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道,最近發生的一系列事件,讓全球領導人意識到,他們對中國臺灣半導體的過分依賴,這不是個好信號。
報道指出,中國臺灣因其制造先進計算機芯片的能力而備受青睞。這主要歸功于臺積電公司。該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商,也是蘋果公司智能手機,人工智能和高性能計算芯片的首選生產商。
過去,中國臺灣在世界經濟中的作用很大程度上不為人所知,直到最近由于汽車工業的芯片短缺(從停車傳感器到減少排放),中國臺灣的地位才受到關注。隨著包括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和日本豐田汽車公司在內的汽車制造商被迫停止生產和閑置工廠,中國臺灣的重要性突然變得不可忽視。
美國,歐洲和日本的汽車制造商正在游說其政府尋求幫助,要求中國臺灣和臺積電介入。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和法國總統伊曼紐爾·馬克龍去年討論了出現短缺的可能性,并商定有必要加快歐洲推動發展的步伐,據一位了解此事的法國官員表示。
汽車業的訴求說明了臺積電,乃至整個中國臺灣對半導體業務的控制,這也代表著全球供應鏈的瓶頸,這給從東京到華盛頓和北京的計劃增加了新的緊迫性,以增加自力更生。
總部位于柏林的智囊團Stiftung Neue Verantwortung.的技術與地緣政治項目主管Jan-Peter Kleinhans表示,通過主導美國開發的外包芯片制造模式,中國臺灣“可能是整個半導體價值鏈中最關鍵的bug”。
特朗普政府利用這一點,限制中國大陸企業獲得改技術。通過禁止使用包括設計在內的所有美國芯片技術,它切斷了臺積電和其他代工廠向華為技術公司的半導體供應,阻礙了這家中國最大科技公司的發展。
它還與臺積電(TSMC)談判,在亞利桑那州建立一家價值120億美元的芯片制造廠。在得克薩斯州奧斯汀市投資100億美元之后,韓國三星電子公司也將緊隨其后。
去年向國會提出的《美國CHIPS法案》旨在鼓勵在美國建立更多工廠。德克薩斯州共和黨人邁克爾·麥考爾(Michael McCaul)計劃今年重新引入兩黨法案,以期獲得250億美元的聯邦資金和稅收優惠。麥考爾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他正在與眾議院和參議院的同事合作,“以優先考慮的方式盡快將CHIPS的其余條款簽署為法律。”
外交事務委員會的一位工作人員說,有消息稱,曾經是行業領導者的英特爾公司正在考慮將其某些芯片的生產外包給臺積電,因為該公司的前任首席執行官強調了需要能夠實現前沿制造的美國生產商。
歐盟旨在通過最初由多達300億歐元(360億美元)的公共-私人投資武裝起來的聯盟來增強歐盟的“技術主權”,以將歐洲在全球芯片市場的份額從現在的不到10%提高到20%(無目標日期)。
他還鼓勵中國臺灣增加對27國集團的投資,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總部位于新竹市(Hsinchu)的環球晶圓剛剛提高了對德國Siltronic AG的收購報價,對該公司的估值為44億歐元,這項收購將使該公司成為全球收入最大的硅晶圓制造商。
這并不是說中國臺灣是半導體供應鏈中的唯一參與者。美國仍然占據主導地位,特別是在芯片設計和電子軟件工具方面。荷蘭的ASML Holding NV擁有制造最佳芯片所需的機器的壟斷權;日本是設備,化學品和硅片的主要供應商。
但是,隨著重點轉移到需要更少能源的更小,功能更強大的芯片上,TSMC越來越多地進入自己的領域。它幫助臺灣在其周圍形成了一個全面的生態系統:ASE Technology Holding是世界上最大的芯片組裝商,而MediaTek已成為最大的智能手機芯片組供應商。
東京也試圖吸引臺積電在日本成立。去年有1100億日元(10億美元)專門用于研發投資,2021年又有900億日元專門用于臺積電,而有報道稱該公司正在考慮在日本成立公司。
日本經濟產業省負責技術問題的官員西川一純(Kazumi Nishikawa)說:“ TSMC越來越占主導地位。” “為此,芯片行業中每個人都必須找到一種應對方法。”
中國在10月份提出的五年計劃中,正在為芯片產業和其他關鍵技術提供巨額的資金和技術幫助,然而,即使是這樣的錢也不能讓他們擺脫對中國臺灣的需求。的確,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在尋找芯片制造人才。但是隨著華盛頓阻礙中國的進步。
臺積電今年的資本支出高達280億美元,這表明它將保持領先地位。
巴黎蒙田學院(Montaigne Institut Montaigne)亞洲項目負責人Mathieu Duchatel說,臺灣在全球芯片供應鏈中擁有巨大的戰略價值。
ASML首席執行官Peter Wennink告訴彭博電視臺(Bloomberg TV),盡管有很多舉動可以收回國內芯片制造的舉措,但我們認為如果要半導體等復雜產品的供應鏈在短期內發生變化,這是非常樂觀的。他說:“如果要重新分配半導體制造能力,制造能力,則必須考慮數年。”
同時,中國歐盟商會會長喬爾格?伍克(Joerg Wuttke)表示,與此同時,地緣政治意味著芯片短缺可能會更加普遍。
他告訴彭博電視臺:“實際上,這是由于出口管制,由于政府干預而造成的供應鏈突然中斷,而不僅僅是由于產能問題。” “所以最好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