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說晶圓產能供需非常緊俏,那么到底有多夸張呢?聯發科真是帶我們長見識了。
10月30日,IC設計大廠聯發科發布公告,以16.2億元新臺幣從科林研發(Lam Research)、佳能株式會社、東京威力科創三家公司采購了一批設備,買來的半導體設備主要用于出租給下游代工廠使用。
其中科林研發是美國半導體設備商,提供針對芯片量產時所需薄膜沉積、電漿蝕刻、光阻去除和晶圓清洗等制程設備,在2019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排名第四。
東京威力科創主要供應半導體成膜設備、半導體蝕刻設備和用來制造平面顯示器液晶的設備,在2019年全球半導體設備排名第三。
聯發科作為IC設計公司,沒有自己的晶圓廠,此次竟然自掏腰包買設備放在晶圓廠確保產能,在業界實屬罕見,足以凸顯今年8寸晶圓代工產能緊缺有多嚴重了。
聯發科的特殊目的
據了解,聯發科此次設備出租的對象為晶圓代工廠力積電,根據調研機構數據顯示,力積電前3季營收排名全球十大晶圓代工第7名。聯發科本次采購設備出租給力積電,其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鞏固產能需求。
據滿天芯了解,2020年上半年,聯發科向力積電下單每月3,000片的12寸電源管理IC用晶圓。進入下半年后,下單量快速拉升到每月7,000片,下單量翻倍成長,仍然滿足不了客戶的需求。隨著5G需求的快速升溫,預計到2021年,聯發科的電源管理IC數量將會再度翻倍成長。
由于電源管理IC大多采用8寸晶圓制造,很少使用12寸晶圓生產,但力積電由于具備DRAM產出技術,其12寸的鋁制程產能比較適合量產電源管理IC技術,在8寸晶圓產能奇缺的情況下,聯發科才會出此奇招,借此鞏固未來電源管理IC產能。
晶圓代工產能供不應求
今年進入下半年以來,晶圓代工產能就開始緊張,發展到現在已經愈演愈烈。
經滿天芯統計,目前臺系臺積電、聯電、世界先進、力積電等晶圓代工廠第四季訂單已經全滿,明年上半年先進制程及成熟制程產能已被客戶全部預訂一空。
大陸方面,中芯國際早已著手進行大規模擴產;華潤微、華虹半導體等廠商均表示8寸晶圓產線全部滿負荷運行。
原本就不富裕的產能,近期又有車用芯片訂單大量放出尋求晶圓代工廠支持,產能吃緊的情況更為嚴重。
一來二去,芯片交期將再延長2~4周時間,部份芯片交期已長達40周以上,漲價已是箭在弦上。
芯片產品漲勢形成
下半年一開始,上游IC設計廠及IDM廠以轉嫁成本為由,開始與客戶協商調漲芯片價格。其中,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MOS管已經調整過一輪價格,漲幅在10%~20%之間。
上周,滿天芯已對近期市面上芯片漲價情況進行了一個梳理,缺貨漲價一覽!ST、Microchip、海思、Xilinx、富滿電子......
進入第四季來,手機廠、ODM/OEM廠的訂單只增不減,晶圓代工及封測價格調漲,芯片交期進一步拉長。雖然供應鏈的庫存水位提高不少,但芯片廠接單量仍明顯大于供給,且晶圓代工及封測產能供不應求,業界對于芯片價格在未來兩個季度將漲價已有共識。
目前,面板驅動IC、電源管理IC、MOS管等已確定明年第一季再漲價10~20%,CMOS圖像傳感器(CIS)、MCU、 WiFi芯片等價格漲勢已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