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言:昨天周日,仔細理一下 4 月份詳細的新能源汽車產量數據和動力電池數據,4 月份特斯拉持續保持高位,生產了 11211 臺,按照電量平均計 51.8kwh 大部分都是標準版。蔚來產了 3008 臺、理想產了 2893 臺都是不錯的成績。傳統汽車合資的大眾一共產了 7346 臺,寶馬 2871 臺,主要發力在 PHEV;而比亞迪、廣汽和長安的數字分別為 10315、4441 和 3929,這個月傳統的幾家量還沒爬上來。
備注:數據來源為 GGII
01 新能源汽車的產量
比亞迪還是第一梯隊,但是目前給特斯拉壓了一頭,估計這個情況會持續一段時間;第二梯隊在 3000-4000 臺,這個數字后續會擴充到 7000-8000 左右,目前來看新造車企業的渠道特色能支持銷售的快速恢復,后續等 4S 店的渠道通暢了可能會有一些變化。
圖 1 4 月新能源乘用車產量
比亞迪和特斯拉 2020 年累計的產量分別為 28917 和 27892,差距只有 1025 臺;后面隨著特斯拉進一步把標準版價格下降,這個打法很彪悍。接下來又拿了 40 億貸款的特斯拉會繼續把廠房擴建,升級產能,現在各家國內企業不缺產品,就是需要升級迭代產品,預計比較好的局面下,2021 年下一代各家改就好的產品,能夠打一打,產品力層面存在三英戰呂布的情況。當然隨著 Model 3 的價格下沉,各種問題暴露,特斯拉本身的各種事也會導致口碑的崩壞,這里有個博弈的過程。
圖 2 2020 年比亞迪和特斯拉產量的趨勢
從資金來看,新造車企業是全力在這個空檔期利用互聯網和集中區域銷售的優勢加大對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從產量端來看也獲得了不少的成績,如下圖所示。這一輪新造車企業比的是持續拿錢,能夠穩定的壓住自己的負面新聞,不停地嘗試新的商業模式。因為種子客戶大家都有,到了第二臺車第二批客戶怎么培育,這些經驗教訓可以好好總結起來了。
圖 3 新造車企業 2020 年前四個月的成績
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受到整體的形勢影響很大,今年廣汽好像很努力的沖量,其他企業都有一定的調整,不光是北汽、吉利,你想能想到的都有影響。
圖 4 傳統車企的情況
02 動力電池產量
4 月動力電池裝機量約 3.60GWh,同比下降 33%,環比增長 30%,整體的量是這樣分布的,國內電池的量基本很集聚。寧德時代所有的量加起來為 1.876GWh,其中商用車和專用車一共裝了 622.5MWh。
圖 5 4 月裝機量的情況
在單一的乘用車領域,隨著特斯拉一路需求的高漲,LG Chem 的量排到了第二位,估計這個位置還是比較穩定,部分長程版的需求出來以后,產能爬升到 4000 周可能穩定在 900MWh-1GWh 左右。
圖 6 4 月新能源乘用車裝機量分布
在乘用車里面,CATL 的客戶真的很寬泛,目前蔚來、理想和小鵬是單月的前幾大客戶,這個結果很讓人意外。PHEV 的特點是裝車比較多,電池絕對裝車所需的電池比較少。而帶電量很大的純電動汽車,是直接受到特斯拉的挑戰,整體的量給限制住了。供應的情況如下所示:
圖 7 4 月 CATL 的乘用車客戶的裝車量、裝機量和單車裝電量
在分量的過程中,值得關注的是廣汽和長安兩家,廣汽的分量是這么分的:
長安的分法,如下所示,是根據不同的續航和不同的平臺來分的。
小結:總體來看,2020 年的 4 月份還是處在恢復期,最差的市場環境已經過去。當然后面會迎來一波關停并轉的風潮,不過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整體是在逐步恢復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