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小米產投基金近2個月時間內投資了10家半導體企業,而它累計投資的半導體企業不過20家,2個月投資的半導體企業超過了過去數年投資的半導體企業,似乎顯示出它正急于強化自己的核心技術研發能力,這也是它的主要短板。
小米手機用了2年多時間就做到全球第三、國產第一,但是由于核心技術研發能力的短板導致它迅速被華為超越,并且從那之后再也未能重獲這一輝煌成績。
華為手機能迅速超越小米恰恰在于它所擁有的核心技術優勢,它研發的海思麒麟芯片已達到全球一流水平,在4G商用早期華為依靠自有核心技術優勢迅速推出4G手機,而小米則因為與高通的合作關系變淡直到2014年下半年才推出4G手機。
2019年中國商用5G,華為率先推出5G手機SOC芯片,領先其他芯片企業3個月時間,隨后華為因此在5G手機市場迅速取得領先優勢,華為在2019年四季度占據中國5G手機市場第一名,這無不證明了擁有核心技術的重要性。
小米也曾試圖在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它與聯芯科技合作成立松果電子研發手機處理器,然而在推出澎湃S1處理器之后再未見新的芯片推出,隨后松果電子拆分成立南京大魚半導體。研發手機芯片遇阻,在于手機芯片的研發難度非常大,往往需要近十年時間才能取得成果,而小米僅是研發手機處理器都難以持續取得成果,研發手機SOC芯片的難度就更大了。
自行研發芯片的難度過大、取得成績的時間過長應該是小米不再繼續推動松果研發手機芯片的重要原因,但是如今小米的營收已近2000億元,它也已躋身全球500強,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終究很難走得太遠。
一家企業要擁有自己的獨有創新科技,除了自主研發之外,與產業鏈合作也是一個途徑。蘋果能成為智能手機行業的創新領導者,就與它優先獲得產業鏈的創新科技分不開,中國的vivo也通過與匯頂科技合作研發屏下指紋識別技術而獲得了優先權,或許是受這些啟發,小米通過投資一些有前景的半導體企業以期獲得它們的優先供應權。
自2014年中國成立集成電路產業基金以來,大力支持國內的芯片產業的發展,自那時候起中國的芯片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但是芯片行業是長周期行業,受新型肺炎疫情的影響,這些芯片企業大量出現資金短缺的現象,為小米投資這些芯片企業提供了機會。
與小米投資生態鏈的策略相似,小米投資的近20家芯片企業也不謀求控股權,其合伙人表示小米產投投資的半導體企業依然擁有自主經營權,小米并不決定它們的發展方向,甚至部分半導體企業還獲得小米競爭對手華為的投資,可見小米對于投資的半導體企業保持高度開放的策略。
如今的小米已不僅僅是一家手機企業,它投資的生態鏈企業已超過百家,投資各個行業的半導體企業也有利于這些企業為小米生態鏈企業提供支持,形成互相支持的關系,或許待這些半導體企業取得技術突破之后,獲得這些半導體企業的優先供應權將推動小米自身的創新能力上一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