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農學會專家組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昝林森教授主持完成的“中國肉牛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與應用”項目,其中“有關中國黃牛遺傳多樣性與起源進化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該研究研發出首個中國黃牛高密度SNPs芯片。
12月18日,中國農學會組成以中國科學院印遇龍院士為組長的7人專家組,對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科學院昝林森教授團隊“中國肉牛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組學研究與應用”課題進行評價鑒定,認定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尤其是研發出首個中國黃牛高密度SNPs芯片,極大豐富了世界上牛的遺傳變異數據庫,對打破國際芯片壟斷具有重大意義。
專家組按照國家科技成果評價標準和程序對該成果進行了評議評價,認為該成果總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其中有關中國黃牛遺傳多樣性與起源進化研究、牦牛高原適應性馴化歷史與特征研究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應用價值。
專家組認定,該研究針對我國肉牛良種化程度低、選育技術水平低、種質資源利用效率低等產業瓶頸問題,開展了中國肉牛重要經濟性狀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取得了多項創新性成果。首次解析了中國不同地區的代表性地方黃牛遺傳多樣性和起源進化,發現中國黃牛的瘤牛血統來源于雷瓊牛,中國南方可能是瘤牛的起源地之一;極大豐富了世界上牛的遺傳變異數據庫,研發出首個中國黃牛高密度SNPs芯片,對打破國際芯片壟斷具有重大意義。
該項研究始于2006年,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近年來在肉牛領域基礎研究方面取得的一項重要成果。
本站內容除特別聲明的原創文章之外,轉載內容只為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轉載的所有的文章、圖片、音/視頻文件等資料的版權歸版權所有權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創文章及圖片等內容無法一一聯系確認版權者。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及時通過電子郵件或電話通知我們,以便迅速采取適當措施,避免給雙方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聯系電話:010-82306118;郵箱:aet@chinaa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