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有人事動蕩,外有強硬制裁,現下的中芯國際正是“內憂外患”之際。
這一刀終究還是落下來了!
這一邊,中芯國際還沒有理清“家務事”,那一邊,美國商務部也將它加入了“實體清單”中。
膠著數月,中芯國際正式被加入“實體清單”
美國當地時間周五早晨,美國商務部發布一個通告,其中的核心內容是:將中芯國際等60多家公司納入工業與安全局(BIS)的“實體清單”。
這一次,美方給出的理由依舊是“中國的軍民融合”,對外稱中國正在推行軍民融合策略,且有證據表明中芯國際與中國軍方實體有關聯,而美國不允許美國技術被用于支持日益強大的對手強化其軍事力量。
美國商務部長Wilbur Ross在發表的聲明中表示,中芯國際與軍工企業的關系和它所獲得的國家補貼,證明了中國利用美國技術來支持自身軍事現代化的風險。同時,他也強調稱,將中芯國際加入“實體清單”限制是一項必要措施。
在這之前,華為就已經被加入該“實體清單”中。而與華為一樣,如果中芯國際想要再使用美國技術,或者包含美國技術的設備,相應供應商必須提交并獲得向其出售產品或技術的許可證。
更為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商務部特別指出,生產10nm工藝制程或以下半導體所需獨特物品的出口申請,將被推定為否決。這意味著,10nm及更先進工藝相關技術,將被嚴格禁止提供給中芯國際。
事實上,自9月開始,有關“中芯國際遭美國出口管制”的消息就開始傳出來,直到10月4日,中芯國際正式己方“正遭受美國出口管制”(詳情點擊此處)。另外,就在本月初,包括中芯國際在內的多家公司也正式被列入所謂的“軍工企業”黑名單(詳情點擊此處)。
可以看到,在緊咬中芯國際不放這件事上,“軍事涉及”一直被美國作為行事理由。而隨著此次正式被加入“實體清單”,中芯國際也迎來了最為嚴重的威脅。
內憂+外患,中芯國際如今兩頭著火
本周于中芯國際來說,可謂是極為動蕩的一周,先是院內著火, 再是美國在院外被放火,形勢嚴峻。
所謂的“院內著火”,指代的是中芯國際當前高管層面的人事動蕩。
本周二晚上,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由蔣尚義出任中芯國際第二類執行董事、董事會副董事長及戰略委員會成員。
據了解,這是蔣尚義離開一年半后,再次回歸老東家。此前在2016年12月20日至2019年6月21日期間,蔣尚義曾擔任中芯國際獨立非執行董事。任職期間,中芯國際的新工藝從28nm推進至14nm,同時在12nm工藝研發方面取得突破。
對于再次回歸中芯國際,蔣尚義給出的說法是為了追求技術理想與事業目標。在他看來,先進封裝和系統整合是后摩爾時代半導體業的發展方向之一,而中芯國際有先進封裝的基礎,同時先進制程技術已經推進至14nm、N+1、N+2,能夠實現其在技術方面的夢想。
有業內人士指出,蔣尚義的回歸,對于中芯國際在先進制程與系統整合領域的研發將提供極大助力。
原本,老將回歸是一件極好的事情。然而,就在公告蔣尚義回歸之后,中芯國際現任聯席CEO之一的梁孟松卻提出離職申請,理由是在聘任蔣尚義這件事上,他“感到十分錯愕與不解,且感到“已經不再被尊重與不被信任”。
梁孟松何許人也?有人將他稱作“半導體行業的傳奇”,曾一舉力臺積電、三星成為全球晶圓廠代工市場的巨頭。加入中芯國際后,梁孟松主導14nm工藝,并在不到300天的時間內,讓中芯國際掌握14nm工藝,讓該工藝于去年第四季度進入真正意義上的量產。
此外,依據梁孟松本人的說法,在2017年11月加入中芯國際后,他本人帶領2000多位工程師,盡心竭力完成了從28nm到7nm,共5個世代的技術開發,做到了一般公司需要花費10年以上時間才能達成的任務。
然而就在晚些時候,又有消息稱,梁孟松離職信曝光的背后是有人導演的,“想挑事”。
同時,也有接近中芯國際的知情人士稱,雖然梁孟松光環加身,但是14nm先進制程在中芯國際的成績僅現于新聞報道,在他看來,從量產程度、創造營收多少等指標來評判,梁孟松在中芯國際交出的成績或許并沒有達到董事長周子學的心理預期。
目前,有關這一起人事大瓜的真相究竟如何,我們暫時無從得知。而關于梁孟松的去留,中芯國際發布公告稱正在進行核實。而因為梁孟松提交離職申請這一消息,中芯國際的股市也出現下跌。
于中芯國際來說,不管是蔣尚義的回歸,還是梁孟松的提出離職,都能夠稱得上一起重大人事動蕩。如果梁孟松在后期真的離開中芯國際,對于公司而言,將將是一次重大危機。
悲慘的是,有關于人事動蕩的“家務事”還沒有整理清楚,中芯國際就被美國方面加入了“實體清單”,在底層技術供給上給出一記重拳。
內有隱憂,外有制裁,如今的中芯國際著實有點“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