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件
華為云開展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建立創新實踐型教育模式
7月9日-25日,?華為?(重慶)物聯網創新中心、重慶拓瑞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聯合重慶郵電大學開展了「產教融合·共創共贏—重慶郵電大學物聯網專業人才培養計劃」,以線上學習輸出作品和線下理論實操雙線并軌的方式,進行「Cloud?for?Good?云澤計劃」應用型人才培養。
活動現場,來自重慶郵電大學自動化學院2018級物聯網專業140余學子,在華為云物聯網技術大咖分享中,學習華為云最新物聯網技術及解決方案,結合實際案例操作剖析物聯網產業的運營模式和創新變革,并通過實地參觀傳統企業的轉型升級,深度理解在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技術?浪潮?下企業的智能化發展。
據了解,華為(重慶)物聯網創新中心自4月啟動華為云物聯網高校訓練營活動,已為1000+余位學生開展工業互聯網產業知識體系相關理論培訓、實操演練、IoT大賽等系列主題活動。
據悉,未來,華為(重慶)物聯網創新中心將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開展聯合課程開發與教學、課外實踐活動、實習就業等合作,建立創新實踐型教育模式,合作培養面向未來的創新型人才。
來源: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418066084815118&wfr=spider&for=pc
行業動態
我國上半年新建19萬個5G基站
近日,工信部披露了2021年上半年我國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整體表現不錯,電信業務收入增速逐月提升。
在用戶發展方面,移動電話用戶規模保持穩定,5G用戶數快速擴大;固定寬帶接入用戶規模穩步增加,千兆用戶發展提速;蜂窩物聯網用戶增長較快,IPTV用戶穩步增加。
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6.14億戶,比上年末凈增1985萬戶。其中,5G手機終端連接數達3.65億戶,比上年末凈增1.66億戶。在固定寬帶用戶方面,用戶總數已達5.1億戶,比上年末凈增2606萬戶,其中,1000Mbps及以上用戶達1423萬戶,比上年末凈增783萬戶,在本年凈增的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中占比已達30.1%。在蜂窩物聯網方面,三家基礎電信企業發展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12.94億戶,比上年末凈增1.58億戶。
在通信能力建設方面,移動電話基站數增長較快,5G網絡建設穩步推進。截至6月末,移動電話基站總數達948萬個,比上年末凈增17萬個。其中,4G基站總數為584萬個,占比為61.6%;5G基站總數96.1萬個,其中1-6月新建19萬個。
來源: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FU5685J05128AGA.html
物聯政知
多部委聯合明確博物館智慧管理 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
無論博物館如何「智慧」,其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使命不會改變,我們輝煌燦爛的文化遺產才是博物館建設的永恒基石。
「十三五」以來,中國平均每兩天新增一座博物館,平均每25萬人擁有一座博物館。截至2020年底,全國備案博物館總數達5788家。近日,多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推進博物館改革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了到2035年我國將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館強國的目標,并從優化博物館體系布局、夯實博物館發展基礎、釋放博物館發展活力以及優化博物館發展環境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其中,重點提到智慧博物館建設。
智慧博物館建設對接的是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博物館的智慧化建設帶來的是與社區合作的可能性,是虛擬展覽進入城市公共空間的更多方式,是全天候、全方位、永不落幕的奇妙探索,這也是其關鍵科學技術將納入各類國家科技計劃予以重點支持的原因。
來源:
http://news.rfidworld.com.cn/2021_07/00b3409a892d30d3.html
資訊領航
工信部:全國采礦業「5G+工業互聯網」步入快速增長期
7月23日,工信部發文稱,自5月27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山西召開采礦行業「5G+工業互聯網」現場工作會以來,采礦企業與基礎電信企業積極合作,加快推進「5G+工業互聯網」賦能采礦業轉型升級,促進提質降本增效,保障安全生產。全國采礦業「5G+工業互聯網」建設明顯提速。截至7月中旬,山西、內蒙古、山東、河南、甘肅、安徽、陜西、廣東、江蘇等多省新上采礦類「5G+工業互聯網」項目28個,簽約金額約3.5億元。
「5G+工業互聯網」產品體系不斷豐富。基礎電信企業加快能力整合,不斷完善采礦業「5G+工業互聯網」產品體系,結合采礦業實際需求細化遠程設備操控、機器視覺質檢、設備故障診斷、無人智能巡檢、生產現場監測等10大典型應用場景,形成了涵蓋礦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掘進與綜采設備管控、安全監測與管理、生產流程控制、生產經營管理等大類的近100余款「5G+工業互聯網」產品,為采礦企業提供「菜單式」、「一站式」服務。同時,產業各方加快技術創新夯實產業基礎。華電集團利用低頻段覆蓋范圍廣、穿透能力強、傳播損耗小等優勢,提升5G網絡覆蓋能力,積極探索工業5G網絡建設方案和運維模式。華為發布了基于工業互聯網的「一網一云一平臺」智能礦山解決方案,通過5G、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構筑一張5G網絡、一體化的云設施、以及標準化集成化的數字平臺,助力生態伙伴提升智能化能力,共同實現煤礦數字化升級、智能化改造。
來源:
http://news.rfidworld.com.cn/2021_07/98de6324f4eae7a5.html
技術前沿
浙工大根據蜘蛛蓬松腿研發石墨烯氣凝膠可用于壓力傳感器
壓力傳感器作為電子皮膚、柔性和可穿戴設備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將外部刺激轉換為易于識別的電子信號,其中靈敏度是性能的最關鍵因素之一。本文,浙江工業大學吳化平教授團隊等研究人員在《ADV MATER INTERFACES》期刊 發表名為「A Highly Sensitive Graphene Aerogel Pressure Sensor Inspired by Fluffy Spider Leg」的論文,研究以蜘蛛蓬松的腿為靈感,基于具有仿生結構的石墨烯氣凝膠膜(GAF)建立了一種高靈敏度壓力傳感器。
該傳感器在壓力下具有優異的性能:7.48 kPa的高靈敏度, 5Pa的檢測下限,31ms的超快響應時間,38 ms的恢復時間,1000多次循環后工作穩定。這種仿生壓力傳感器通過實時監測人體脈搏和超輕物體的稱重,為柔性電子產品鋪平了道路。
來源:
http://news.rfidworld.com.cn/2021_07/4b329bda1a37014d.html
其他資訊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七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落實網絡餐飲平臺責任切實維護外賣送餐員權益的指導意見》,對保障外賣送餐員正當權益提出全方位要求。
意見中在提及優化從業環境方面時提到,要鼓勵支持新業態發展,推動設置外賣送餐員臨時駐留點,推廣鋪設智能取餐柜,鼓勵研發智能頭盔等穿戴設備,營造良好從業環境,積極發揮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用。
來源: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FTMA1F10511A3UP.html
小物說
華為一直致力于構建「萬物互聯的全連接智能世界」,為此持續努力。近日華為物聯網創新中心與重郵開展人才培養計劃,想必是對行業人才的訴求大大增加,也是該行業快速發展的風向標。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在面向全連接時代的道路上,各行各業一直在努力,短短半年時間,新增5G基站達到19萬,讓世界見識到中國速度。
在不久的將來,隨著5G、物聯網等各項新技術的不斷發力,數字化生活值得期待。