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華美半導體協會(CASPA)和東南大學硅谷校友會之約,老兵戴輝于2020年8月29日下午做了面向硅谷和全球的全英文講座,題為:Game of 5G——History, Current Situation, Future and Conflicts.
蘋果和特斯拉的股價暴漲,TIK TOK成為話題熱點,都與三個關鍵詞有關:無線、云計算、人工智能。這三個技術都堪稱本世紀的巨大技術進步。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也基于了無線技術的發展。最近凍結的5G協議R17版本就有了大量V2X(車輛連接一切)、V2V(車與車通信)、定位等能力,對無人駕駛的發展有促進。
標題為什么用“game”這個詞呢?乍一看,就是“游戲”的意思,但這個詞,還有博弈(競爭)、運動、比賽等含義,也可表示比賽中的“一局、一盤或一場,比分,比賽規則”,還也可指游戲或運動的“器材”。
本文主要講述Game的四重含義,也就是標題中的“四場游戲”。
GAME第一重含義:5G是全球電子信息業的“狂歡”。
這又可從4個角度來講:芯片、手機、專利授權、運營。
1,可以極大地帶動芯片技術發展,5nm就靠它了!
5G手機處理的頻帶寬度up to100MHz, 超過了4G的頻寬(up to 20MHz),更是大大超過了3G(UMTS)的頻寬(5MHz)。這正是手機速率大大提升的最重要的原因。有人說5G主要是暴力提升速率,但是他忽略了3G和4G其實也是主要靠暴力提升速率的。
頻寬好像是發動機的排量,速率則是車子的動力。排量越大,動力越強,當然,油耗也越大。06年夏天我學車的時候,開過千里馬(1.3L排量), 一個陡坡死活過不去。靈機一動,關了空調,就過去了。我開3.6L的道奇MPV,油門一踩,兩噸重的車子就彈了出去,估計半升油也沒了。
為什么以前做不了這么寬的頻段?是因為處理器(AP)和基帶(BB)的計算能力達不到要求。
摩爾定律大家都知道,每隔一兩年,芯片的集成度提高一倍但價格不變。
5G手機需要用7nm、5nm甚至更高的工藝。否則手機算不過來,功耗也會很大(發熱)。
反過來說也成立。如果沒有5G,7nm以及更高的工藝就找不到足夠大的需求。因為如果停留在4G時代,14/16nm就綽綽有余了。臺積電(TSMC)巨資投入的2nm制程做出來也賺不到錢,就成為“屠龍術”了。
5G基站功耗過大而受到詬病,所以也需要7nm以及5nm以及更加先進的制程的芯片。
世界各地的運營商建設5G基站,初期只是覆蓋熱點地區,購買的5G基站數量其實是很有限的,投入并不大。但是推動用戶購買的5G手機數目,卻可能很多。換句話說,5G手機的數量將遠遠超過5G基站的數量,消耗的芯片可以很多。
5G帶來了巨大的蛋糕,大家都有得飯吃的。美國芯片企業的成功模式是:快一點、全一點、規模大一點、便宜一點,然后WINNER TAKES ALL。這也是大陸芯片以前發展不起來的根本原因。在科創開閘,A股芯片估值暴漲的情況下,大陸不少芯片企業獲得了資金,發展較快。5G手機要用到很多的頻點,如700MHz, 2.6GHz, 3.5GHz, 4.9GHz, 未來還要有毫米波(28GHz等),所以使用的模擬芯片數量將超過4G手機的好幾倍,如濾波器、功放(PA)、低噪功放(LNA)等。
5G就是一只火炬,照亮了整個電子業界前行的步伐。
2、5G帶來巨大的換機潮,使得蘋果等手機公司的股價暴漲。
從2017年開始,智能手機的發貨量就一直在下降。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比2016年減少了0.1%,降至14.724億部。這個趨勢一直延續至今。以前是新增用戶+換機用戶,現在市場飽和,新增用戶基本上很少了,主要就是換機市場。
蘋果的成功,本質上是“美國創造”+“中國制造”的成功。水漲船高,中國本土的消費電子產品也產生了飛躍式發展。當然,之前三來一補及山寨機留下了很好的基礎,要不蘋果也不會選擇在中國生產。 特斯拉也是這個模式。
智能手機的壽命其實越來越長,小心點用,用個三五年不成問題,防摔、防水霧能力也在急劇提升(屏幕除外)。盡管芯片越來越多、尺寸越來越小,但是電子產品的生產質量獲得了大幅提升。老戴顧問的明銳理想科技公司提供了優秀的表面封裝自動視覺檢測(SMT AOI)設備,有效提升了消費電子和汽車電子的電路板上芯片的焊接質量,并再接再厲發展到了芯片封裝環節的檢測。現代工藝下,芯片焊完之后,在焊點上還要點上膠,perfect!
新冠之中,大家呆在家里用WIFI就可以了,加上擔心口袋里的錢,所以2020的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發貨量下降很大。5G手機和中國市場成為了最大的亮點。
中國人對移動互聯網的依賴真的太大了。只要手機在,哪兒都敢去,手機若不在則寸步難行。熱點地區(比如假期里的各個江河湖海),都出現了越來越常見的擁塞。如果擁有一部5G手機,就可向親友直播:LOOK,我在旅游額!
Counterpoint Research研究分析師Abhilash Kumar在談到5G情景時指出:“ 5G智能手機的出貨量繼續在全球增長。本季度環比增長超過43%。2020年第二季度,5G智能手機的出貨滲透率從上一季度的7%提高到11%以上。這是由中國的增長推動的。中國的增長也推動了5G運營商推出更優惠的5G套餐,以及多個品牌的中端5G智能手機的上市。目前,中國占5G出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
可見,從2020年開始,從中國開始,5G在全世界將啟動了智能手機的換機潮。換個角度來說,也正是中國市場實現了5G手機產業鏈的成熟!
9月份即將發布的蘋果的年度旗艦iPhone 12系列都全部支持 5G 網絡。不得不說,蘋果只要價格到位,就有擋不住的誘惑,身體最誠實。
蘋果在換機市場大規模啟動時候,5G恰如其分地出來了。在此預期下,蘋果的股價暴漲,總市值達到了史無前例的兩萬億美元,成為了人類歷史之最。
小米和傳音的股價也漲得很好。
3、專利授權模式“游戲”繼續玩
高通是最典型的玩家,按照手機造價的一個比例收費。還有很多公司也在收錢。
專利保護一般是20年。4G從2010年上線使用,已經有10年了。但專利都要再提前幾年來申請,并在相關標準中預埋,往往也要用上好幾年時間。
也就是說,如果沒有5G,原有的4G專利會陸續過期,專利授權的模式也將難以為繼。
蘋果和高通打了多年的官司,最后也不了了之了,原因是4G和5G的基帶芯片上,蘋果還是要依賴高通。請見文章:老兵戴輝:從二戰美女聊起,聽蘋果、高通和英特爾之間的那些八卦!!
高通的收費模式有一個路徑依賴,就是手機芯片要確保技術最為領先并占領重要的市場份額,其模式是:不交專利授權費用,就不給芯片,手機公司就會因為失去競爭能力而被市場淘汰。隨著手機品牌集中度的提高,以及手機公司紛紛自研芯片(三星和蘋果等),對高通來說,壓力也越來越大。
4、運營商其實對發展5G是樂見其成的
剛剛講過了,世界各地的運營商建設5G基站,初期只是覆蓋熱點地區,購買的5G基站數量其實是有限的,投入并不大。采用的是NSA模式(非獨立組網),核心網是和4G共用的。
有了5G之后,就可以發展5G用戶了。大家都希望在繁忙的時候,都可以順利連接無線網絡,所以就購買5G套餐。 用戶大部分時間,用的還是4G網絡。
2019年開始,中國在5G基站建設上投入很大。中國移動更是一步到位采用SA方式建立完全連續覆蓋的5G網絡,可以實現低時延和高可靠性。
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扶持國產5G供應鏈成為世界最強,確保中國制造的核心優勢;另外一方面,是希望去迎接基于5G的新業務誕生,首當其沖的就是:無人駕駛。
高鐵剛修建的時候,座位空置率也高,不過現在大家都喜歡。我還記得1990年之后的幾年擠火車的瘋狂,那樣的日子就一去不復返了。
最近一直傳5G基站的功耗過大,這在中國其實并不是一個問題。
一方面,中國現在有大量的水電、太陽能和風能,無法得到充分使用。供給側改革帶來了高能耗產業的關停并轉,中國的能源總量現在是冗余的。不少火電站都關機了。
另外一方面,5G技術本身也在演進。比如晚上用戶少的時候,引導用戶都用4G,而將5G基站進入到休眠狀態。
二、Game的第二重含義是: 博弈。
博弈并非都是競爭,其實也包括合作。
5G其實是正和博弈,并不是零和博弈,更不是負和博弈,所以本質上是有解的。
1、回頭看歷史,在4G以前,大家是戰略合作的。
2/3/4G的無線是深度耦合的,由同一個廠家來提供基站,掉話率最低。這個道理,2004年老戴在全球業界算是最早想明白的,孤身一人去菲律賓拓展出千萬人口大城市整體搬遷的模式,成為了廣泛復制的成功樣板。請見文章重回馬尼拉——影響世界通信歷史的一次突破
中國力量,在全世界黑山白水修建無線基站,并銷售便宜的手機,而美國的移動互聯網則所向披靡,風靡全球。
為什么中國力量發展如此迅速? 這里有個關鍵因素,就是偉大的中國人民。讓我們看看歷史,從大哥大時代開始,中國就是世界上最大的手機市場。巨大的市場哺育出了巨大的產業力量。
1G大哥大,是美國發明的,但是在歐美主要是專業人員使用,如消防隊員、救護人員等。一到中國,就變味道了,老板們爭相購買, 炫耀實力:我連大哥大都有,難道你不和我做生意嗎?
2G時代,GSM是歐洲弄的,但是在歐洲賣得其實也不好。辦公室里有電話,家里有錄音電話,路邊有公用電話,腰邊可以有尋呼機。下班后公司也不會來找你,所以手機的需求也不強。我在美國的朋友,也是到了本世紀初,才陸續有手機的。
圖注:公用電話現在還可用
94年,GSM來到中國之后,大家趨之若鶩。世界工廠的制造業發達,有大量的工人階級背井離鄉,所以有很強的通信需求。我還記得98年擁有手機之后的極度興奮感覺。 在2000年,因為預付費的普及,中國增長了5000萬用戶,中國移動的用戶總量達到了一個億,成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超過了沃達豐在歐洲眾多國家用戶的總和。基于此的“移動夢網”的發展,拯救了中國的互聯網產業。 中國產業從2G起步,艱難發展途徑請見文章華為的“長征”:生死存亡500天
3G,中國發牌很晚,到2009年1月才發牌照。但是在之前,蘋果的智能手機就已經暢銷中國了。每次蘋果發售新機,就有人去港澳買了走私進來。我家的第一部蘋果手機iPhone,也是去香港買的。
到了4G時代,中國年輕一代,都成了低頭一族。玩游戲、看視頻、群里聊天、電商、導航、支付,流量消耗日漸增長。而這又成為了發展5G的動力。
2、5G時代,整體上是正和博弈
如果世界一直停留在4G時代,就會不可避免地進入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時代。
無論是愛立信,還是高通,都和中國力量一起,在堅守同一個5G標準。“一個世界,兩個系統”,在5G領域其實是成立的。
因為4G實在是太成功了,所以5G走得很艱難。如果大家還要分散力量,最后的結果無疑會是悲劇的。
請參閱文章: 老兵戴輝:中國不努力,5G徒傷悲,美國也將受傷
從上面一節的分析來看,如果沒有19年中國大建5G網絡,大力發展5G手機,5G時代也不會這么快速地到來。
去年,老戴多方呼吁,5G要成功,必須早日有“千元手機”。因為老戴是當年3G煎熬歷史的見證者。3G從技術成熟到兩款手機出來,用了3年,到“千元”,又用了3年。
請參閱文章:老兵戴輝:03年MWC后,非典疫情不期而至,中國3G依然走向世界
2020年初,小米的K30(搭載高通芯片)售價1999元,成為了第一款千元機。這成為了5G歷史上一個標志性事件。從此,老百姓能承受的5G手機在手機蜂擁出爐。
請參閱文章: 老兵戴輝:發動群眾,陷5G于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為什么印度人口也很多,但沒有這樣的帶動作用呢?
印度制造業不發達,大量老百姓在家務農,也沒有什么通信需求。我2001年去印度的時候,整個電信普及率才0.3%。刨掉城市,農村基本沒有電話,和我老家80年代一摸一樣。
直到今天印度的電信普及率非常高了,但大量用戶是功能機或者是性能弱的智能手機,自然也無法成為新技術的引領者。傳音的財務報表可見一斑,GSM功能機出廠價8美元,4G智能機出廠價50美元。
4、OPEN RAN陣營帶來的博弈
White box以及軟件定義XX(如軟件定義存儲),在信息技術的各個領域都在出現,良性的市場競爭,對整個產業的發展都是有益的。
全球OPEN RAN產業在發展,中國移動也LEAD了O-RAN陣營。這是傳統基站制造商和新興的OPEN RAN勢力之間的博弈(GAME)。
2G到5G,市場上的供應商越來越少。巨頭諾基亞在中國的5G基站市場上慘遭敗北,于是加入了新興的“OPEN RAN”陣營,重新成為“攪局者”。 曾經在2G日本市場有地位的NEC卷土重來,加入了OPEN RAN戰團。日本的樂天成為全球第一家采用OPEN RAN技術建設的5G運營商。
中國不甘落后,有了震有科技(科創板)、佰材幫、海能達(創業板)、京信(港股)、芯通等眾多新興的OPEN RAN廠家。這些都是新興的中國5G力量,也是重要的5G參與者。
目前高通和INTEL在提供基帶芯片,未來還可望有中國芯片廠家參與。
這個世界,真的好熱鬧。
三、GAME的第三重含義是“比賽”。
有人認為5G編碼本身提高的效率并不多,發出了“5G將是一種徹底失敗的技術”的說法。
5G標準參與其實是一場“奧林匹克”比賽(Olympic Games)。
中國的編碼效率好不容易超過了同行1%或2%,從而進入到了標準最核心的編碼環節。不斷發展,相關專利也將持續有效。就好像100米短跑,提升0.1秒也是了不起的進步。
中國老百姓締造的巨大市場+領先的編碼能力, 在未來的6G標準領域,中國力量依然非常重要,也不用擔心“一個世界,兩個系統”。
未來的6G,和現在的1-5G一樣,主體都是屬于地面的移動通信系統。
馬斯克的SpaceX其實是6G的有益補充。
SpaceX有兩個主要用途,一是為偏遠地區提供固定場景的寬帶接入,如家里上網。一個是為4G/5G基站提供無線回傳(backhaul)。
可以設想,一個偏遠農村,裝一個大的SpaceX天線作為backhaul,可以接入500Mbps的帶寬,再連接一個基站,附近老百姓就可以用普通的手機來獲得通信與互聯網服務。
請看本人文章 老兵戴輝:馬斯克顛覆得了5G?回溯“衛星互聯網”15年史
4G和5G在空口上,逐步逼近了香農極限。徐文偉在《后香農時代,面向數學的十大挑戰問題》中提到:當初香農時代需要解決的是,面向人與人的可靠通信問題。香農信息論主要基于離散無記憶有損傳輸的假設,實現了點對點傳輸;通過信源編碼保證網絡傳輸的內容可以讓人理解,通過信道編碼保證傳輸的內容不會出錯。基于70年前香農發布的這個定理,信息產業有了超過50年的高速發展,發明了一代又一代的通信產品。
6G進入到了徐文偉所說的“后香農時代”:在后香農時代,需要理論的突破和工程技術的發明,更需要數學家們發揮核心作用。
5G的基礎理論研究,在海外以渥太華為核心,在國內以南京為核心。我在東南大學面向在校學生做完移動通信歷史報告之后,來到了國家移動通信重點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注意到所在的“無線谷”更名為“未來網絡谷”。這也意味著,未來的6G網絡,將從整個網絡結構上來提升整體的效率,比如“無小區”技術,更好地支持人口智能和信息安全等。
四、GAME的第四重含義是“云游戲”。
基于5G的云游戲,未來可能是會有前途的業務之一。
大型的端游,需要在本地有顯卡(GPU),還有下載大量的軟件和數據(幾十個G跑不了),軟件還要本地跑(需要高性能的CPU)。當然,現在也都連接了云,但是本地和云之間傳輸的數據量并不大。
即使是手機上玩的王者榮耀,本地也要存儲近10個G。
進入云游戲時代后,本地啥都不是,就是一塊屏幕和一個接口。 游戲都是在云上跑的,用的也是云上的CPU、GPU和存儲空間。
這意味著,每幀圖像都是云上產生,然后一幀幀傳輸到本地的。這需要巨大的帶寬,也需要很小的時延,而這正好是5G可以提供的。
老戴作為顧問的京華科訊科技,一直從事PC桌面云化的工作,國內首家自主可控VDI。采用此項技術之后,企業的眾多電腦都可在云端運行,員工的桌面不再需要龐大的本地主機,簡化為顯示和輸入輸出。中間的傳輸介質,則可以是光纖和網線,也可以是5G。這是“云電腦”。
甚至可以將手機本身視為一個巨大的應用放在云上,再將界面投影到本地手機上,這樣本地手機配置可以非常低,就是屏幕+輸入輸出就可以了。這就是所謂“云手機”了。“云手機”的用戶的體驗未來會發展如何,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
5G的那一場美夢又是什么?
We have the same dream: 新冠得到控制,世界和平交往,全世界人民一起快樂地玩5G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