S].3GPP,2019.
作者信息:
李昆侖1,李 凱1,朱雪田2
(1.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戰略與創新研究院,北京102209;
2.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智能網絡與終端研究院,北京10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