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微信里,很多信息都是尋求測溫槍資源的:
趙總,你知道哪有紅外溫度傳感器芯片現貨嗎?不問價格,有多少要多少?
趙總,我是一家小型封裝廠,急需晶圓,你知道哪有紅外溫度傳感器晶圓嗎?
趙總,你知道哪有測溫儀現貨嗎?
新冠肺炎的突然爆發,讓平時非常不起眼的手持式測溫儀成為了新的緊俏產品,特別是隨著企業的陸續復工,測溫儀更是成為一槍難求,而且價格爆漲 10 倍。
測溫儀并非人人必須品,為何會成為搶手貨呢?由于測溫儀的產業鏈太長,且個中原因太復雜。今天筆者就從測溫槍用溫度傳感器方面來談談。
一槍難尋之煩惱
2020 年 1 月 30 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機制醫療物資保障組印發【2020】34 號通知,指出體溫檢測是疫情檢測的第一關口,紅外體溫檢測儀在公眾場所對疑似患者甄別發揮了重要作用,是打贏疫情防控戰的重要裝。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要決策部署,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組織做好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企業復工復產和調度安排工作的緊急通知》(國辦發明電〔2020〕2 號 中機發 1203 號)要求,切實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解決防控物資需求,請各?。▍^、市)人民政府及交通運輸部將紅外體溫檢測儀及配套零部件等產品納入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運輸保障工作,幫助企業及時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于是,各個小區、工廠門口都開始檢測體溫。一時間,包括額溫槍在內的各類手持非接觸式測溫儀變得供不應求。2019 年,國內各類手持式體溫檢測儀的年產量一直在 1000 萬臺左右,而 2020 年前兩個月總需求有可能超過 1000 萬臺。2 月 2 日的工信部新聞發布會上,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司長王偉預計,全國全自動紅外體溫檢測儀需求 6 萬臺,手持式測溫儀 55 萬臺。如今看來,這個數字遠遠低估了。
據悉,一臺測溫槍需要上百個零部件,包括紅外溫度傳感器、塑膠外殼、PCB 電路板、集成電路(MCU、存儲器)、電阻、電容、LCD、背光源和電池線扣等。測溫槍的組裝線的產能擴充相對簡單,核心器件紅外溫度傳感器的產能提升則需要耗費相當長的時間。
由于用于人體測溫的測溫槍的靈敏度要在±0.2 度范圍內,這就對測溫槍用傳感器制造商和測溫槍制造商的要求有了很高的限制。上海工研院對芯思想表示,額溫槍制造商必須持有醫療生產許可證和計量證,但醫療級別傳感器的質量才是保障額溫槍精度的關鍵。
這也是盡管國內具有紅外溫度傳感器生產能力的晶圓制造廠包括華虹集團、華潤微電子、上海工研院都在加班滿負荷生產,但市場上的測溫槍還是供不應求的原因。
沒有高品質的測溫槍,體溫檢測就會成為一道擺設;沒有高品質的溫度傳感器,也就造不出好測溫槍。
測溫槍上常見的傳感器是熱電堆傳感器。熱電堆傳感器由兩個或多個熱電耦串接組成的紅外傳感器,可以在一定距離外通過將人體輻射的紅外線轉換為電信號的變化,從而顯示出人體溫度。溫度越高,產生的紅外能越多。封裝中采用基準傳感器作為補償的基準。
封測產能之紛擾
國內外能夠提供熱電堆溫度傳感器的公司主要包括:上海工研院、上海燁映、河南鄭州煒盛電子、臺灣的眾智;海外的德國海曼(Heimann Sensor)、瑞士泰科電子(TE Connectivity)、比利時邁來芯(Melexis)。當然,華虹集團、華潤微電子也為客戶代工熱電堆溫度傳感器。
華虹集團告訴芯思想,華虹一廠今年 1 月全力以赴,保障疫情防控儀器芯片非制冷紅外 MEMS 傳感器的出貨,其中紅外手持測溫儀約 5 萬臺、設置在機場高鐵站等人員密集場合的大型紅外成像監控和測溫儀約 4 千臺,另外公司還為耳溫槍提供了約 6 百萬的出貨供應,分別約為去年平均月出貨量的 20 倍、180 倍、10 倍。二月公司繼續積極保障加急訂單,確保產品第一時間供貨,據悉二月測溫芯片急單投入約 1000 萬只,三月已收到訂單超過 1000 萬只。
上海工研院告訴芯思想,傳感器團隊在 2 月 2 日緊急復工,員工加班加點,生產線 24 小時運作。2 月 11 日,第一批 9 萬顆芯片以 99.74%的良率提前三天送到了客戶手中,投放到抗疫最前線。為了防疫的需要,工研院技術團隊攻克了生產線的產能瓶頸,大幅提升背面空腔的深硅刻蝕工藝產能,使芯片每月產能從 320 萬顆提升到 640 萬顆。2 月工研院共生產約 185 萬顆紅外傳感器芯片,3 月預計生產約 750 萬顆,4 月預計生產可達 1000 萬顆。
華潤微電子對芯思想表示,華潤微電子深耕智能傳感器領域多年,一直穩定生產各類傳感器在接到客戶測溫芯片加急訂單信息后,公司積極調配產能,全線安排特急批流通,全力以赴穩定生產,確保了疫情防治中的關鍵測溫儀、呼吸機和制氧機等關鍵儀器設備緊缺芯片的供貨。
如此看來,三大晶圓制造工廠都是上下全力支持,調整產能投入,提高優先等級,力保飛速產出,保障溫度傳感器及時出貨。晶圓制造方面應該沒有問題。
那么我們來看看封測產能的情況。由于熱電堆溫度傳感器是個小眾市場,出貨量偏小,加上需要金屬管殼封裝,所以大型封測廠都不屑接這種小活。
據悉,國內封裝熱電堆溫度傳感器的多為一些小型封裝廠,現在在疫情期間,有些原來做激光器封裝的轉過來做溫度傳感器封裝。即使如此,由于各地復工政策不一,加上員工到崗有困難,封裝鏈條上所需物資無法及時到貨。
溫度傳感器芯片供應商也表示,目前在晶圓制造部分,產能不是問題,各大公司都積極配合,但是尋找合適的封裝廠家比較難。原來的封測合作伙伴擴產動力不大,調情過后的市場又在哪里,即使真想擴產,機臺也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到位,機臺到位,產能爬坡也需要一段時間;而新進的封測廠商,由于模具和品質的問題,短期內也難于補位。
這也就造成了市場上短期內溫度傳感器緊缺。
測溫槍暴利亂象
可市場上的測溫槍為什么會如此高價呢?出現 10 倍的價格上漲呢?可芯思想從晶圓制造、正規封測廠、溫度傳感器芯片供應商處了解到,價格都幾乎沒有上漲,即使漲價也在 20%以內,這個都在可預見的范圍內。
還有就是,工信部聯合工商總局也在各地追查假冒偽劣測溫儀,可還是屢禁不止。
雖然生產測溫儀看上去技術難度不大,但絕不是你有一個方案,買回來一堆配件,就能組裝制造合格的測溫儀。環境溫度補償就不是一般廠家能做到的,要做好就更不容易了。環境溫度補償做不好,一到現場使用由于環境、被測人員額頭皮膚狀態等等因素,測出的體溫就更不準。筆者前次去超市采購,連續測了 6 次,都在 30 度以下,我和測溫人員都哭笑不得。
據悉,雖然現在大多溫度傳感器芯片供應商都要憑紅頭文件發貨,也就是測溫儀生產廠需要拿著當地工信部門開出的證明材料才能拿到傳感器芯片。但是不正規廠家卻借用正規廠家的證件,騙取到當地工信部門的證明,拿到部分傳感器,私下倒賣。這也導致出貨量雖然充足,可正規廠家的需求量無法滿足。
建議工信部門應該統一調配國內幾大公司的傳感器芯片產能,實行按需分配,以保證測溫儀的品質。
最主要的一點,由于海外疫情的爆發,我國測溫儀開始走出批量出口海外,如果讓質量不佳或假冒偽劣的測溫儀進入海外防疫前線,必將給我國的出口商品留下一個不好的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