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以“智享·云上”為主題2020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ESE),在廣州廣交會展館正式拉開帷幕。基于5G+工業互聯網云化PLC的成功應用,廣東電信聯合美的集團、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天翼智能生態博覽會上重磅發布“云化PLC創新應用”!
在會場上,中國電信研究院企業運營支撐中心主任譚華上臺為大家做“云化PLC解決方案”介紹,譚華表示:5G 為“云化PLC解決方案”提供強勢助力,實現工業控制從有線到無線、本地到云端的轉移。
那么什么是云化PLC呢?
首先讓我們回顧一下PLC的定義: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一種具有微處理器的用于自動化控制的數字運算控制器,可以將控制指令隨時載入內存進行儲存與執行。可編程控制器由CPU、指令及數據內存、輸入/輸出接口、電源、數字模擬轉換等功能單元組成。早期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只有邏輯控制的功能,所以被命名為可編程邏輯控制器,后來隨著不斷地發展,這些當初功能簡單的計算機模塊已經有了包括邏輯控制、時序控制、模擬控制、多機通信等各類功能,名稱也改為可編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但是由于它的簡寫PC與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的簡寫相沖突,加上習慣的原因,人們還是經常使用可編程邏輯控制器這一稱呼,并仍使用PLC這一縮寫。
而云化PLC就是在云端運行的可編程控制器,是采用軟件定義的PLC能夠與工業互聯網平臺直接相通,比如實現PLC輕松連接至互聯網,將APP和分析結果嵌入機器和云,實現智能化和自我感知,無需更換PLC硬件即可改變和升級PLC,通過API和生態系統擴大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也就是將工業控制從有線到無線、從本地到云端的一個轉移。
那么云PLC相對傳統PLC的優點是什么呢?
隨著智能化需求的日益增長,傳統PLC已經不能滿足工業智能化的需求。一方面,現在的控制系統不僅要處理傳統的溫度、壓力、流量和液位等四大傳感信號,而且還要能夠處理視覺、語音等以前沒有的信號,要支持5G等無線通信,傳統的PLC 是做不到的。也就是說傳統的PLC在數據采集的智能化處理和安全備份上都有一定的問題。另一方面,傳統的PLC廠家協議不統一且開放性不夠,這對于未來按需生產的智能制造是不相適應的。
而云PLC實現了硬件和軟件的分離,可以通過軟件來配置硬件資源,所以有著傳統PLC所不具備的優勢。它具有更低成本的通信終端,更開放的云化智能應用和更大算力的邊緣云。
云PLC通常沒有硬件依賴性,很容易遷移和重用軟件,用戶可以靈活地選擇不同的供應商,也允許用戶更換或添加組件而不影響系統的其他部分,輕松實現可擴展性和系統模塊化。
其次,軟件定義PLC由于采用最新的處理器,CPU的性能要比PLC要強很多,同時一個CPU可以虛擬出多個PLC,同時控制更多的設備。而且軟件定義PLC可以處理語音、視覺及未來5G等新的數據,甚至在PLC上直接運行各類行業算法、工業APP,這樣在很多場合可省去工控機、服務器,這些在傳統PLC上是很難實現的。
并且云PLC還有一個有點是可以用高級語言編程。傳統PLC通常用梯形圖、結構化文本等編程,需要專業的自動化工程師去做,而且用這些語言去編寫現在的很多算法十分費勁,而用C或者C++這些高級語言就能十分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