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新能源動力電池安全技術高峰論壇”上,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用一句話總結了2019年新能源汽車市場行情,并簡要預測了2020年的行情。新能源汽車要在2020年迎接最大挑戰,無疑是國產特斯拉和政策補貼的下滑,新能源汽車在2019年的表現無疑是慘淡的一年,這一年,政策扶持近十年的中國新能源車產銷首次出現負增長。不過話說回來,為什么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不買“新能源汽車”了呢?筆者經過嚴謹的分析得出來3個原因,每一個都是大問題!
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問題。新能源汽車其實就是電瓶車,沒啥新奇的東西,目前還處于普及階段。雖然此前國家對新能源行業做了巨額補貼,但卻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企業趁機“騙補”,一系列的問題的出現,使得行業的補貼也變得越來越少,新能源汽車行業一下子就陷入了困境。事實上,此前很多車主選擇購買新能源汽車,是考慮到購車有較大的補貼。但是現在補貼沒了,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也沒有特別的突出,使用起來其實非常的不方便。
頻發的新能源汽車“質量”事件。包括特斯拉在內,很多汽車品牌都發生了一定現象的質量問題,比如電池不耐用、自燃、維修保養成本高等等問題,都給新能源的普及帶來了一定的難度。甚至有新能源車主直言:買新能源汽車就像供著一個大爺,跑高速不敢跑,買輛車只能呆在家附近買買菜而已。因而此前很長的一段時間以來,新能源汽車已經透支了消費者的信任,而這個信任需要今后很更大的成本才能彌補了。
新能源汽車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就目前來講,雖然新能源汽車是造出來了,但是相關的后續一些列的配套設施并不像燃油汽車那樣完善。像一些新出廠的汽車裝具類可以與燃油汽車混為一談,但是后續的汽車保養、電路維修、二手車并沒有做到有效的普及。
2019年新能源汽車分別實現產銷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預示著市場的階段性調整已經開啟。核心市場發展過度依賴政策驅動,退坡引發的市場沖擊導致消費者需求趨于理性,產品自身的實力成為影響消費者決策的關鍵因素。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車市的問題或許不在汽車行業本身。從目前給出的"提振汽車消費"的消息來看,我們大概也就能想到,前景怎樣行業大佬們個個心里跟明鏡兒似的,只不過是稍稍地給汽車行業來那么一點點信心。有人把這些消息解讀為車市回暖的前奏,事實上發展如何其實很多人早就心里有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